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格局及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23-03-31 18:29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城乡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城乡动态均衡的发展过程。聚落镶嵌、交通可达、发展均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表象。基于空间视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分析、可达性分析和耦合协调分析等方法揭示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要素格局特征,并结合回归模型探究其形成机制。结论如下:(1)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结构优化的进程,可以从城乡聚落连通性、城乡交通便捷性和城乡发展均衡性等方面研判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2)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各要素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水平指标由中心向外围递减,可划分为协调融合型、协调关联型和欠协调分割型三种地域类型。(3)经济发展水平、城乡规模、产业关联是影响该区域城乡空间融合的关键动力因素,而传统农业和工业的推动作用不显著。镇域和村域尺度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3.1 蔓延度
        1.3.2 内聚力指数
        1.3.3 可达性分析
        1.3.4 熵权法
        1.3.5 相关分析
        1.3.6 协调耦合指数
        1.3.7 回归模型
    1.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 结果分析
    2.1 城乡空间特征
        2.1.1 城乡聚落连通性
        2.1.2 城乡交通便捷性
        2.1.3 城乡发展均衡性
        2.1.4 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地域类型
    2.2 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形成机制
        2.2.1 影响因素
        2.2.2 回归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3775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775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