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及其推进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16:38
  对2011—2018年京津冀地区劳动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发现,在总体上,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处于不断提高的趋势,但2017年和2018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之2016年有所降低。将京津、京冀和津冀三个区域间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比较后发现,京冀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最高,而津冀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最低。对2017年及2018年城镇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劳动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差距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因此,应以促进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弱化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为重点,促进京津冀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及其推进对策研究


京津、京冀、津冀三地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

劳动力市场分割,京津,城镇,单位


(3) 2017—2018年三地城镇私营单位与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差异明显。利用公式(1)对2017—2018年京津冀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进行计算,最终得出京津、京冀、津冀三地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见图3)。图3显示,两年间三地城镇私营单位与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差异明显。图3 不同性质单位的各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

劳动力市场分割,单位,性质,城镇


图2 京津冀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对于京津和京冀地区来说,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较之2017年有所加强,而同时期城镇私营单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却有所减弱。究其原因,应从劳动力流入和流出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劳动力流出方面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更多在京企业将疏解到津冀地区,而这些企业又多为北京的非核心企业,非核心企业也往往多集中于城镇私营单位部门。因此,两年间北京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流向津冀两地的人数必然增多。第二,从劳动力流入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北京地区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随着大量的城镇私营单位外迁,北京地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机会也会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就业机会不会增加,此种性质单位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来京就业的津冀两地的劳动力会更加难以进入北京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可持续减贫效应——基于OECD绿色增长框架下的绿色减贫效率[J]. 孙博文,谢贤君,程志强.  生态经济. 2019(12)
[2]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机会不平等与城乡工资差异——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J]. 钟若愚,屈沙.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质量——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探讨[J]. 胡建国,裴豫.  当代青年研究. 2019(05)
[4]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时空演化[J]. 韩帅帅,孙斌栋.  人口与经济. 2019(02)
[5]京津冀市场一体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度量分析[J]. 杜茂宝,张颖,苏蔚,曹先磊.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06)
[6]新常态下京津冀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朱莉莉.  当代经济管理. 2018(04)
[7]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与展望[J]. 薄文广,殷广卫.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8]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及影响因素[J]. 赵金丽,张学波,宋金平.  经济地理. 2017(05)
[9]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测度及影响因素——基于劳动力工资视角的分析[J]. 陈立泰,李金林,叶长华.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3)
[10]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协同发展:现状评估及发展预测[J]. 陈甬军,丛子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566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66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