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与中国的城镇化 ——来自地方政府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30 08:27
截止到2011年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达到51.27%,统计上城镇人口首次多于农村人口。中国城镇化过程所涉及的经济总量和城市建设规模,可以称为是一项波澜壮阔的奇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表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尽管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城镇化进程远没有结束,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在2001年——2012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4万平方公里增至4.6万平方公里,年均扩张速度达到了6.2%,而同期城镇人口数从4.8亿人增至7.1亿人,年均增长率只有3.6%。在人口城镇化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较低,201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城镇化也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城市规模分布不均,人口过度向一些大城市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病”问题频出。反观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强势的市场环境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共...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1.3.2 城镇化现状的相关研究
1.3.3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1.3.4 财政分权对城镇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结构和内容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城镇化背后的财政力量:历史回顾
2.1 引言
2.2 计划经济年代的城镇化与财政体制安排
2.2.1 1949年——1957年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和城镇化恢复
2.2.2 1958年——1977年财政分权调整期和城镇化的停滞
2.3 改革开放到1993年的城镇化恢复阶段与财政包干制
2.3.1 财政包干制下乡镇企业的繁荣
2.3.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沿海城市发展
2.4 1994年分税制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
2.4.1 财政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受到的激励
2.4.2 财政收入中央集权引致的土地扩张
2.4.3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导致公共服务滞后
2.4.4 城镇化现状背后的财政逻辑
2.5 总结
第3章 城镇化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国际经验与比较
3.1 城镇化发展阶段的文献回顾
3.2 城镇化的理论辨析
3.2.1 人.集聚: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3.2.2 空间集聚:外部规模经济模型和中心-外围模型
3.3 国际城镇化的模式
3.3.1 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模式
3.3.2 东亚新兴国家的城镇化模式
3.3.3 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
3.3.4 俄罗斯、印度的城镇化模式
3.4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
3.4.1 数据、指标和模型
3.4.2 基本的计量回归结果
3.4.3 稳健性检验
3.4.4 对中国的检验
3.5 小结
第4章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城镇化:户籍、土地制度的分析
4.1 户籍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4.1.1 户籍制度的发展历史
4.1.2 城市户籍的附着利益
4.1.3 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
4.2 我国土地征用的发展与现状
4.3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城镇化的现状分析
4.4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城镇化的理论模型
4.4.1 理论分析
4.4.2 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的数理模型
4.5 小结
第5章 土地、人.城镇化脱节与财政收入集权
5.1 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收入集权
5.2 财政收入集权与城市土地扩张
5.3 数据、变量与计量模型
5.3.1 土地城镇化与人.城镇化的度量
5.3.2 计量模型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绝对值
5.4.2 人均税收收入
5.4.3 分税种讨论
5.4.4 税收损失的影响
5.4.5 财政自给率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土地、人.城镇化脱节与转移支付
6.1 引言
6.2 转移支付政策的演变过程
6.3 数据、变量与计量模型
6.3.1 变量与数据
6.3.2 计量模型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转移支付所占比例
6.4.2 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
6.4.3 分地区的结果
6.5 小结
第7章 城市空间、人.规模与地方政府规模
7.1 引言
7.2 政府规模与城市规模的文献回顾
7.3 数据、变量和计量方法
7.3.1 变量与数据
7.3.2 计量模型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以城市非农业人.衡量的城市人.规模
7.4.2 以市辖区人.衡量的城市人.规模
7.4.3 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空间规模
7.5 地区差距的解释
7.6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调整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划分
8.2.2 加大以均衡为目的的转移支付力度
8.2.3 实现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
8.3 本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移支付、税收努力与企业避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 吉黎,毛程连,林志威.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03)
[2]中国分税制改革20年:一个对比研究[J]. 白彦锋,王凯. 新疆财经. 2015(01)
[3]土地非农化与城市规模扩张:来自15个副省级城市的例证[J]. 周靖祥.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06)
[4]地方政府激励制度的比较分析[J]. 乔宝云,刘乐峥,尹训东,过深. 经济研究. 2014(10)
[5]“以地生财,以财养地”——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研究[J]. 郑思齐,孙伟增,吴璟,武赟. 经济研究. 2014(08)
[6]城市化水平的决定因素:跨国回归模型及分析[J]. 万广华,郑思齐,Anett Hofmann. 世界经济文汇. 2014(04)
[7]“土地财政”模式与地方公共品供给[J]. 左翔,殷醒民. 世界经济文汇. 2014(04)
[8]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J]. 陆铭,冯皓. 世界经济. 2014(07)
[9]中国城市政府支出政治分析[J]. 何艳玲,汪广龙,陈时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7)
