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作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创造力与财富。城市拥有现代化的交通、繁华的商业、优质的教育资源等,成为商品、人才、资金的转换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科技文化得以更好的交流,城市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但是城市的膨胀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病”,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教育问题、医疗问题、资源消耗巨大、城市系统脆弱、信息孤岛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无不催促城市管理者尽快探究解决之道。因此,“智慧城市”成为治疗“城市病”最佳良药,是信息化走向智慧化的必然要求。无疑“智慧城市”为世界各国开出根治“城市病”的一剂良方。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入围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正处在智慧型城市创建的模式,如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如何借助自身优势创建一个具有合肥特色的智慧城市、如何解决现有问题这是一系列的难题。这就要求合肥市能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智慧城市的发展基础;不断发展智慧产业,带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完善人才制度,发挥创新能力。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厘定智慧城市的基本涵义与目标,通过数据、案例等方法分析了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的基础、现状、措施及成效,思考了合肥市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合肥智慧城市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智力支持。本文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对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做了介绍;第三章系统地梳理了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的现状,并对其创建的基础、采取的措施以及成效进行了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第四章结合国内外典型智慧城市采取的措施,为合肥创建智慧型城市在宏观层面上带来的启示与借鉴;第五章分析了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其产生的原因;第六章针对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中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领域、科技领域以及人才队伍领域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合肥智慧型城市更好地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智慧城市 合肥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F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6
-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16-18
- 2 智慧城市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8-26
- 2.1 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18-23
- 2.2 智慧城市的相关理论23-26
- 3 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现状26-41
- 3.1 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的背景26
- 3.2 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的基础26-33
- 3.3 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的主要措施33-37
- 3.4 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的功效37-41
- 4 国内外典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启示41-47
- 4.1 国内外典型智慧城市的建设41-44
- 4.2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44-47
- 5 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7-52
- 5.1 智慧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相对单一47-49
- 5.2 智慧型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缺乏创新49-50
- 5.3 智慧型城市专业人才短缺50-52
- 6 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的对策52-58
- 6.1 完善智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52-53
- 6.2 创新智慧型城市科技转化机制53-55
- 6.3 优化智慧型城市人才队伍建设55-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市规模[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2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城市品位[J];协商论坛;2004年02期
3 李宝梁;;城市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武夷山;;城市规模多大为好[J];科技导报;2007年13期
5 杨洋;谢凤华;;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6 徐云;;城市足迹馆:感受世界文明的底蕴[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7 阿纳休·萨巴尔毕斯科亚;彭永清;;与城市和谐共存[J];世界环境;2011年01期
8 吴家浩;高少慧;许维栋;;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9 刘丽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需处理好五种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10 李海俊;芦效峰;程大章;;智慧城市的理念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小培;胡敏;;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珠海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曹慧;;论经营城市(节选)[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梁东;李瑞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问题及对策[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林;董海浪;张健;;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俞滨洋;陈烨;;论新世纪哈尔滨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8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扬 通讯员 张琳彦;城市规模跨向“大蚌埠时代”[N];蚌埠日报;2012年
2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记者 杨宝迪;塑造一座有灵魂的城市[N];长春日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欧昌梅;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可能重设[N];东方早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中国应该重新考虑城市规模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本报评论员;城市治理 既要看得到更要管得到管得好[N];西安日报;2014年
7 记者 孙振宇;城市规模上档次 长远发展添活力[N];雅安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个性城市要特色不要克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中国50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改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下)[N];中国环境报;2001年
10 胡双梅;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张福磊;全球化时代的城市与国家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韩绪;用民主设计塑造城市精神[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李颖智;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陈Z,
本文编号:368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6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