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灯光系统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动态灯光系统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
【摘要】:幼儿的关注点受环境影响很大,丰富多彩的园内装饰会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研究通过在幼儿园活动中融入动态灯光系统,探讨灯光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运用统计分析和录像分析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在动态灯光条件下,实验组幼儿在自信、视线对人、回应指令、积极合作、分享、口头语言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自卑、视线对物、消极合作的均值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还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信、回应指令和口头语言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应重视灯光对幼儿社会行为的潜在影响,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增加安装有动态灯光系统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选用相应的动态灯光,并特别注意动态灯光对幼儿语言与艺术学习的积极作用,多采用小组活动或舞台展示活动等组织形式。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关键词】: 灯光 教育环境 社会行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YJAZH130)
【分类号】:G61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社会行为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他人、群体、社会或某一事件表现出来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具有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意识支配下的社会外显活动。根据社会行为的后果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种是对社会或他人有益的行为,即亲社会行为,如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另一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和;谈社会行为中的趋从[J];学术交流;1988年06期
2 陈国华;奉承拍马——可恶而危险的社会行为[J];社会;1989年03期
3 韦彦,庞丽娟;论强化在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与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1期
4 庞丽娟,陈琴,姜勇,叶子;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5 解翠玲;幼儿社会行为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6期
6 李春,杨渝川;儿童社会行为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解翠玲;;大班幼儿非社会行为调查报告[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范翠英;潘清泉;游志麒;刘华山;;儿童道德脱离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3期
9 韦志钢,陈欣银;儿童的社会行为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年03期
10 周宗奎;采用行为评价法研究儿童社会行为[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瑞清;庞丽娟;姜勇;陈琴;胡娟;;幼儿社会行为认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侯忠伟;张文新;邢燕雷;;父母共同教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范翠英;潘清泉;刘华山;;儿童道德脱离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丁雪辰;刘俊升;李丹;;学业成绩与儿童社会行为及心理适应关系的交叉滞后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真;苏彦捷;;川金丝猴全雄群个体间等级关系的变化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金心怡;杨天;何洁;;气质调节儿童执行功能与社会行为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莫培滔;;健康的心理是健康长寿之本[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与新社会行为的关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赵景欣;张文新;;幼儿欺负行为的个案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10 周利娜;张文新;杨先顺;;父亲教养方式与童年中晚期儿童的气质及其社会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芳 胡永铸;正确发挥新闻宣传“微调”社会行为的作用[N];恩施日报;2006年
2 刘晓明 蒋守渭;终身学习:21世纪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评论员 盛明富;社会行为更需要制度约束[N];工人日报;200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 周俊;信息技术、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记者 孙以民;“两整顿”变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辽宁省大连市文联创研部主任 王晓峰;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文学[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黎新华;大众文化症候诊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濮端华;关注舆论动员[N];中国国防报;2005年
9 松如;让关爱成为习惯[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10 孙江;德可固法 法可厚德[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师生关系、同伴接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韩闯;3-5岁儿童对教师不同情绪的理解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蒙健(方方土);论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福祥;科技产业转移中的公众社会行为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张晓;家长与教师对儿童社会行为的作用[D];北京大学;2013年
6 刘安庆;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同伴地位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晓霞;社会行为的多向度分析[D];山西大学;2009年
8 隋美荣;罗特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兰鹏;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2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97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