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浅论“以学生为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发布时间:2016-10-14 17:19

  本文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浅论“以学生为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浅论“以学生为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由臂力论文网(WW W.ZiDIR.COM)整理提供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是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建设好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就必须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前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因此,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何以及如何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践行这一理念,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农村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环境
  教育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加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又在于强信息化建设。
  一、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概述
  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农村的基国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跨越式发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13亿 础教育(主要是中小学教育)又是展阶段。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能够 人口中有80%在农村。胡锦涛总 农村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逐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异,在一定 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 分,是影响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因此,信息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关键。据统计,农村的中小学校占化建设对我国广大农村落后地区 要求。要建设好新农村,信息化 了全国中小学校的85%以上,因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 此,要建设好新农村,就必须又快又好地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农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首先就应该建设好教育信息化环境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在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条件,是在实现农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使用的信息化场所、信息化工具、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意识环境的总和。[11教育信息化环境可简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物质环境可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即信息化场所、信息化工具、信息化资源,主要应包括: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实验室、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数字电视教学系统、数字语音学习系统、信息技术课程、网上课程、电子教材、教学信息资源库等等。
  精神环境主要指信息化意识环境,应包括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满足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学需要的精神氛围以及保证教育信息化正常进行的信息化制度。
  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现状
  1.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果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从2001年起用5至1O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2003年,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式开启。预计投人100亿,力争用五年或更短的时间使农村中小学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2005年,教育部还明确把农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工作重点,指出要全面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 农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投入,农村中小学的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从硬件建设来看,最有利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环境主要是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和校园网建设。到2006年为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程总投入2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l0亿元。地方投入10亿元,截至2006年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配备教学光盘设备35万多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多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3.5万问。覆盖80%左右的农村中小学,使1亿多农村中小学受益。阁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果主要在于对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的建设上,也就是说,农村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的物质环境建设得到了足够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2.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地域宽广,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农村的广大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在硬件、软件建设上都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在资金的投入上,偏远农村中小学的资金来源有限。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成网络接通难,要使农村的教育信息化达到国家所制定的信息化发展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从建设本身看,对物质环境建设的重视明显高于精神环境建设。在教育信息化之风的吹拂下,很多农村学校领导片面理解政策的含义,花大量资金购买信息化设备,而由于学校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或这些信息化设备与学生的学习格格不入。使得这些先进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服务的对象。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健康的成长。那么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作为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就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建设、营造。实现一切为了学生这一目标。
  综观当前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现状。很多学校没有秉承这一理念。把大量的财力投入到冠冕堂皇的软硬件上,如:电视监控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无纸化考试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 对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设备、学习资源库等投资较少。因此,要达到教育的信息化。就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到每一项工程的投入都切实能够为学生所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信息化精神环境建设。
  三、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倡导以学生为本
  1.为什么要在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倡导以学生为本
  从目前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现状来看,物质环境建设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国家及部分地区的政府花了较大的投入。然而。我们要看清的是,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在这样一个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有新的规划和突破。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为了带动教育现代化。因此,应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受。针对农村的现实状况。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要投有所值,就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如果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只是对国家政策的盲目跟从。只是为了满足学校管理者的管理需要,学生根本无法享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一切为了学生。因此,要真正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就应该把力量放到实处,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真正做到信息化资源能满足学生所需。
  (1)以学生为本是建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基本要求信息化环境建设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作为一个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他们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开展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
