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山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16:19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乡村需要实现振兴,城镇化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学者们普遍认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二者之间并不冲突,反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者如同车之两轮,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当前,要想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差距大的问题,必须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这两大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发展战略协同发展的路径。山西省作为我国华北地区资源禀赋较为独特的地区之一,研究其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其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以山西省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山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问题,对山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本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与理论进行了梳理,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发展战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有利于共同促进城乡的融合...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新型城镇化战略
        2.1.3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1.4 田园城市理论
        2.1.5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2.1.6 耦合协调理论
    2.2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关系机理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山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地理环境和资源概况
        3.1.2 经济发展概况
        3.1.3 社会发展概况
    3.2 山西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3.2.1 产业发展现状
        3.2.2 生态发展现状
        3.2.3 乡风发展现状
        3.2.4 乡村治理发展现状
        3.2.5 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现状
    3.3 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3.3.1 人口变化现状
        3.3.2 产业发展现状
        3.3.3 土地变化现状
        3.3.4 社会发展现状
        3.3.5 生态发展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山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
    4.1 数据来源
    4.2 指标选取原则
    4.3 评价方法选择
    4.4 山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
        4.4.1 指标体系构建
        4.4.2 权重和综合得分计算
        4.4.3 评价结果分析
    4.5 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
        4.5.1 指标体系构建
        4.5.2 权重和综合得分计算
        4.5.3 评价结果分析
    4.6 综合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山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关系分析
    5.1 山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5.1.1 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5.1.2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5.2 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分析
        5.2.1 模型构建
        5.2.2 影响因素与变量选取
        5.2.3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促进山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
    6.1 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6.2 构建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
    6.3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6.4 因地制宜,发挥产业驱动力量
    6.5 重视财政职能作用,发挥财政驱动力量
    6.6 注重科技创新,发挥科技驱动力量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5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765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