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5:00
银行体系的稳定是金融业稳定的核心,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不仅威胁到银行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事关一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加剧,银行危机爆发的频率和规模不断上升,导致了各国的金融动荡,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鉴于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的重要性,各国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我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兴市场化国家,长期以来呈现出“弱财政、强金融一的特点。正因为金融中介组织中银行占据垄断地位,担负起为国有部门融资、注资,并承担国有部门改革成本的责任。所以,银行体系脆弱性是我国金融脆弱性的重要表现。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显得愈发重要。因此,分析造成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原因,找出降低银行体系脆弱性,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方法和途径,保持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因此,本文选取了银行体系脆弱性作为研究的方向,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结合现实,对...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银行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启示[J]. 王刚.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1)
[2]金融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 余波. 宏观经济管理. 2007(01)
[3]外资银行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体系效率与稳定性的影响[J]. 刘华,卢孔标. 南方金融. 2006(11)
[4]外资银行进入进程中的银行业适度保护[J]. 李长春. 学术论坛. 2006(11)
[5]流动性是过剩还是不足[J]. 廖锋. 银行家. 2006(11)
[6]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资产防治策略探讨[J]. 夏馨. 理论探讨. 2006(05)
[7]如何应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J]. 张晓朴. 国际经济评论. 2006(04)
[8]外国银行机构进入及其威胁[J]. 周雪飞.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6(04)
[9]银行竞争与银行业稳定研究述评[J]. 吴秋实,江春. 国际金融研究. 2006(07)
[10]金融脆弱性、不完全信息、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J]. 艾洪德,郭凯,高新宇. 财经问题研究. 2006(07)
本文编号:3599032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银行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启示[J]. 王刚.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1)
[2]金融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 余波. 宏观经济管理. 2007(01)
[3]外资银行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体系效率与稳定性的影响[J]. 刘华,卢孔标. 南方金融. 2006(11)
[4]外资银行进入进程中的银行业适度保护[J]. 李长春. 学术论坛. 2006(11)
[5]流动性是过剩还是不足[J]. 廖锋. 银行家. 2006(11)
[6]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资产防治策略探讨[J]. 夏馨. 理论探讨. 2006(05)
[7]如何应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J]. 张晓朴. 国际经济评论. 2006(04)
[8]外国银行机构进入及其威胁[J]. 周雪飞.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6(04)
[9]银行竞争与银行业稳定研究述评[J]. 吴秋实,江春. 国际金融研究. 2006(07)
[10]金融脆弱性、不完全信息、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J]. 艾洪德,郭凯,高新宇. 财经问题研究. 2006(07)
本文编号:3599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9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