[10]城市化滞后之谜:基于国际贸易的解释[J]. 倪鹏飞,颜银根,张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7)
博士论文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 欧阳力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2]央地关系与区域经济格局: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D]. 范子英.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城市化研究[D]. 谢小丽.重庆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69174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1.3.2 城镇化现状的相关研究
1.3.3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1.3.4 财政分权对城镇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结构和内容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城镇化背后的财政力量:历史回顾
2.1 引言
2.2 计划经济年代的城镇化与财政体制安排
2.2.1 1949年——1957年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和城镇化恢复
2.2.2 1958年——1977年财政分权调整期和城镇化的停滞
2.3 改革开放到1993年的城镇化恢复阶段与财政包干制
2.3.1 财政包干制下乡镇企业的繁荣
2.3.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沿海城市发展
2.4 1994年分税制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
2.4.1 财政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受到的激励
2.4.2 财政收入中央集权引致的土地扩张
2.4.3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导致公共服务滞后
2.4.4 城镇化现状背后的财政逻辑
2.5 总结
第3章 城镇化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国际经验与比较
3.1 城镇化发展阶段的文献回顾
3.2 城镇化的理论辨析
3.2.1 人.集聚: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3.2.2 空间集聚:外部规模经济模型和中心-外围模型
3.3 国际城镇化的模式
3.3.1 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模式
3.3.2 东亚新兴国家的城镇化模式
3.3.3 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
3.3.4 俄罗斯、印度的城镇化模式
3.4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
3.4.1 数据、指标和模型
3.4.2 基本的计量回归结果
3.4.3 稳健性检验
3.4.4 对中国的检验
3.5 小结
第4章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城镇化:户籍、土地制度的分析
4.1 户籍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4.1.1 户籍制度的发展历史
4.1.2 城市户籍的附着利益
4.1.3 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
4.2 我国土地征用的发展与现状
4.3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城镇化的现状分析
4.4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城镇化的理论模型
4.4.1 理论分析
4.4.2 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的数理模型
4.5 小结
第5章 土地、人.城镇化脱节与财政收入集权
5.1 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收入集权
5.2 财政收入集权与城市土地扩张
5.3 数据、变量与计量模型
5.3.1 土地城镇化与人.城镇化的度量
5.3.2 计量模型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绝对值
5.4.2 人均税收收入
5.4.3 分税种讨论
5.4.4 税收损失的影响
5.4.5 财政自给率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土地、人.城镇化脱节与转移支付
6.1 引言
6.2 转移支付政策的演变过程
6.3 数据、变量与计量模型
6.3.1 变量与数据
6.3.2 计量模型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转移支付所占比例
6.4.2 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
6.4.3 分地区的结果
6.5 小结
第7章 城市空间、人.规模与地方政府规模
7.1 引言
7.2 政府规模与城市规模的文献回顾
7.3 数据、变量和计量方法
7.3.1 变量与数据
7.3.2 计量模型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以城市非农业人.衡量的城市人.规模
7.4.2 以市辖区人.衡量的城市人.规模
7.4.3 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空间规模
7.5 地区差距的解释
7.6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调整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划分
8.2.2 加大以均衡为目的的转移支付力度
8.2.3 实现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
8.3 本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移支付、税收努力与企业避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 吉黎,毛程连,林志威.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03)
[2]中国分税制改革20年:一个对比研究[J]. 白彦锋,王凯. 新疆财经. 2015(01)
[3]土地非农化与城市规模扩张:来自15个副省级城市的例证[J]. 周靖祥.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06)
[4]地方政府激励制度的比较分析[J]. 乔宝云,刘乐峥,尹训东,过深. 经济研究. 2014(10)
[5]“以地生财,以财养地”——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研究[J]. 郑思齐,孙伟增,吴璟,武赟. 经济研究. 2014(08)
[6]城市化水平的决定因素:跨国回归模型及分析[J]. 万广华,郑思齐,Anett Hofmann. 世界经济文汇. 2014(04)
[7]“土地财政”模式与地方公共品供给[J]. 左翔,殷醒民. 世界经济文汇. 2014(04)
[8]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J]. 陆铭,冯皓. 世界经济. 2014(07)
[9]中国城市政府支出政治分析[J]. 何艳玲,汪广龙,陈时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7)
[10]城市化滞后之谜:基于国际贸易的解释[J]. 倪鹏飞,颜银根,张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7)
博士论文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 欧阳力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2]央地关系与区域经济格局: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D]. 范子英.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城市化研究[D]. 谢小丽.重庆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69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6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