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3岁至6岁幼儿跑步步态特征的运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7:21

  本文关键词:3岁至6岁幼儿跑步步态特征的运动学分析 出处:《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健康幼儿 跑步 步态分析 运动学


【摘要】:为了阐明3岁至6岁健康儿童跑步步态特征,为幼儿动作发展过程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二维摄像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对3岁至6岁儿童跑步进行拍摄,然后进行分组分析,通过对相邻年龄间比较以及同年龄不同性别比较发现,性别因素对幼儿的跑步步态特征影响不显著,相邻年龄组之间步态特征呈现显著差异。幼儿着地运动学特征与成人存在差异,幼儿在缓冲起始阶段,蹬伸末段的关节角度四岁以后表现出接近成人的稳定状态。5幼儿在腾空阶段,髋、膝关节有明显随年龄增大的趋势,踝关节在四岁前五岁后有明显变化差异。
[Abstract]: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running gait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y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movement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two dimensional camera and video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he children aged from 3 to 6 years old were photographed for running and then analyzed in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der factors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unning gait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by comparing the adjacent ages as well as the same age and gend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ai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adjacent age group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landing kinematics and adults, and children were in the buffer initial stage. The angle of joint at the end of pedal and extension showed a stable state close to that of the adult after 4 years old. 5. The hip and knee joint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ing with age in the empty stage, and the ankle joint had a significant change after the age of five years before the age of 4 years.
【作者单位】: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课题编号为20102210
【分类号】:G613.7
【正文快照】: 跑步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基本动作之一,同时也是锻炼幼儿身体的手段之一。跑的发展不仅影响儿童少年的运动能力,而且对他们未来体质的强弱、运动能力的高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内外体育科研和教学机构都把儿童不同时期跑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1-3]。跑步运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长征,陶建,张效恭,朱淑萍,于春福;对幼儿运动潜力与早期体育的探讨[J];教育科学;1997年02期

2 左莉,邓红;影响幼儿走跑能力相关因素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2年06期

3 钱竞光;宋雅伟;叶强;李勇强;唐潇;;步行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及其步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新;郑锡明;;幼儿跑步能力差异性的生物力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关欣;;1~6岁健康儿童行走步态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2 韩亚丽;王兴松;罗翔;;双足机器人稳定行走步行模式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钟林枫;罗翔;郭晨光;;基于两点式步行吸引盆计算的稳定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董静;郭敏;;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5 何先照;龙希文;马苏湖;陈燎原;;基于加速度的行走运动模型的研究[J];机电工程;2011年01期

6 戎科;钱竞光;朱奕;;功能电刺激仪在偏瘫步态康复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谈诚;夏永明;赵琦;国耀宇;曹毅;陈文娟;王靖宇;何思杨;王政;严曲;王春慧;陈晓萍;万玉民;李莹辉;白延强;;45天-6°头低位卧床对自由行走步态特性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年06期

8 边蔷;闫立;梁朝;温建民;;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特征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4年01期

9 秦涛;张立勋;;考虑跖趾关节运动的踏板式步行康复机器人运动规划[J];机器人;2014年03期

10 刘聪;李朔;张洪武;董静;郭敏;;论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立娟;我国4-11岁儿童足型参数测量和动态足底压力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付海燕;步态分析技术在膝骨性关节炎诊断及中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秀荣;气凝胶型木材的制备及环境学特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宋雅伟;不同硬度鞋底对人体步行能力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5 徐苏;基于步态触觉特征的生物特征识别[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白大鹏;多功能助行机器人机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航;人体起动步态与停止步态生物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秀梅;双足机器人仿生足部运动机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肖艺;体育游戏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疆;微创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生物力学评估与微振康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杜唐慧子;基于步态触觉生物力学参数步频建模的运动能耗测评方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何先照;基于加速度信息的人体步行速度检测方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7 谢小莉;太极拳与健步走运动对男性老年人稳定性影响的比较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8 李旭;基于LabVIEW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张亚强;不同重量书包对肥胖儿童上下楼梯时步态及足底受力影响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10 沈金虎;基于全方向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步态检测与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芳,周兴龙;老年人站立及行走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李建设,王立平;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新光;;跑步可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8年02期

