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06:51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持续发展观的实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一个国家、地区间的经济竞争逐步演变为区域间的经济竞争。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两个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独有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为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已成为生产要素活跃、技术创新显著、人才效应突出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具潜力的增长点。因此,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关系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揭示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间的相互关系、作用过程和效应,更好地配置系统资源使二者协同发展,达到区域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共同发展,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论文以区域经济理论、高新技术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从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入手,以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者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以两者间的互动关系为主线,以两者间的作用机制和协同机制为核心,以互动机制评价为保障,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论...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集群相关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
2.1 区域经济理论
2.1.1 基本概念
2.1.2 区域经济的主要理论
2.2 高新技术理论
2.2.1 高新技术
2.2.2 高新技术产业
2.3 技术创新理论
2.3.1 技术创新的涵义
2.3.2 技术创新的主要研究内容
2.4 产业集群理论
2.4.1 传统聚集经济理论
2.4.2 基于交易费用的集群理论
2.4.3 基于新竞争经济学的集群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框架体系的构建
3.1 国际上典型国家或地区互动发展的实践及经验
3.1.1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概况
3.1.2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经验
3.1.3 国外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1.4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制
3.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
3.2.2 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
3.2.3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3.2.4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3.2.5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部运行过程和机制
3.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及运行机制
3.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涵义
3.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
3.3.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成要素
3.3.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3.3.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
3.4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研究框架
3.4.1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别与联系
3.4.2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框架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机制分析
4.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
4.2 基于理论及结构要素视角的作用机制分析
4.2.1 基于理论视角的作用机制分析
4.2.2 基于结构要素视角的作用机制分析
4.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贡献的测度分析
4.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贡献的测度模型构建
4.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贡献的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创新系统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分析
5.1 社会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1.1 社会资本的涵义
5.1.2 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
5.2 区域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2.1 区域经济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
5.2.2 区域经济的其它影响因素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3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互动演化模型
5.3.1 耗散结构理论
5.3.2 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5.3.3 互动演化的布鲁塞尔模型
5.3.4 互动演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机制研究
6.1 协同的涵义及表现形式
6.2 协同的机理分析
6.2.1 理论依据
6.2.2 序参量描述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有序关联
6.3 协同发展的模式及途径
6.3.1 协同模式的构建
6.3.2 协同发展的途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综合评价
7.1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7.1.1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的目的
7.1.2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7.1.3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7.2 基于模糊积分的互动机制综合评价
7.2.1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7.2.2 基于模糊积分的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模型
7.3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7.4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对策分析
8.1 互动发展的宏观调控对策
8.1.1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8.1.2 建立多元互动创新体系
8.1.3 实现促进科技进步的制度创新
8.1.4 加强技术创新环境建设
8.1.5 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
8.2 互动发展的微观基础建设对策
8.2.1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8.2.2 完善金融环境建设
8.2.3 促进孵化器发展
8.2.4 培育完善的中介服务组织
8.2.5 促进区域文化建设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陈艳莹,滕仁美. 经济研究导刊. 2007(12)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其效应[J]. 章寿荣. 经营与管理. 2007(12)
[3]基于耗散与灰关联熵的RIS演化机制研究[J]. 李柏洲,朱晓霞. 科学学研究. 2007(06)
[4]基于ANP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J]. 赵国杰,关长海,刘翠娥.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7(12)
[5]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我国3种专利申请量的分析[J]. 闫金秋,董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11)
[6]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王宏起,王珊珊.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11)
[7]债券市场与企业融资选择互动关系分析[J]. 刘志军. 浙江金融. 2007(10)
[8]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协同模式研究[J]. 曹亚威,吴先金.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09)
[9]“创业板市场”期待成熟[J]. 马红漫. 中国中小企业. 2007(09)
[10]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研究[J]. 陈琪,徐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8)
博士论文
[1]高技术产业群形成机制和聚集效应研究[D]. 胡珑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2]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目标与实现模式研究[D]. 杨贵彬.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3]大连市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孙丽杰.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4]港城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 张萍.河海大学 2006
