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蔓延态势及其治理方向——以三大城市群为例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
三研究方法
1. 城市群蔓延指数
2. 主成分分析法
四三大城市群蔓延特征分析
1. 城市群间横向比较分析
(1) 三大城市群建成区与人口变化速率均呈先降后升趋势
(2) 三大城市群蔓延均有所收敛, 仍以第Ⅰ类蔓延为主
2. 不同时段蔓延的纵向比较分析
(1) 京津冀城市群
(2) 长三角城市群
(3) 珠三角城市群
五城市群蔓延深度及治理方向
六结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有恒;武汉城市群:以内联协作为推力[J];长江论坛;2003年01期
2 ;世界五大城市群[J];国土经济;2003年11期
3 刘伯光;成都不能成为城市群的局外人[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王彦武;中原城市群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州学刊;2004年05期
5 许叔明;刘静玉;;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清平;王运宝;;谁绊了城市群的脚[J];决策;2006年08期
7 王召东;樊俊锋;;中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原城市群的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欧阳峣;生延超;;城市群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年08期
9 刘党社;;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罗远鹏;;中原城市群的金融环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群元;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书山;中原城市群产业升级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贾卓;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演变及优化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刘静玉;当代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钟海燕;成渝城市群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学鑫;基于专业化与多样性分工的城市群经济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郑斌;中国城市群环境合作机制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袁安贵;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思远;城市群集群评价多维逻辑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宁艳丽;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史敦友;高速铁路的城市群产业发展效应[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邹敏;产业视角下滇中城市群城市分工与发展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吴金叶;呼包鄂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于肖肖;川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邵俊;城市群府际治理机制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8 周作江;长株潭城市群产城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于欣洺;基于城市联系强度的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格局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10 彭海;东北地区城市群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3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6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