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贷调控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公募基金视角
发布时间:2023-03-28 13:39
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房地产及其产业链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达到了17%(完全贡献)。自2016年“930”限购重启宣告房地产市场收紧周期正式开始后,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调控。这些调控措施主要通过价格、财政、金融、土地政策来调整供需,旨在打造“房住不炒”的房地产市场良好生态,实现住房保障民生。房地产调控将直接导致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发生改变,而作为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的商业银行也有可能受此影响。由此,政策事件可能会使得股市投资者们改变其对相关企业价值的看法。股市的重要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因具有资金技术优势而可以较为理性的分析企业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我国公募基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事件对我国公募基金持股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18年-2021年我国公募基金及其所持A股股票为样本,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信贷调控政策为起点,并用PMC指数评价选取的政策,运用了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房地产信贷调控对公募基金持股的影响。首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及影响因素、房地产调控及其作用效果以及房地产市场对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理论...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1.1 财务指标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2.1.2 公司治理特征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2.1.3 市场信息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2.2 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其作用效果
2.2.1 金融调控政策及作用效果
2.2.2 财政调控政策及作用效果
2.2.3 土地调控政策及作用效果
2.3 房地产市场与银行经营管理的交叉研究
2.3.1 房地产市场对银行经营安全性的影响
2.3.2 房地产市场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2.3.3 房地产市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3.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3.2.2 解释变量的选取
3.2.3 控制变量的选取
3.3 模型的设定
第4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4.1.1 描述性统计
4.1.2 相关性分析
4.2 实证结果
4.2.1 市场投资组合与行业收益的时变相关性
4.2.2 基金整体的持股变化分析
4.2.3 基金分行业的持股变化分析
4.2.4 基金分行业的投资组合权重变化分析
4.3 异质性分析
4.3.1 企业性质划分子样本
4.3.2 企业杠杆率划分子样本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替换被解释变量
4.4.2 替换样本区间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772905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1.1 财务指标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2.1.2 公司治理特征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2.1.3 市场信息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2.2 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其作用效果
2.2.1 金融调控政策及作用效果
2.2.2 财政调控政策及作用效果
2.2.3 土地调控政策及作用效果
2.3 房地产市场与银行经营管理的交叉研究
2.3.1 房地产市场对银行经营安全性的影响
2.3.2 房地产市场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2.3.3 房地产市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3.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3.2.2 解释变量的选取
3.2.3 控制变量的选取
3.3 模型的设定
第4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4.1.1 描述性统计
4.1.2 相关性分析
4.2 实证结果
4.2.1 市场投资组合与行业收益的时变相关性
4.2.2 基金整体的持股变化分析
4.2.3 基金分行业的持股变化分析
4.2.4 基金分行业的投资组合权重变化分析
4.3 异质性分析
4.3.1 企业性质划分子样本
4.3.2 企业杠杆率划分子样本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替换被解释变量
4.4.2 替换样本区间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772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77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