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与最优产权安排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8 02:51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之后,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文献与日俱增,国内外经济学家为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产权改革道路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现有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竞争论,该理论强调市场竞争的重要性;第二类是产权论,这一理论强调了产权,尤其是私有产权的重要性。尽管市场竞争和私有产权都很重要,但是这两种理论既不能相互融合,也难以解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纵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有三个问题困扰着我们:(1)为什么在经典的产权理论中被视为最有效率的私有产权反而在改革初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率?(2)什么是国有企业的最优产权安排模式? (3)应该如何评价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为什么曾经推动过国有企业效率大幅提升的放权让利、承包制等产权制度会逐渐失去活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综合使用了契约选择理论和交易费用分析法,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在深入剖析我国国有企业产生的特殊背景和企业的特有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回答了困惑我们的三个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分为两个范畴: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产权安排是最重要的经...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
2 关于政治法律环境、交易费用与产权安排关系的理论框架
2.1 几种不同制度定义的比较
2.2 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
2.3 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产权安排
2.4 本章小结
3 产权改革的政治法律环境与国有企业的交易费用
3.1 我国国有企业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
3.2 我国国有企业的契约性质
3.3 我国国有企业的交易费用
3.4 本章小结
4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模型
4.1 三种不同形式的产权结构
4.2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的静态模型
4.3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的动态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模型的应用
5.1 承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1978—1986)
5.2 推广承包制(1986—1992)
5.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中小企业民营化(1992—2002年)
5.4 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的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当前政治法律环境下的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
6.1 对当前政治法律环境的分析
6.2 "新国有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
6.3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的政策建议
6.4 金融危机的教训——私有产权并非完美无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 定理4.1-4.3的证明
本文编号:3834633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
2 关于政治法律环境、交易费用与产权安排关系的理论框架
2.1 几种不同制度定义的比较
2.2 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
2.3 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产权安排
2.4 本章小结
3 产权改革的政治法律环境与国有企业的交易费用
3.1 我国国有企业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
3.2 我国国有企业的契约性质
3.3 我国国有企业的交易费用
3.4 本章小结
4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模型
4.1 三种不同形式的产权结构
4.2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的静态模型
4.3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的动态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模型的应用
5.1 承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1978—1986)
5.2 推广承包制(1986—1992)
5.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中小企业民营化(1992—2002年)
5.4 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的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当前政治法律环境下的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
6.1 对当前政治法律环境的分析
6.2 "新国有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
6.3 国有企业最优产权安排的政策建议
6.4 金融危机的教训——私有产权并非完美无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 定理4.1-4.3的证明
本文编号:3834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83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