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固定收益证券的组合投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6:22

  本文关键词:固定收益证券的组合投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的策略问题研究便成为了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受我国利率市场化深度改革的影响,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及其衍生品的投资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当前的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不乏有针对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他们必须对固定收益证券的组合投资进行一定的风险管理与识别,从而根据自身的投资需求来实现固定收益证券产品的选择,满足特定的市场投资需求。因此在当前复杂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如何让投资者有效选择出自己所需要的固定收益证券产品,并针对这些产品确定适当的投资数量并不是很容易的,特别是涉及到固定收益证券组合的不同周期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国家金融政策、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环境的改善,必须通过固定收益证券最优化的组合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鉴于此,本文在利率期限结构的条件下,对固定收益证券的组合投资策略展开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介绍国内外有关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及其组合的相关研究,然后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对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类型、主要的风险和其对利率的敏感性以及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的策略类型包括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展开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对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瞬时远期利率模型、短期利率模型分别展开分析并进行比较。最后以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为核心构建单因素、双因素模型,并借助模型,经过获取2011年至2014年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选择3个月、12个月两种不同投资期限的单、双因素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组合策略的风险回报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最优化组合策略。研究结果发现:短期利率模型比瞬时远期利率模型在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组合方面更具有适用性;同时也发现不同投资期限的固定收益证券产品投资组合在单、双因素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中表现各不相同,不论是3个月投资期限还是12个月投资期限,单因素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要明显高于双因素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
【关键词】:固定收益证券 组合投资 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 风险回报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832.5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5-16
  • 1.3.1 研究主要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4 本文的创新点16-17
  • 2 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组合相关理论17-26
  • 2.1 固定收益证券概述17-21
  • 2.1.1 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17-18
  • 2.1.2 固定收益证券的类型18
  • 2.1.3 固定收益证券投资面临的风险18-20
  • 2.1.4 固定收益证券的利率敏感性20-21
  • 2.2 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的策略类型21-26
  • 2.2.1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21-22
  • 2.2.2 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的积极策略22-24
  • 2.2.3 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的消极策略24-26
  • 3 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模型的理论分析26-33
  • 3.1 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26-29
  • 3.1.1 瞬时远期利率模型26-27
  • 3.1.2 短期利率模型27-28
  • 3.1.3 瞬时远期利率模型与短期利率模型的优劣分析28-29
  • 3.2 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29-33
  • 3.2.1 模型概述29-30
  • 3.2.2 单因素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30
  • 3.2.3 双因素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30-33
  • 4 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最优策略的实证分析33-49
  • 4.1 基于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的组合投资实证数据来源34-35
  • 4.1.1 适应于估算的基础数据来源34-35
  • 4.1.2 适应于组合投资模型的数据来源35
  • 4.2 Vasicek短期利率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和过程35-39
  • 4.2.1 参数估计方法35-37
  • 4.2.2 估计过程37-39
  • 4.3 不同组合投资策略的风险回报实证39-49
  • 4.3.1 单因素模型实证39-44
  • 4.3.2 双因素模型实证44-47
  • 4.3.3 实证结果分析47-49
  • 5 结论与展望49-52
  • 5.1 结论49-50
  • 5.2 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孜山;陶红;;保险市场创新与固定收益证券分析[J];上海保险;2010年01期

2 都婧;;固定收益证券的的综合风险分析及量度——基于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2014年04期

3 张建平;杨莎莎;;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风险分析[J];特区经济;2006年06期

4 陆珂;;中国固定收益证券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关系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52期

5 吴慧珊;张波;;固定收益证券信用价差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14年05期

6 ;招聘启事[J];债券;2012年06期

7 丁浩;宋峻岭;;“固定收益证券”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剖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年02期

8 张亮亮;杨青;熊国兵;祁洁萍;;基于违约强度的固定收益证券风险敏感性分析与压力测试[J];上海金融;2011年02期

9 高婧;安慧洁;;中国债券市场概述暨我国国债市场30年发展历程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年11期

10 王增武;;揭开结构类理财产品的面纱[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国喜;固定收益证券创新:原因与类别[N];金融时报;2003年

2 蔡国喜;以回避风险为主线[N];金融时报;2003年

3 周松林;上证所为固定收益证券电子平台征名[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上海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交易暂行规定[N];证券时报;2008年

5 吴家雷;固定收益证券不再雾里看花[N];中国会计报;2009年

6 黄婷;上证所举行固定收益证券报价系统模拟交易大赛[N];证券时报;2007年

7 黄婷邋高璐;上证所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启动[N];证券时报;2007年

8 黄磊;固定收益证券的通俗经典[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王璐;上证所固定收益平台交易 7月25日起试行[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窦彬;债券研究要走“更广、更细、数量化”道路[N];证券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焦志常;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与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茂彬;基于SVJD动态扩展模型的中国固定收益证券定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程文卫;通货膨胀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中国商业银行结构化理财产品风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陈鑫;固定收益证券专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盟凯;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化理财产品的设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周雅夏;固定收益证券的组合投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李少伟;汇率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何欢;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风险分析及量度[D];复旦大学;2008年

7 谢荔;固定收益证券的定价及风险度量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8 张晨;固定收益证券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培;固定收益产品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刘伟;固定收益证券创新中的风险规避[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固定收益证券的组合投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71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a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