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和谐发展研究 ——以西安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0 18:40
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市场化体系继续完善,国际化趋势更加显著,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的蔓延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总的趋势,在城市蔓延的过程中,大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交接地带,是城市—乡村地域体系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型过渡性区域,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大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凭借大城市的经济、市场、区位、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优势,农村功能向大城市功能过渡,担负着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城镇集聚化、社会信息化、城乡文明化的多重职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沿区,是农村向城市转化的示范区和承载地,是大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城乡结合部和谐发展不仅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人口集聚功能、加速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具有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论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以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洛斯乌姆区域城市结构模型
份 份份l姗 姗 姗 .....引库 库 库二二二霉声荞骂骂 图2一1洛斯乌姆区域城市结构模型(2)定性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的人口、工业、商业与住宅等要素不断向周围地区迁移,直接吞蚀着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在许多大城市周围出现了一个性质既不同于典型的城市又异于农村的中间地带。它具有独特的特征、结构与功能,是在城市市区与郊区农村之间的相互交融渗透、城市化过程最为激烈的特殊的地域实体。该实体即为城乡结合部。它强调了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与相互渗透的特点,表达了这一区域内城市与乡村的两重性以及城市向乡村的过渡性[03]。(3)形成说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交界部位,是以城市为中心分布的包括部分城市建成区和部分乡村的自然与经济交合地带。它是城市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城市发展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并为改善城市生态条件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从地域上看,城乡结合部受城市和乡村的双向辐射
划与管理两种手段,合理配置资源,集约利用土地,构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体系完整、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资源有效保护、各阶层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发展模式。本论文以西安东北部城乡结合部为实证研究对象(见图2一3)。选取该区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图2一3研究对象地域分布图(l)典型性城乡结合部是区域中心城市扩张发展的第一步,是增强其功能的基础,是发展不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励性规制视角下的土地一级开发政策的比较研究[J]. 聂仲秋,李世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2)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分析[J]. 聂仲秋,孙浩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3]城市空间快速扩张过程中的用地效益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詹美旭,葛幼松. 现代城市研究. 2008(05)
[4]城区与郊区空间相互作用动力机制研究[J]. 李江苏,骆华松,胡志丁.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5)
[5]论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和谐发展的考量[J]. 刘婧,赵民. 城市规划. 2008(05)
[6]浅析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经济制约因素[J]. 张晓维. 经济师. 2008(05)
[7]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分析和路径选择——基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视角[J]. 李晓飞.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2)
[8]山东城乡和谐发展问题研究[J]. 谭杰,仝义贵,马明霞,刘永奇,郭琦.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8(03)
[9]城市化的和谐发展探析[J]. 李明超.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8(03)
[10]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利益冲突与和谐路径选择[J]. 张劲松,张磊.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 李世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2]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 许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机理研究[D]. 胡静.华中农业大学 2007
[2]基于城乡互动的县域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 朱玮.同济大学 2007
[3]城乡结合部土地征用问题研究[D]. 刘新.天津商业大学 2007
[4]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研究[D]. 王娟.郑州大学 2007
[5]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贾雪芹.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7743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洛斯乌姆区域城市结构模型
份 份份l姗 姗 姗 .....引库 库 库二二二霉声荞骂骂 图2一1洛斯乌姆区域城市结构模型(2)定性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的人口、工业、商业与住宅等要素不断向周围地区迁移,直接吞蚀着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在许多大城市周围出现了一个性质既不同于典型的城市又异于农村的中间地带。它具有独特的特征、结构与功能,是在城市市区与郊区农村之间的相互交融渗透、城市化过程最为激烈的特殊的地域实体。该实体即为城乡结合部。它强调了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与相互渗透的特点,表达了这一区域内城市与乡村的两重性以及城市向乡村的过渡性[03]。(3)形成说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交界部位,是以城市为中心分布的包括部分城市建成区和部分乡村的自然与经济交合地带。它是城市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城市发展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并为改善城市生态条件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从地域上看,城乡结合部受城市和乡村的双向辐射
划与管理两种手段,合理配置资源,集约利用土地,构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体系完整、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资源有效保护、各阶层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发展模式。本论文以西安东北部城乡结合部为实证研究对象(见图2一3)。选取该区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图2一3研究对象地域分布图(l)典型性城乡结合部是区域中心城市扩张发展的第一步,是增强其功能的基础,是发展不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励性规制视角下的土地一级开发政策的比较研究[J]. 聂仲秋,李世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2)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分析[J]. 聂仲秋,孙浩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3]城市空间快速扩张过程中的用地效益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詹美旭,葛幼松. 现代城市研究. 2008(05)
[4]城区与郊区空间相互作用动力机制研究[J]. 李江苏,骆华松,胡志丁.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5)
[5]论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和谐发展的考量[J]. 刘婧,赵民. 城市规划. 2008(05)
[6]浅析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经济制约因素[J]. 张晓维. 经济师. 2008(05)
[7]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分析和路径选择——基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视角[J]. 李晓飞.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2)
[8]山东城乡和谐发展问题研究[J]. 谭杰,仝义贵,马明霞,刘永奇,郭琦.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8(03)
[9]城市化的和谐发展探析[J]. 李明超.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8(03)
[10]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利益冲突与和谐路径选择[J]. 张劲松,张磊.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 李世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2]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 许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机理研究[D]. 胡静.华中农业大学 2007
[2]基于城乡互动的县域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 朱玮.同济大学 2007
[3]城乡结合部土地征用问题研究[D]. 刘新.天津商业大学 2007
[4]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研究[D]. 王娟.郑州大学 2007
[5]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贾雪芹.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7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8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