  教育的目标是为人服务,为学生服务。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因此,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建设信息化环境必须考虑的因素。农村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的缺乏也要求我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到学生,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再考虑学校其它方面的信息化需要。
  (2)以学生为本是建设好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根本保证合理地建设信息化环境,是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的正常进行。
  信息技术运用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构建人性化的信息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和体验教育信息化环境而有效地学习,将有限的信息化资源无限使用。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站等等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多为学生考虑,努力营造便捷、愉悦的环境,让学生乐于学、主动学。
  (3)以学生为本是建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最终目标农村教育要发展。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的,农村本身的缺陷决定要享有丰富的优质资源。就必须通过信息化与城市优秀学校资源共享。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目标是为了给农村教育应理论探讨用信息技术创造可行条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简而言之,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
  可见,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就必须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而要建设好信息化环境,就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2.怎样实践以学生为本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传统教育思想统治了我国教育事业几千年,尽管教育史上历经无数次变革,力求解放学生天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在落后的农村,教育思想的更新缓慢而困难。
  要在这些地区建设好教育信息化环境,还必须从多方面加以努力。
  (1)以学生的需要为目标来选择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合理建设信息化场所目前,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产品种类繁多,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如利于教师备课的电子备课系统,利于学校管理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等等。然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要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促进其学习。因此,在建设项目的选择上,应该把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的选择放在第一位。
  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利用有限的资金选购合理的信息工具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让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尽量改善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从教育资源上实现教育公平。此外,对于学校信息化设备和设施的布置,应该以方便学生的使用为前提,如:多功能教室中电脑桌的排列,计算机的摆放等等,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舒适感来安排。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有权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等。要让教育信息化建设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就应该参与其中,成为信息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学校在设备招标、设施布局、资源采购过程中,应该广泛吸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角度发表见解。
  并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教育环境符合学生的需要。日(3)加强校长、行政人员、家长的信息化意识偏远农村地区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有限,由于思想的封闭,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部分学校校长、行政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对现代信息技术陌生。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如何引领教育信息化束手无策。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少有家庭有能力购买计算机 或者由于认知能力的有限,不愿意将钱花在购买计算机上。所以,课堂之外的时间,学生基本上是与信息化脱轨的。而在校时间有限,加之资源可利用率的不足,导致学生真正接触外界信息的条件有限。因此,要提高校长、行政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并向家长大力宣传信息化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信息化意识。
  (4)建立信息化师资队伍,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个体,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农村,教师队伍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部分教师知识老化,不善学习,观念落后,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想、也不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一些学校缺少技术骨干。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还有一部分是民转公教师,在知识水平、教育观念等各方面都远远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要加强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
  (5)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宣传农村条件的闭塞决定了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滞后性,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宣传信息化内容。
  例如,通过班级活动、校级活动等在全班、全校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增加学生对教育信息化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等(6)教育评价体制要革新教育信息化之所以产生了重物质不重精神的局面。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教育评价体制。上级对学校的评价。往往从数量上去考察一个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如有多少台计算机。有多少资源库等,而极少从质量上去考察。如这些计算机有多少台是真正用于学生的,有多少资源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这种评价方式往往让学校为了应付了事,花大量资金购买根本不会使用的先进设备作摆设,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因此。要想信息化建设合理有效,就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去作出正确的教育评价。
  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努力,力争为学生构建合理的信息化环境,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正常进行。农村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改变农村学校薄弱环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便捷的途径。因此,建设好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都应该普遍重视并付诸实践的事情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硕士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硕士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
  【1】黄名选,周敦,陈兵。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探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张立新,史玉新。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 兼评当前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中的问题U】中国电化教育,2oo5(8)。
  【3】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冉新义,杨改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调查与分析U】。中IN.-Lg.:f~-教育,2005(11)。
  【5】敦。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 g4e.,建设的思考U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2)。

请你记住我们臂力论文网,竭诚为您服务idir.com浅论“以学生为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由臂力论文网(WW W.ZiDIR.COM)整理提供

浅论“以学生为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论文范文

tag:学生,生为,为本,加强,农村,基础,基础教育,教育

臂力论文网助你一臂之力

浅论“以学生为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臂力论文网iDir.com免费提供原创论文,论文范文,实践论文,论文范文,法律法学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行政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理工论文,会计论文,英语论文等范文

上一篇文章论文:浅谈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效益的相关研究综述
下一篇文章论文:略论现代科技为素质教育“锦上添花”惠普彩色激光打印机助力中小学基础教育课堂


  本文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40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