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
本文选题:课程目标 + 课程建设 ; 参考:《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摘要】: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键一环,但目前幼儿园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幼儿园应了解课程目标的层次、研究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明确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才有可能确定适宜的课程目标。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goal is a key par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ut it lacks enough attention and research at present. Kindergarten should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study the basic source of curriculum goals, and make clear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curriculum objective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G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华;论课程目标的确定[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1期
2 郑三元;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苏贵民;论幼儿园课程理论的研究范围[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民;;新时期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论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2 许琼华;追问有效的课改——一种立足于现实的幼儿园课改的价值取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3 倪小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7期
4 李云文;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目标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刘砚;课程即实践 教师即研究者——学校课程“英语诗歌赏析与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6 钟家莲,叶新源;简论语文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黄远振;;英语课程目标:梳理、阐释与达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2期
8 靳淑敏;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生成来源及现状反思[J];教育探索;2003年07期
9 傅岩;关于课程目标来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3期
10 秦光兰!100009;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师的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丽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D];西南大学;2007年
2 曾晓荣;我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恩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韦小明;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的提升[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唐安奎;西部农村初中职业教育及其课程设计初探——以富顺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8 宋清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学波;网络课程中专题导向异步学习模式研究——《网络教育概论》的实践与反思[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石丽娟;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前课程改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P·怀特;李有发;;课程评价的概念[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7年05期
2 廖哲勋;程丹叶;;中小学课程改革意向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年02期
3 肖澄涛;;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管理[J];体育学刊;1991年02期
4 刘玉;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教学控制系统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5 刘义兵;;当代国外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01期
6 杨爱程;;西方学校课程中的目标确定与陈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年05期
7 杨爱程;;略论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03期
8 陈凌志;跨世纪的人才素质和课程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1994年S1期
9 洪非;日本普通高中课程目标模式的嬗变与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10 王小英;中美普通高中课程目标设计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远;黄桂玉;谢菊芳;;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研究[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一中;;动手 动脑 合作 发展——关于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3 冯大雄;;上海市茶艺探究型课题——黄浦区联合课题[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4 周艳玲;;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标准研究的意义[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海宁;孙芸;;高校课程改革中的精品意识探析[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6 翟永军;;化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材编写的实践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马龙;;中学化学教师具有的素质结构——学习化学课程改革有感[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立辉;;X线检查技术教学中目标教学方法的应用[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树怡;宗华敬;靳润成;于小霞;;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研究——兼评我国体育课程目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刘昕;;转型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张玉玲;从改革课程方面实施“减负”[N];光明日报;2000年
3 王小平 编译;九个人口大国的初等教育改革[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记者 张银炎;沪东技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N];中国船舶报;2001年
5 ;就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专家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张纪欣;怎样引导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李建平;从“大纲”到“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记者 苏军;中小学体育课每周增至三节[N];文汇报;2001年
9 臧铁军;落实课程标准与会考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李建平;探究成为主题[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刘继和;日本初中理科教科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熊青玲;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贾义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畅;关于新《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迟景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英、美三国中学历史课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奇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余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骞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比较研究及初步构想[D];扬州大学;2002年
9 张艳琼;四川普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察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贺永平;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59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05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