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7-10-07 21:18
本文关键词:论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
【摘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儿童概念形成问题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逐渐成为认识论、心理学、学习科学、科学教育等众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论文选择从儿童的前科学概念视角探讨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在进行某一项内容教育之前所拥有的认识和经验,是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日常生活事物的成果,这是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原初状态,也是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和实现概念转变的关键因素。研究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儿童哲学、建构主义、现象学阐释了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和哲学家、拥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和初原认知、在原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概念。学习科学、认知心理学、科学认识论认为儿童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概念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科学认识过程。儿童的年龄跨度很大,科学教育中的概念很多,需要限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研究选择3-6周岁的儿童,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能够展现自己建构的认识和理解。根据科学教育的课程要求,选择了水、光与影、空气、生命,利用临床访谈法和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描述和结构化儿童对事物的原初认识。在主题结构化提炼过程中,将3-6周岁儿童的科学概念形成情况分为两个维度四个水平:概念发展水平——事实、概念、原理、理论,概念认知状态——错误的概念、不完全的理解和正确的概念。儿童展现出来的原初认识,进一步说明3-6周岁的儿童并非仅仅是泛灵论者,他们已经形成了对其生活世界的一些客观认识和观念。同时,梳理出儿童的科学概念形成的四个基本特点:与经验存在“依靠”与“断裂”关系、对错参半、受到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从前科学概念发展到科学概念,是儿童概念形成的基本过程。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儿童的概念形成水平和状态,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儿童的这些原初认识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需要回归到科学教育实践。那么如何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本研究从第四章开始,走进科学教育现场,了解当下科学教育实践中对儿童科学概念的关注情况,发现问题,基于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尝试提出促进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科学教育现场观察,本研究发现了五个不利于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问题:(1)淡化儿童科学概念的深层建构;(2)科学教学与儿童的真实概念发展水平间落差较大;(3)教师的科学素养不容乐观,教师存在知识性错误、忽视儿童的错误前概念;(4)教师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欠缺;(5)教学内容之间缺乏逻辑渐进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阻碍了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多轮教学改进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了促进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教学实践。从儿童的错误前概念如何转变入手,转变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促使教师从忽视到关注儿童前科学概念,关注教学的意义和学习的发生;运用概念转变理论,引发认知冲突,深层建构儿童科学概念;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认知支架,促进儿童理解概念。论文最终提出,促进儿童科学概念形成需要综合考虑教师、课程、教学三方面。教师方面,应完善学科教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教师实施科学教育之前,首先需要熟悉儿童科学概念形成和发展状态,这是教师必须的教学准备;科学课程方面,要优化科学课程内容体系,在科学课程内容组织上要重视“大概念”,内容设计上,体现整体渐进性;需要重构科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理顺探究过程与概念学习的关系;在教学方面,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概念的复杂性和儿童前科学概念形成水平及状态,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同时,针对3-6岁儿童开展科学教育,其方式是多样的,应兼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泛灵论”倾向,提倡运用童话故事、游戏等非理性说教方式。此外,科学内容具有广域性,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学科内容,如数学、工程、技术、美术,应注重跨学科教学,这也是当下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儿童 科学概念 前科学概念 原初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1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问题10-57
- 一、研究背景10-16
- (一)科学概念是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和形式10-11
- (二)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儿童科学素养的关键维度11-15
- (三)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旨归15-16
- 二、相关文献研究16-44
- (一)国外相关研究17-32
- (二)国内相关研究32-42
- (三)文献探讨与启发42-44
- 三、研究问题、假设与价值44-45
- (一)研究问题44
- (二)研究假设44-45
- (三)研究价值45
- 四、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45-48
- (一)研究目标45
- (二)研究内容45-47
- (三)研究方法47-48
- 五、核心概念界定48-57
- (一)儿童48-49
- (二)科学49-50
- (三)概念50-53
- (四)前科学概念53-57
- 第二章 理论依据57-72
- 一、儿童哲学: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和哲学家57-59
- 二、现象学:儿童具有独特的生活世界和原初认识59-61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儿童在原有经验、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61-62
- 四、学习科学:学习是概念转变的过程62-64
- 五、认知心理学:儿童的概念形成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64-72
- 第三章 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水平与特点72-135
- 一、儿童科学概念形成水平的结构化72-76
- (一)人的认识形成过程分析72-73
- (二)科学知识的层级结构分析73-74
- (三)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层级结构74-76
- 二、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四种水平76-123
- (一)事实76-86
- (二)概念86-95
- (三)原理95-112
- (四)理论112-123
- 三、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特点123-135
- (一)与日常生活经验存在“依靠”与“断裂”关系124-126
- (二)“对错参半”126-128
- (三)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128-131
- (四)具有个体差异性131-135
- 第四章 科学教育中不利于儿童概念形成的问题分析135-154
- 一、淡化儿童科学概念的深层建构135-139
- 二、科学教学与儿童的真实概念发展水平间落差较大139-143
- 三、教师的科学素养不容乐观143-146
- 四、教师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欠缺146-149
- 五、儿童科学教学内容之间缺乏逻辑渐进性149-154
- 第五章 促进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教学实践154-171
- 一、儿童前科学概念:教师从忽视到关注154-158
- 二、儿童科学概念深层建构:引发认知冲突158-166
- (一)充分对比和交流158-161
- (二)自然环境下的游戏教学161-166
- 三、儿童概念理解:提供认知支架166-171
- 第六章 有效促进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对策与建议171-193
- 一、完善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171-176
- (一)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171-173
- (二)熟悉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状态173-176
- 二、优化儿童科学课程内容体系176-185
- (一)重视以科学概念组织课程内容177-180
- (二)整体渐进设计儿童科学课程内容180-185
- 三、重构科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185-193
- (一)理顺探究过程与概念学习的关系185-187
- (二)注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187-188
- (三)重视开展跨学科教学188-193
- 结语193-194
- 主要参考文献194-200
- 附录:访谈提纲和结构性访谈表200-204
- 致谢20
本文编号:990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99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