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6:3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成为重要的竞争主体,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增强了城市竞争力,还影响着城市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研究城市形象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在公众心中的印象,是公众对城市的感知,包括对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特征的感知和评价。城市形象既包含客观的社会存在,也包含主观的评价感知。本研究正是从界定城市形象的内涵入手,剖析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并建构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探索城市形象的提升策略,以提高城市软实力。本研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原则,首先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当前城市形象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解读城市形象和城市形象影响力的内涵,分析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构成要素,掌握当前关于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的研究现状。然后,以定量研究方法来解构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和确认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针对受众采取问卷调查法,确认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构成要素;针对专家采用德尔菲法,确认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建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遵循城市形象的传播规律,从“城市形象识别”、“城市形象体验”和“城市形象效益”三个方面建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既能够展现出在传播中得以增值的城市形象,也能够体现出在受众体验中不断得以强化的城市形象,还能够对城市形象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在建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研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三个层面,进而从“城市形象认知策略”、“城市形象体验策略”和“城市形象效益开发策略”三个角度探讨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提升方案。对城市形象认知策略的研究,主要运用分层抽样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形象片和城市官网的传播现状和传播策略进行剖析;对城市形象体验策略的研究,主要以体验营销理论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城市形象的体验策略进行剖析;对城市形象效益开发策略的研究,则从产业形象与城市形象的关系入手,运用个案研究法分析产业形象与城市形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和互利互惠的共赢策略。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角度创新:在城市传播领域,关于影响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城市影响力的研究,侧重于硬件环境的评估,本研究则从城市形象影响力的角度入手,侧重于软实力的评估。二是研究内容创新:目前对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还非常少,还没有建立过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将在此领域进行尝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三是研究方法创新: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的配合使用,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城市形象产业的实践,探索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提升策略。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29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思路
    六、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一、形象和城市形象概念
        二、城市形象研究进程
        三、国内研究方法概述
        四、国内研究现状总结及研究趋势
    第二节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城市与城市形象涵义界定
        二、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研究
        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四、国外研究方法概述
第三章 中国城市形象发展现状与反思
    第一节 城市形象和城市形象影响力内涵解析
        一、城市形象
        二、城市形象影响力
    第二节 中国城市形象发展现状
        一、中国城市形象发展概述
        二、中国城市形象建构的五大转变
    第三节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反思
        一、中国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反思
第四章 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其依据
    第一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文献综述
        一、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概念
        二、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的理论研究现状
        三、城市影响力研究方法综述
        四、研究展望
    第二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构成因素的受众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调查过程
        四、调查内容与调查结论
    第三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专家意见调查
        一、德尔菲法
        二、组建专家小组
        三、第一轮专家调查:城市形象影响力因子调查
        四、第二轮专家调查:城市形象影响力各因子权重系数调查
    第四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及依据
        一、城市形象影响力
        二、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及依据
    第五节 本研究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
        一、评估原则
        二、评估方法
    第六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创新之处与应用说明
        一、本评估指标体系的创新之处
        二、本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说明
第五章 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第一节 城市形象认知策略(上):我国城市形象片传播研究
        一、我国城市形象片的起源与界定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三、我国城市形象片的创作现状分析
        四、我国城市形象片创作策略探索
    第二节 城市形象认知策略(下):城市CIS系统与城市官网传播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我国城市政府官网传播现状调查
        四、我国城市官网CIS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节 城市形象体验策略:城市体验营销模式研究
        一、中国城市体验营销的现状
        二、国际城市体验营销发展趋势
        三、国内城市形象体验营销案例
    第四节 城市形象效益开发策略: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策略探索
        一、“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型”城市
        二、“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型”城市的传播现状及问题
        三、“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型”城市的传播方式探索
        四、“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型”城市的形象传播案例
第六章 城市形象发展趋势与本研究的后续工作
    第一节 城市形象,创造价值新形态
        一、形象经济的崛起
        二、城市形象与形象经济
    第二节 中外城市形象发展趋势
        一、中国城市形象发展趋势
        二、国外城市形象发展趋势
    第三节 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富;王忠良;齐兴田;;佳木斯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结果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7期

2 崔萍;杜明翠;;世界城市指标研究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监测评价体系的借鉴[J];数据;2010年12期

3 蔡俊豪;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建设[J];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张雪花;雷喆;张宏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与评价方法——以天津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年01期

5 赵允芳;;媒体,城市文化的守望者[J];传媒观察;2005年12期

6 周怡;苗艳丽;;中国首家城市形象广的诞生与发展[J];传媒观察;2008年05期

7 陈相霞;;电视影像中的城市形象构建[J];传媒观察;2012年02期

8 徐翔;;城市网络传播及其文化软实力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9 王莉;;论城市形象的内涵及构成[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铁城;;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潍;论杭州老字号在城市品牌塑造中的作用与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张月婷;城市民俗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红;重庆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明磊;城市营销中城市形象的定位、设计与传播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5 彭洁;城市形象管理中政府行为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华;旅游城市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张渊;整合营销传播视野下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徐叶;会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D];浙江大学;2008年

9 邱兆敏;政府加强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对策思考[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8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58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