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1 19:46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控制权市场为核心内容的公司治理研究在金融学术界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些研究从全球角度比较分析不同控制权市场的模式和格局对公司绩效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各个国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启示。中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上市公司在股份制改革并上市的过程中引入了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流通股这一分割的股权结构,这一制度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因此,对国内上市公司控制权和控制权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示上市公司行为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并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促进市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本文以国内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多个层面和角度系统分析了控制权市场的结构特点、公司控制权转让的动因、控制权转让目标公司特征、控制权转让溢价影响因素、控制权转让绩效、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控制权市场发展与监管等内容。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系统分析和归纳了国内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特点,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成的制度背景和控制权市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形态与控制权结构进行了...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架构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研究综述
2.1 控制权市场理论分析
2.1.1 控制权的经济解释
2.1.2 控制权与所有权
2.1.3 控制权市场理论
2.2 控制权市场的实证分析
2.2.1 公司控制权市场中目标公司的特征
2.2.2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绩效
2.2.3 控制权的私有收益
2.3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关研究
2.3.1 国内对控制权市场的理论研究
2.3.2 国内对控制权市场的实证研究
2.4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研究展开的计划
第三章 控制权市场国际比较与中国控制权市场描述分析
3.1 控制权市场的国际比较
3.1.1 英美市场导向模式
3.1.2 日德大陆模式
3.1.3 家族模式
3.1.4 转轨经济模式
3.2 渐进改革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
3.2.1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成的制度背景
3.2.2 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形态
3.2.3 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的发展
3.2.4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主要特征
3.3 全流通公司控制权交易及其行为特点
3.4.1 全流通公司容易成为收购目标
3.4.2 全流通公司控制权相对稳定
第四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动力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4.1 引言
4.2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综述
4.2.1 效率理论
4.2.2 信息理论
4.2.3 代理问题和管理主义理论
4.2.4 过度自信假说
4.2.5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4.2.6 市场势力扩张理论
4.2.7 再分配理论
4.3 公司购并动力的经济学分析
4.3.1 纵向购并的动力机制分析
4.3.2 横向购并的直接动力
4.3.3 混合购并的动力机制分析
4.4.控制权转让相关利益者博弈:利益均衡模型分析
4.4.1 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利益均衡的动态博弈
4.4.2 控制权转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均衡分析
4.4.3 "买壳上市"相关参与者的利益动态均衡模型
4.5 研究结论
第五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目标公司特征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样本、数据描述与研究方法
5.3 控制权转让的动因分析
5.3.1 控制权转让的影响因素假说
5.3.2 对控制权转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溢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的确定
6.2.1 研究背景
6.2.2 研究方法
6.2.3 研究样本
6.3 控制权转移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及解释
6.3.1 影响因素分析
6.3.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应分析
7.1 引言
7.2 研究样本与数据描述
7.3 控制权转让的市场反应分析
7.4 控制权转让的长期财富效应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控制权市场发展与监管
8.1 引言
8.2 后股权分置时代控制权市场发展的新环境
8.2.1 法律制度环境变化
8.2.2 市场发展环境变化
8.2.3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行为变化
8.2.4 后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行为变化
8.3 后股权分置时代控制权市场变化趋势
8.4 后股权分置时期发展控制权市场的建议
第九章 全文结论和展望
9.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9.1.1 控制权市场的特点
9.1.2 关于控制权交易的动因
9.1.3 关于控制权交易溢价影响因素
9.1.4 关于控制权转让的效应
9.2 相关政策建议
9.3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9.3.1 本文的主要局限
9.3.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526946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架构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研究综述
2.1 控制权市场理论分析
2.1.1 控制权的经济解释
2.1.2 控制权与所有权
2.1.3 控制权市场理论
2.2 控制权市场的实证分析
2.2.1 公司控制权市场中目标公司的特征
2.2.2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绩效
2.2.3 控制权的私有收益
2.3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关研究
2.3.1 国内对控制权市场的理论研究
2.3.2 国内对控制权市场的实证研究
2.4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研究展开的计划
第三章 控制权市场国际比较与中国控制权市场描述分析
3.1 控制权市场的国际比较
3.1.1 英美市场导向模式
3.1.2 日德大陆模式
3.1.3 家族模式
3.1.4 转轨经济模式
3.2 渐进改革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
3.2.1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成的制度背景
3.2.2 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形态
3.2.3 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的发展
3.2.4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主要特征
3.3 全流通公司控制权交易及其行为特点
3.4.1 全流通公司容易成为收购目标
3.4.2 全流通公司控制权相对稳定
第四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动力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4.1 引言
4.2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综述
4.2.1 效率理论
4.2.2 信息理论
4.2.3 代理问题和管理主义理论
4.2.4 过度自信假说
4.2.5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4.2.6 市场势力扩张理论
4.2.7 再分配理论
4.3 公司购并动力的经济学分析
4.3.1 纵向购并的动力机制分析
4.3.2 横向购并的直接动力
4.3.3 混合购并的动力机制分析
4.4.控制权转让相关利益者博弈:利益均衡模型分析
4.4.1 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利益均衡的动态博弈
4.4.2 控制权转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均衡分析
4.4.3 "买壳上市"相关参与者的利益动态均衡模型
4.5 研究结论
第五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目标公司特征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样本、数据描述与研究方法
5.3 控制权转让的动因分析
5.3.1 控制权转让的影响因素假说
5.3.2 对控制权转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溢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的确定
6.2.1 研究背景
6.2.2 研究方法
6.2.3 研究样本
6.3 控制权转移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及解释
6.3.1 影响因素分析
6.3.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应分析
7.1 引言
7.2 研究样本与数据描述
7.3 控制权转让的市场反应分析
7.4 控制权转让的长期财富效应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控制权市场发展与监管
8.1 引言
8.2 后股权分置时代控制权市场发展的新环境
8.2.1 法律制度环境变化
8.2.2 市场发展环境变化
8.2.3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行为变化
8.2.4 后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行为变化
8.3 后股权分置时代控制权市场变化趋势
8.4 后股权分置时期发展控制权市场的建议
第九章 全文结论和展望
9.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9.1.1 控制权市场的特点
9.1.2 关于控制权交易的动因
9.1.3 关于控制权交易溢价影响因素
9.1.4 关于控制权转让的效应
9.2 相关政策建议
9.3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9.3.1 本文的主要局限
9.3.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526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2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