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超额货币之迷”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1 14:1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M2/GDP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这一比例已达1.62,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国家。这一“超额”货币供应与低物价水平并存的现象,大量“迷失货币(Missing money)”的存在及其对传统货币数量论对货币、产出、物价三者之间关系表述的违背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中国之谜”(Mckinnon,1993)①。在进行价格、财税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改革初期,对“中国之谜”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市场化和货币化两方面,对M2/GDP数值的上升,经济学家们主要持中性或肯定的态度。货币化显然难以解释90年代后期货币化进程放缓后,M2/GDP比率的持续上升。之后,经济学家们试图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中国金融体系的特点等方面对M2/GDP比率进行解释,其背后则开始隐含着对金融风险及经济体制问题的担忧。可以说“中国之迷”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在货币领域的综合表现,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运行内在机制变化在货币方面的集中反映。考察和研究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超额货币”现象,对其进行科学、深入的解释将是中国经济理论界面临的长期问题,对...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超额货币”概念与度量
        1.1.1 “超额货币之迷”的概念
        1.1.2 “超额货币”的度量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及假说综述
    2.1 货币数量论述评
        2.1.1 古典货币数量论
        2.1.2 新古典货币数量论
        2.1.3 现代货币数量论
        2.1.4 货币数量论的政策主张
    2.2 后凯恩斯内生货币理论述评
        2.2.1 后凯恩斯内生货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2 内生货币理论对货币性质的重新认识
        2.2.3 在内生供给理论框架下对货币供给的重新解释
    2.3 对中国“超额货币”成因的解释假说
        2.3.1 基于货币化进程的解释
        2.3.2 高M2/GDP 比率的被迫储蓄假说
        2.3.3 基于价格决定的财政理论的解释
        2.3.4 基于金融深化和资产替代的解释
        2.3.5 基于我国金融体系制度性缺陷的解释
        2.3.6 基于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解释
        2.3.7 基于时滞和价格指数偏低方面的解释
3 我国M/GDP 比率变动趋势与国际比较
    3.1 M/GDP 比率趋势变动特征
        3.1.1 从时间序列看我国M/GDP 比率变动的趋势特征
        3.1.2 从时间序列结构特征看M/GDP 比率的长期趋势
    3.2 M/GDP 比率的国际比较
4 解释假说一:国家隐性补贴、银行市场结构与超额货币现象
    4.1 从银行的内生货币创造看我国的超额货币的产生
    4.2 完全竞争银行市场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一般的情型)
        4.2.1 术语
        4.2.2 完全竞争银行体系下的货币存量的决定
    4.3 国家隐性补贴及垄断竞争银行体系下货币供给的决定(中国的情形)
    4.4 从国家隐性补贴的角度对近年来信贷波动的解释
    4.5 本章小结
5 解释假说二:地方政府竞争、货币发行权分散与货币的超量供给
    5.1 有关文献与理论说明
    5.2 强制性货币发行—地方财政缺口的补贴逻辑
    5.3 竞争性货币发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一理论分析
    5.4 地方政府征税成本与金融资产质量关系实证
        5.4.1 变量说明
        5.4.2 OLS 估计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解释假说三:财富偏好与超额货币
    6.1 财富偏好与超额货币
    6.2 财富偏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化水平:一个一般均衡模型
    6.3 财富偏好与超额货币关系实证检验
        6.3.1 时间序列分析
        6.3.2 横截面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超额货币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构建中国的货币服务指数
    7.1 超额货币供给下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不再适用
        7.1.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7.1.2 对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置疑
    7.2 货币服务指数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潜在优越性
        7.2.1 改进了“货币总量”的加总方法,提高了其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测性
        7.2.2 吸纳了内生货币理论的部分观点,提高了其作为中介目标的相关性
        7.2.3 指数中包括利率水平指标,提高了其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控性
    7.3 货币服务指数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回顾
        7.3.1 货币服务指数的理论基础
        7.3.2 Divisia 货币服务指数的构建方法
        7.3.3 一些代表性国家对货币服务指数的应用和研究
    7.4 中国 Divisia 加权货币供应量指标构建
        7.4.1 对M2 中货币资产及其利率的简要说明
        7.4.2 中国Divisia 加权货币供应量指标的一些描述性特征
    7.5 实证检验
        7.5.1 检验思路
        7.5.2 数据说明
        7.5.3 估计货币服务需求函数(货币服务指数的可控性检验)
        7.5.4 货币服务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预测能力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47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747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