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惯习”视野下劳动参与的性别化机制——基于一名80后流动女性的个案分析
本文关键词:“场域-惯习”视野下劳动参与的性别化机制——基于一名80后流动女性的个案分析
【摘要】:本文引入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框架,对一名80后流动女性M女士的劳动参与历程进行分析与解读,探讨性别角色差异如何形塑农村女性进城后的劳动参与机会和空间,以及流动女性如何在场域生成的结构中学习并运用能动的策略并赋予劳动新意义。在"场域"从农村共同体到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过程中,行动者作为主体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从观念到身体,到具体的行动策略,并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可以自我认同的社会位置,通过资本积累和自我再生产进而形成了新的惯习。因此本文呈现出与自由主义话语和批判论不同的理论视角,即通过"场域-惯习"来展现出社会行动者自身的意义世界、行动策略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结构的再生产。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关键词】: 场域 惯习 劳动参与 社会性别
【基金】:2016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地项目(2016JD33) 杭州市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2016RCZX2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249.2;C913.68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中国的经济改革促进了新的性别化劳动参与实践,大量的农村女性离家进城,参与到城市劳动市场中。大多数流动女性在劳动参与中从事底层工作,被普遍视为“弱势群体”,这点与男性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性别、婚姻、年龄等的限制,流动女性在城市劳动参与上的体会与男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邱幼云;;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女性的流动轨迹[J];青年学报;2016年04期
2 梁玉成;周文;;劳动参与过程的社会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宋月萍;;社会融合中的性别差异:流动人口工作搜寻时间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0年06期
4 佟新;;劳动力市场、性别和社会分层[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5期
5 姚先国;胡凤霞;;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研究问题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年17期
6 马冬玲;;流动女性的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浙江学刊;2009年05期
7 金一虹;城市化──妇女发展的又一机遇与挑战[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6期
8 佟新,濮亚新;研究城市妇女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3期
9 潘毅;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J];社会学研究;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相宜;;从生产性身体到消费性身体:基于美国福州青年劳工移民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05期
2 杨翠萍;贺婧雅;;女性农民工维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472份问卷数据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3 彭斌;;社会抗争的解释模式再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03期
4 周宇香;宋健;;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就业对其生育状况的影响研究[J];南方人口;2017年01期
5 邱幼云;;“场域-惯习”视野下劳动参与的性别化机制——基于一名80后流动女性的个案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6 王会;;集体经济模式下苏南农村妇女地位研究——兼与浙北农村妇女地位比较[J];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12期
7 胡超颖;;生育对高知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年33期
8 赵丽芬;;社会工作介入外来未婚女工“性”伤害的研究[J];文化学刊;2016年10期
9 孙晓莉;;生活史视角下的女性领导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10 甘春华;陆健武;;“全面二孩”政策下农村女青年的生育意愿及流动模式——以粤西地区为例[J];青年探索;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美华;汤秀丽;;社会流动中农村外出务工女性的阶层分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胡玉坤;;全球化冲击下的农村家庭:困境与出路[J];人口与发展;2012年01期
3 章元;高汉;;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户籍与地域歧视——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5期
4 吴愈晓;;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流动与城市劳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吴愈晓;吴晓刚;;城镇的职业性别隔离与收入分层[J];社会学研究;2009年04期
6 佟新;;性别、阶级和流动——以小型餐饮业为例的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李春玲;;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段成荣;杨舸;;改革开放30年来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变动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4期
9 乔明睿;钱雪亚;姚先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户口与城乡就业差异[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1期
10 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政;浅议社会性别学在中国的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1年05期
2 李慧英;社会性别的界定及其意义[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吴承旺;“社会性别、民族与社区发展”研讨会综述[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杜宇;世界银行援助中的社会性别——世行召开“社会包容:社会性别和本土/部族人群”讨论会[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5 王凤仙;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看倡导母教——兼评《发现母亲》[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6期
6 肖扬;“社会性别平等项目”正式启动[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5期
7 刘旭金 ,何玲;“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第四届年会简况[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6期
8 马国义,易学;关于在体育院校开设社会性别课程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肖扬;“社会性别平等项目”正式启动[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年05期
10 戒能民江,朱丽君;针对妇女的暴力以及社会性别规范[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2 江波;;引言:理论的本土化[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3 王宏维;;论社会性别概念对唯物史观的推进(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莉娟;;“关爱女孩行动”的社会性别视角——基于社会性别干预项目实施的经验及建议[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志燕;;壮族儿童家庭抚养中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分析——广西马山县里民村感乐屯的民族志研究[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6 王云仙;;霍山中荷扶贫项目社会性别与规划实践[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提纲[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高小贤;江波;王国红;;推动社会性别与发展本土化的努力(代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10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苹;社会性别研究者应成为积极的行动者[N];中国妇女报;2007年
2 李芳邋杨璐维 冯子萱;省妇联举办社会性别与媒体参与式研讨班[N];云南政协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任然;将社会性别统计纳入国家统计制度[N];中国妇女报;2008年
4 李生明 吴国家 王绪强 福建省安溪县人口计生局;推动社会政策协调 促进社会性别平等[N];中国人口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邹才仁 实习记者 高峰;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Mrinalini Sinh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从全球视野思考社会性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卢寒蕊;反贫困政策中应增强社会性别敏感[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黄国良 福建省安溪县人口计生局;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人口报;2011年
9 周明顺;“县官”应提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亦平 性别问题专家,,曾就职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防灾减灾中的社会性别议题[N];中国妇女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新叶;高等学校中的社会性别偏差问题与性别意识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4 白路;先秦女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方为民;农村妇幼保健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蔡建梅;男性著裙的审美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鑫;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公共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欣;浅析刑法中的性别差异与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4年
3 沈瑞;“女生优势”与“男孩危机”的社会性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龚成秋;后现代主义视角下体育参与对女大学生社会性别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毕波;农村女儿养老现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6 于华;社会性别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7 胡力方;央视商业广告中的两性社会性别呈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8 谭瑶姬;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钱燕青;东野圭吾《白夜行》论[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常碧云;村转居女性的现代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43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54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