[5]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系统研究[D]. 曲盛恩.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6]基于企业网络结构与动态能力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 吴结兵.浙江大学 2006
[7]区域创新系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 曲然.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研究[D]. 孙金花.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1288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集群相关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
2.1 区域经济理论
2.1.1 基本概念
2.1.2 区域经济的主要理论
2.2 高新技术理论
2.2.1 高新技术
2.2.2 高新技术产业
2.3 技术创新理论
2.3.1 技术创新的涵义
2.3.2 技术创新的主要研究内容
2.4 产业集群理论
2.4.1 传统聚集经济理论
2.4.2 基于交易费用的集群理论
2.4.3 基于新竞争经济学的集群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框架体系的构建
3.1 国际上典型国家或地区互动发展的实践及经验
3.1.1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概况
3.1.2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经验
3.1.3 国外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1.4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制
3.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
3.2.2 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
3.2.3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3.2.4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3.2.5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部运行过程和机制
3.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及运行机制
3.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涵义
3.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
3.3.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成要素
3.3.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3.3.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
3.4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研究框架
3.4.1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别与联系
3.4.2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框架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机制分析
4.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
4.2 基于理论及结构要素视角的作用机制分析
4.2.1 基于理论视角的作用机制分析
4.2.2 基于结构要素视角的作用机制分析
4.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贡献的测度分析
4.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贡献的测度模型构建
4.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贡献的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创新系统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分析
5.1 社会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1.1 社会资本的涵义
5.1.2 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
5.2 区域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2.1 区域经济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
5.2.2 区域经济的其它影响因素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3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互动演化模型
5.3.1 耗散结构理论
5.3.2 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5.3.3 互动演化的布鲁塞尔模型
5.3.4 互动演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机制研究
6.1 协同的涵义及表现形式
6.2 协同的机理分析
6.2.1 理论依据
6.2.2 序参量描述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有序关联
6.3 协同发展的模式及途径
6.3.1 协同模式的构建
6.3.2 协同发展的途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综合评价
7.1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7.1.1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的目的
7.1.2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7.1.3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7.2 基于模糊积分的互动机制综合评价
7.2.1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7.2.2 基于模糊积分的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模型
7.3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7.4 互动机制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对策分析
8.1 互动发展的宏观调控对策
8.1.1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8.1.2 建立多元互动创新体系
8.1.3 实现促进科技进步的制度创新
8.1.4 加强技术创新环境建设
8.1.5 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
8.2 互动发展的微观基础建设对策
8.2.1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8.2.2 完善金融环境建设
8.2.3 促进孵化器发展
8.2.4 培育完善的中介服务组织
8.2.5 促进区域文化建设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陈艳莹,滕仁美. 经济研究导刊. 2007(12)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其效应[J]. 章寿荣. 经营与管理. 2007(12)
[3]基于耗散与灰关联熵的RIS演化机制研究[J]. 李柏洲,朱晓霞. 科学学研究. 2007(06)
[4]基于ANP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J]. 赵国杰,关长海,刘翠娥.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7(12)
[5]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我国3种专利申请量的分析[J]. 闫金秋,董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11)
[6]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王宏起,王珊珊.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11)
[7]债券市场与企业融资选择互动关系分析[J]. 刘志军. 浙江金融. 2007(10)
[8]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协同模式研究[J]. 曹亚威,吴先金.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09)
[9]“创业板市场”期待成熟[J]. 马红漫. 中国中小企业. 2007(09)
[10]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研究[J]. 陈琪,徐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8)
博士论文
[1]高技术产业群形成机制和聚集效应研究[D]. 胡珑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2]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目标与实现模式研究[D]. 杨贵彬.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3]大连市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孙丽杰.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4]港城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 张萍.河海大学 2006
[5]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系统研究[D]. 曲盛恩.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6]基于企业网络结构与动态能力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 吴结兵.浙江大学 2006
[7]区域创新系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 曲然.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研究[D]. 孙金花.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1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4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