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经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7 04:30
  就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也是研究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就业形态与生产组织方式紧密耦合,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动态关系,而人们应对变化的过程最终引致制度的变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指引了新时代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当前,数字化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刻影响,驱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演化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在劳动就业领域内也引发了涟漪效应:数据与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劳动者通过数字设备和信息通信技术就能够随时随地完成任务。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不断加深融合,更为灵活、新颖的就业形态自出现以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成为拉动就业的有生力量。面对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支持者认为这是劳动关系向更平等的方向进化,是打破僵化的劳动用工体系的良机。批评者指责新就业形态正在破坏“社会安全网”,不负责任地将劳动者暴露于风险之中。不容忽视的是,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变化造成的现有劳动法律保障制度不适用,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遭受损失时缺乏规制依据,劳动者面临日趋严峻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对新就...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指导小组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中的创新点
        1.5.2 研究中的不足
第2章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2.1.1 新就业形态概念的历史沿革
        2.1.2 新就业形态概念辨析
        2.1.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内涵界定
        2.1.4 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
    2.2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相关思想和理论依据
        2.2.1 产业后备军理论
        2.2.2 劳动力商品化理论
        2.2.3 劳动过程理论
    2.3 新制度主义关于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思想和理论
        2.3.1 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的性质
        2.3.2 不完全契约理论
        2.3.3 制度变迁理论
    2.4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3章 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及其对劳动者的影响
    3.1 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的类型
        3.1.1 线上平台用工模式
        3.1.2 线上线下融合平台用工模式
    3.2 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的组织机制及作用
        3.2.1 扩展交易边界和降低交易门槛
        3.2.2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交易摩擦
        3.2.3 管控劳动过程和保证劳动质量
        3.2.4 免除法律责任和获得信息授权
    3.3 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变化对劳动者的影响
        3.3.1 劳动工作灵活化
        3.3.2 劳动主体多样化
        3.3.3 劳动绩效精细化
        3.3.4 劳动控制隐蔽化
    3.4 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的信息效率分析
        3.4.1 企业组织机制的模型化
        3.4.2 不同信息体制下的信息效率比较分析
        3.4.3 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的演化动机及发展趋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受损的现状与成因
    4.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选择的社会激励与理性行为
        4.1.1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持续扩大
        4.1.2 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劳动关系中心化
        4.1.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选择背后的自利价值
    4.2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受损的表现
        4.2.1 新就业形态下的不确定性风险
        4.2.2 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纠纷和冲突增加
        4.2.3 新就业形态下的算法歧视
    4.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受损的成因
        4.3.1 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的不完全契约理论阐释
        4.3.2 新就业形态契约订立阶段的机会主义行为
        4.3.3 新就业形态契约执行阶段的机会主义行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政府干预
    5.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案例鉴析
        5.1.1 网约车平台:从“烧钱大战”到“一家独大”
        5.1.2 同一时期下多元发展格局的多样化业务模式
        5.1.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焦点问题
    5.2 政府干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5.2.1 私人秩序权力失衡
        5.2.2 劳动法规制的不适用
        5.2.3 司法救济难以执行
    5.3 三方动态博弈演化及稳定性策略分析
        5.3.1 模型假设与模型构建
        5.3.2 三方演化策略的稳定性分析
        5.3.3 三方动态博弈演化的稳定路径分析
        5.3.4 三方动态博弈演化模型的应用与意义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6.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总体构想
        6.1.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路径选择
        6.1.2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实现目标
        6.1.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制度设计
    6.2 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安全网”
        6.2.1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公平
        6.2.2 增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6.2.3 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保险
        6.2.4 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6.3 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穿透式监管机制
        6.3.1 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穿透式监管框架
        6.3.2 穿透识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属性
        6.3.3 穿透确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6.3.4 穿透统一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处置机制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10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810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