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环境友好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研究——来自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22-01-06 20:43
  利用DMSP/OLS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及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核算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均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人均碳排放决定的动态面板模型,使用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城市人口密度对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碳排放呈U型关系,基于人均碳排放最小化的原则,中国城市最优人口密度为1.41万人/平方公里,我国70%左右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际人口密度低于其最优人口密度,从而表明,我国大部分城市实际人口规模低于其最优水平。为推进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规模和密度的控制应考虑不同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差异,避免基于城市现有等级设定统一标准,对现有人口规模超过最优规模的城市加大控制力度,对低于最优人口规模的城市应该充分发挥其人口吸纳潜力;同时,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内部不同区域间的人口均衡分布,形成合理的总体人口密度,从而有利于中国城市人均碳排放的减少。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7(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基于环境友好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研究——来自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经验证据


图1样本期间低于最优人口密度的城市数量

人口密度,实际人口,人口规模,人口


2013年平均人口密度为0.91万人/平方公里,可见,从动态来看,中国城市呈低密度扩张的趋势明显。相对于城市人口密度高于最优值的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密度低于最优值的城市数量更多,并且在样本期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如图1所示)。图1样本期间低于最优人口密度的城市数量可见,大部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在不断下降,这一现象对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在于:一方面,促使人均通勤距离趋于上升,小汽车使用在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机动车碳排放的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促使人均拥有的住宅等建筑物面积趋于上升,导致建筑物碳排放的大幅度增加,两种机制均最终传导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上升。(四)最优城市人口规模的确定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存在差异,因此,不存在一个适合于所有城市的最优城市规模,每个城市最优规模应该不同。城市最优人口规模采取以下方法确定,即利用上节估计得到的最优人口密度,乘以各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得到相应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由于每个城市的建成区在不同年份存在变动,因此,相同城市不同年份的最优人口规模将随着其建成区面积的变动而动态调整。由于本文估计的最优人口密度包含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信息,因此,根据低于最优人口密度的城市数量占比,可以推断,我国70%城市的实际人口规模低于其最优人口规模。根据最优人口密度的估计,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应城市相应年份的最优人口规模,并且可以将其与对应的城市实际人口规模进行比较,以考察二者之间的偏离程度。为此,使用各城市实际人口与最优人口的差额占最优人口的比例测度各城市实际人口对最优人口的偏离程度,即二者偏离程度=(实际人口-最优人口)/最优人口。若该值为正则表明实际人口多于最优人口,若该值为负则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幸福框架下的最优城市规模[J]. 傅红春,金俐,金琳.  城市问题. 2016(02)
[2]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J]. 徐康宁,陈丰龙,刘修岩.  经济研究. 2015(09)
[3]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J]. 柯善咨,赵曜.  经济研究. 2014(04)
[4]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1995-2009年中国地级市能源消费动态[J]. 吴健生,牛妍,彭建,王政,黄秀兰.  地理研究. 2014(04)
[5]密度效应、最优城市人口密度与集约型城镇化[J]. 苏红键,魏后凯.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0)
[6]密度效应、发展水平与中国城市碳排放[J]. 柴志贤.  经济问题. 2013(03)
[7]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J]. 王桂新,武俊奎.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3)
[8]1995-2008年中国大陆电力消费量时空动态[J]. 李通,何春阳,杨洋,刘志锋.  地理学报. 2011(10)
[9]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实证研究[J]. 张应武.  上海经济研究. 2009(05)
[10]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的转换规模及最优规模研究[J]. 李秀敏,刘冰,黄雄.  城市发展研究. 2007(02)



本文编号:3573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73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