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师幼交往中无意识性别心理与两性和谐教育环境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01-04 22:25
【摘要】:幼儿园女教师占绝对优势的现实会在师幼交往和教师教育行为中无意识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两性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于实现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性别观念,并努力培养双性化的行为模式,在师幼交往中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积极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以利于幼儿人格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Abstract]:The fact that fe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 occupy an absolute dominant position will unconscious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gender roles in teacher-child communic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behavior. The harmonious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two sex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set up advanced gender concepts and strive to foster a pattern of bisexual behavior. In teacher-child communicatio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children's gender roles i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specific educational behavior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荆建华;国外运用社会结构理论解释性别角色形成研究述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任立苹;;浅析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才智;2009年30期

3 陈莉;对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张永红;;浅析幼儿活动中的师幼情感互动[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郭文良;刘向辉;;儿童教育活动中的泛化现象[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林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7 常畅;;论幼儿教育中平等的师幼关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3期

8 邱云;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成长[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林菁;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探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王季云;王莉;;对幼儿园说课活动及其内涵的探析[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生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建梅;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书静;幼师美术教育中泥塑教学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夏婕;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觅觅;南疆“双语”幼儿园实施园本培训的行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景同;游戏是教师进入儿童生活的窗口[J];幼儿教育;1989年05期

2 ;“玩”童变“乖”宝,是喜?是忧?[J];初中生学习(中文阅读新概念);2006年10期

3 赵兴民;;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季红真;;文革中的儿童游戏[J];生活教育;2010年02期

5 旖州;;自我的挑战——儿童最初反抗期[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996年05期

6 邱学青;论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J];教育导刊;1997年S2期

7 门三;;有益的中小队游戏[J];少先队小干部;2002年Z1期

8 王晓芬;;“捉迷藏”哪里去了——从社会学视角看民间儿童游戏的衰落[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年09期

9 王任梅;;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毛曙阳;;对儿童游戏的困惑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元霞;;掌握不同年龄儿童游戏的特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令望;陈善明;陈会昌;;对学龄前儿童游戏兴趣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杜成宪;;从儿童歌谣游戏和绘画透视中国传统儿童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雷永红;;香港儿童癌症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郭美怡;;舞成人所不能舞——儿童舞蹈成功的要素[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6 陈燕;;如何正确选择儿童玩具[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7 柴亚萍;;让舞蹈为孩子们带来快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郭克敏;;3—4岁儿童在游戏中能识少量汉字吗?[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郭淑芬;;舞蹈对儿童智力开发作用的思考[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10 方晓东;;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活动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论的挑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延春(中国妇女出版社);“中国儿童游戏方程”系列旧枝新花愈鲜妍[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丁海东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儿童游戏权面临重重困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辛苑薇;腾讯涉足儿童游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4 欧飒;儿童游戏房:售价不菲值还是不值?[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谢微微;医院儿童游戏区存隐患[N];健康时报;2004年

6 记者 诸葛漪;淘米网为儿童游戏换花样[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崔博 王洋;抢救“辽北满族儿童游戏”[N];铁岭日报;2010年

8 实习生 林熙 本报记者 朱海华;儿童游戏:传统何时回归[N];福建日报;2005年

9 记者 山风;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两性和谐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民族所 蒋佩春;儿童游戏文化与未成年人的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曙阳;儿童游戏与儿童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韵;纯真并快乐着[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林;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永杰;爱与死亡:尤金·奥尼尔的性别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玉兰;新时期蒙古族作家性别心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胡晓红;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7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王喜海;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东;影视文化的性别批评[D];辽宁大学;2010年

10 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冰颖;城市儿童游戏和游戏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陈莉;夏田村民间儿童游戏的民俗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柴瑞霞;白村儿童游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洁君;传统儿童游戏德育功能及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魏海龙;满族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德育价值考略[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宇洁;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园儿童游戏空间形态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慧娟;追寻和谐的脚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苗芳芳;陈鹤琴儿童游戏本土化探索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9 刘花雨;师幼交往中幼儿主体性素质建构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雷宁;家长及隔代教养者对2-4岁儿童游戏活动的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0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400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e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