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7 06:22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损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2014年国务院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重视发展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传统的城镇化解决了发展“快不快”的问题,新型城镇化强调高质量的城镇化,是实现碳减排、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厘清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碳排放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立足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双碳目标”的现实背景,以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构建准自然实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的测量工具,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探究新型城化建设对碳排放的直接政策效应、中介效应、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和空间影响效应,并进行机理分析和假说提出,分别运用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行验证和效应分析,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对...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进展
1.3.2 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1.3.3 新型城镇化与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文的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现状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
2.1.2 碳排放
2.1.3 环境规制
2.1.4 基础设施建设
2.1.5 能源效率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城市化理论
2.2.2 低碳经济理论
2.2.3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2.2.4 波特假说
2.2.5 投资乘数理论
2.2.6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3 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碳排放现状
2.3.1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2.3.2 碳排放现状
3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碳排放的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1 直接政策影响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说
3.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3.2.1 双重差分法模型设定
3.2.2 变量选取
3.2.3 数据说明
3.3 直接政策效应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3.3.1 DID估计结果
3.3.2 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
3.3.3 稳健性检验
3.3.4 内生性检验
3.4 异质性视角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4.1 不同城市人口规模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4.2 不同区域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4.3 不同城市经济规模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4.4 不同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碳排放的中介效应分析
4.1 中介效应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说
4.1.1 环境规制中介传导机制的机理分析
4.1.2 基础设施建设中介传导机制的机理分析
4.1.3 能源效率中介传导机制的机理分析
4.2 变量说明和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4.2.1 变量说明
4.2.2 修正的中介效应模型
4.2.3 基于EKC模型的进一步检验
4.2.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4.3 中介效应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基于修正的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
4.3.2 中介变量对碳排放的回归分析
4.3.3 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碳排放的进一步检验
4.3.4 中介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4.4 异质性视角下中介效应分析
4.4.1 不同城市人口规模下中介效应分析
4.4.2 不同区域下中介效应分析
4.4.3 不同城市经济规模下中介效应分析
4.4.4 不同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下中介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碳排放: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
5.1 环境规制影响碳排放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1.1 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碳排放
5.1.2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排放
5.1.3 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5.1.4 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碳排放
5.2 变量说明和调节效应模型设定
5.2.1 变量说明
5.2.2 调节效应模型
5.2.3 修正的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
5.2.4 环境规制约束下的调节效应模型
5.3 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3.1 调节效应检验
5.3.2 环境规制实现碳减排的深层次机理检验
5.3.3 环境规制的作用路径对碳排放的实证检验
5.3.4 环境规制约束下作用路径的进一步检验
5.4 异质性视角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4.1 不同城市人口规模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4.2 不同区域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4.3 不同城市经济规模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4.4 不同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碳排放的空间影响效应分析
6.1 空间影响效应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说
6.2 空间计量模型
6.2.1 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
6.2.2 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
6.2.3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6.2.4 空间权重矩阵
6.3 人均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分析
6.3.1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
6.3.2 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
6.3.3 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分析
6.4 空间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6.4.1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6.4.2 空间影响效应的异质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10454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进展
1.3.2 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1.3.3 新型城镇化与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文的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现状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
2.1.2 碳排放
2.1.3 环境规制
2.1.4 基础设施建设
2.1.5 能源效率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城市化理论
2.2.2 低碳经济理论
2.2.3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2.2.4 波特假说
2.2.5 投资乘数理论
2.2.6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3 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碳排放现状
2.3.1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2.3.2 碳排放现状
3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碳排放的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1 直接政策影响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说
3.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3.2.1 双重差分法模型设定
3.2.2 变量选取
3.2.3 数据说明
3.3 直接政策效应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3.3.1 DID估计结果
3.3.2 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
3.3.3 稳健性检验
3.3.4 内生性检验
3.4 异质性视角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4.1 不同城市人口规模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4.2 不同区域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4.3 不同城市经济规模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4.4 不同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下直接政策效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碳排放的中介效应分析
4.1 中介效应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说
4.1.1 环境规制中介传导机制的机理分析
4.1.2 基础设施建设中介传导机制的机理分析
4.1.3 能源效率中介传导机制的机理分析
4.2 变量说明和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4.2.1 变量说明
4.2.2 修正的中介效应模型
4.2.3 基于EKC模型的进一步检验
4.2.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4.3 中介效应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基于修正的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
4.3.2 中介变量对碳排放的回归分析
4.3.3 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碳排放的进一步检验
4.3.4 中介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4.4 异质性视角下中介效应分析
4.4.1 不同城市人口规模下中介效应分析
4.4.2 不同区域下中介效应分析
4.4.3 不同城市经济规模下中介效应分析
4.4.4 不同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下中介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碳排放: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
5.1 环境规制影响碳排放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1.1 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碳排放
5.1.2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排放
5.1.3 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5.1.4 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碳排放
5.2 变量说明和调节效应模型设定
5.2.1 变量说明
5.2.2 调节效应模型
5.2.3 修正的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
5.2.4 环境规制约束下的调节效应模型
5.3 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3.1 调节效应检验
5.3.2 环境规制实现碳减排的深层次机理检验
5.3.3 环境规制的作用路径对碳排放的实证检验
5.3.4 环境规制约束下作用路径的进一步检验
5.4 异质性视角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4.1 不同城市人口规模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4.2 不同区域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4.3 不同城市经济规模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4.4 不同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下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碳排放的空间影响效应分析
6.1 空间影响效应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说
6.2 空间计量模型
6.2.1 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
6.2.2 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
6.2.3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6.2.4 空间权重矩阵
6.3 人均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分析
6.3.1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
6.3.2 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
6.3.3 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分析
6.4 空间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6.4.1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6.4.2 空间影响效应的异质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10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81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