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30 22:20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付出的却是社会成本巨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等代价,其中也包括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安全问题。由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普遍存在,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安全很难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来实现,必须运用有效的政府监管手段加以保障。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劳动安全监管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劳动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中国劳动安全监管的现状与问题加以考察,吸收借鉴其它国家的劳动安全监管经验,进而对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X922;F249.2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0.1 选题意义
0.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0.4 主要创新
1 劳动安全监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1.1 劳动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
1.1.1 外部性与劳动安全监管
1.1.2 信息不对称与劳动安全监管
1.2 马克思对劳动安全问题的研究
1.3 国外劳动安全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1.3.1 政府监管有效性的研究
1.3.2 劳动安全监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
1.3.3 劳动安全监管的成本—收益研究
1.4 国内劳动安全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1.4.1 劳动安全监管体制演进研究
1.4.2 劳动安全监管中微观主体行为研究
1.4.3 劳动安全监管的实证研究
2 劳动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2.1 劳动安全投入的成本—收益分析
2.1.1 劳动安全投入的成本与收益
2.1.2 劳动安全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2.2 劳动力供需主体行为研究
2.2.1 劳动力供给行为
2.2.2 劳动力需求行为
2.3 劳动安全监管中的多方博弈分析
2.3.1 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博弈
2.3.2 企业经营者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2.3.3 企业经营者、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2.4 安全事故频发的制度分析
2.4.1 行业监管与官商勾结
2.4.2 官商勾结与制度变迁
3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3.1 中国劳动安全形势
3.1.1 工业化时期劳动安全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
3.1.2 当前中国劳动安全态势
3.2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演进
3.2.1 劳动安全监管体制初建阶段
3.2.2 劳动安全监管体制调整、破坏和恢复阶段
3.2.3 劳动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发展阶段
4 典型国家劳动安全监管实践与经验比较
4.1 美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实践与经验
4.1.1 美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制度框架
4.1.2 美国劳动安全监管的特点
4.2 德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实践与经验
4.2.1 德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制度框架
4.2.2 德国劳动安全监管的特点
4.3 日本劳动安全监管的实践与经验
4.3.1 日本劳动安全监管的制度框架
4.3.2 日本劳动安全监管的特点与经验
4.4 典型国家劳动安全监管的经验启示与借鉴
4.4.1 典型国家劳动安全监管的共性特征
4.4.2 经验借鉴与启示
5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及其对策
5.1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的趋势
5.1.1 中国安全生产监管目标
5.1.2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
5.2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5.2.1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5.2.2 安全监管与劳动力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5.2.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5.3 深化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3075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X922;F249.2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0.1 选题意义
0.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0.4 主要创新
1 劳动安全监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1.1 劳动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
1.1.1 外部性与劳动安全监管
1.1.2 信息不对称与劳动安全监管
1.2 马克思对劳动安全问题的研究
1.3 国外劳动安全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1.3.1 政府监管有效性的研究
1.3.2 劳动安全监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
1.3.3 劳动安全监管的成本—收益研究
1.4 国内劳动安全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1.4.1 劳动安全监管体制演进研究
1.4.2 劳动安全监管中微观主体行为研究
1.4.3 劳动安全监管的实证研究
2 劳动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2.1 劳动安全投入的成本—收益分析
2.1.1 劳动安全投入的成本与收益
2.1.2 劳动安全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2.2 劳动力供需主体行为研究
2.2.1 劳动力供给行为
2.2.2 劳动力需求行为
2.3 劳动安全监管中的多方博弈分析
2.3.1 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博弈
2.3.2 企业经营者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2.3.3 企业经营者、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2.4 安全事故频发的制度分析
2.4.1 行业监管与官商勾结
2.4.2 官商勾结与制度变迁
3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3.1 中国劳动安全形势
3.1.1 工业化时期劳动安全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
3.1.2 当前中国劳动安全态势
3.2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演进
3.2.1 劳动安全监管体制初建阶段
3.2.2 劳动安全监管体制调整、破坏和恢复阶段
3.2.3 劳动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发展阶段
4 典型国家劳动安全监管实践与经验比较
4.1 美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实践与经验
4.1.1 美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制度框架
4.1.2 美国劳动安全监管的特点
4.2 德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实践与经验
4.2.1 德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制度框架
4.2.2 德国劳动安全监管的特点
4.3 日本劳动安全监管的实践与经验
4.3.1 日本劳动安全监管的制度框架
4.3.2 日本劳动安全监管的特点与经验
4.4 典型国家劳动安全监管的经验启示与借鉴
4.4.1 典型国家劳动安全监管的共性特征
4.4.2 经验借鉴与启示
5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及其对策
5.1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的趋势
5.1.1 中国安全生产监管目标
5.1.2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
5.2 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5.2.1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5.2.2 安全监管与劳动力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5.2.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5.3 深化中国劳动安全监管改革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佳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荃;机务运用部门现场作业安全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彭璨;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黄雯婷;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的困境与对策[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3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6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