4 唐正荣;步态分析的方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6年01期

5 耿春亚,马军,郭忠武,丁辉,丁海曙;关于正常青年人步态竖直方向力的检测与统计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5期

6 左莉,邓红;影响幼儿走跑能力相关因素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2年06期

7 钱竞光;宋雅伟;叶强;李勇强;唐潇;;步行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及其步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伍勰,陆爱云,庞军;健康老年人常速行走的步态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周安艳,李海,黄东锋,尹运冬,曹建国;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0期

10 吴剑,李建设;人体行走时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兰;赵芳;周兴龙;;老年人步态特征的分析及其评价系统的初步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单绿叶,彭春政;艺术体操对大学生步态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5年06期

3 张军;;人体步态特征生物识别方法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秀丽;;基于儿童足部发育规律及步态特征的6~10岁童鞋设计原则[J];体育学刊;2011年04期

5 曹津源;;词因境设 由词见人——鲁迅作品中的“踱”“跨”“逃”“飞”[J];语文天地;1999年11期

6 张秀丽;朱晓兰;;儿童足部生物力学特点与童鞋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王新;郑锡明;;幼儿跑步能力差异性的生物力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文奎;;浅析交替定位追踪在步法追踪中的应用[J];才智;2009年06期

9 李凯;元文学;孟昭莉;;儿童步态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9年10期

10 李媛;李建设;陈佳佳;;高跟鞋-步态-损伤之生物力学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安丰洋;;1到5岁健康幼儿行走步态特征分析[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帆;张欣;刘学贞;;孕妇步态特征的生物力学追踪分析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武明;季林红;金德闻;朱庆峰;王人成;张济川;;人体趾跖关节弯曲对行走步态特征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赵焕彬;霍洪峰;;老年人健身背向走的足底压力与步态特征[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武明;季林红;金德闻;朱庆峰;王人成;张济川;;人体背部负重量大小对于步态特征的影响及相应的补偿策略[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朱晓兰;赵芳;;老年人步态特征的分析及其评价系统的初步建立[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闫松华;刘志成;;膝骨关节病患者自然行走时的步态研究[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王乃军;李树屏;;健康中年人不同速度长程行走时步态及生理功能特征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肖丹丹;危小焰;刘俊伟;;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行走步态特征的三维分析[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高建磊;肖丹丹;李红艳;;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行走步态特征的力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董艳珍 张福升;步法特征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N];人民公安报;2004年

2 冯卫东;改头换面也能认出你[N];科技日报;2008年

3 王东;破坏林木案件的现场勘查[N];人民公安报;2004年

4 中科院自动化所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 王亮 吕科;生物特征综合利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素媛;实用步态数据库的建立和步态特征提取与表征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余联庆;仿马四足机器人机构分析与步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姚志明;基于步态触觉信息的身份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石欣;基于压力感知步态的运动人体行为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苏菡;基于步态分析的身份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薛召军;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步态识别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柴艳妹;基于步态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刘海涛;基于立体视觉的步态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谭建辉;基于信息融合的红外步态识别新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顾磊;基于图像序列的人体步态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母洪波;几种步态特征表示方法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安佰京;步态特征分析及神经网络识别步态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员三妮;基于机器视觉的步态特征提取与识别[D];西北大学;2012年

4 阳琴;基于小腿和脚的步态特征提取和识别[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张丽娜;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步态特征身份认证[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6 卑珊珊;基于下肢的步态特征提取与识别[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张晓利;基于粒子滤波跟踪的步态特征提取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朱晓兰;老年人步态特征的分析及其评价系统的初步建立[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李美俊;基于步态加速度信号的人体疲劳检测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鲁继文;基于人体步态特征的身份识别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3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413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