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国际碳市场竞争博弈与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8 15:11

  本文关键词:国际碳市场竞争博弈与计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碳市场 斯塔克尔伯格博弈 DEA-Malmquist指数 方差比检验


【摘要】: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手段,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推动碳排放权贸易,建立国家或地区层面的碳排放权贸易体系,国际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文则对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竞争策略和有效性进行博弈与计量研究。本文认为国际碳竞争博弈过程本质上是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利益分配的一场博弈。首先,根据巴黎气候大会进程和相关背景知识,建立供需方减排策略博弈模型。按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减排立场的不同划分为四种情景模式,分别计算出这四种方式下的双方收益和全球系统收益。通过对比得出,博弈合作模式下,即发达国家提供旁支付的斯塔克尔伯格博弈,是双赢的方式。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先进减排技术。其次,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碳减排效率,可以看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总体上促进碳减排效率的提高,同时通过对比得出技术落后是导致我国整体效率落后的原因。再次,运用Matlab和Eviews软件对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进行Joint Wright方差比有效性检验,结论是EU ETS市场的有效性在每个阶段不同,具有阶段性特征,因而国际碳市场运行中应注意政策的有效性。使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碳交易试点运行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上海和广东试点为弱有效市场的结论,因而我国在建立统一碳市场时应多加参考这两个试点的经验。最后,对于我国建设统一碳市场提出实行浮动的总量控制目标、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和法律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国际碳市场 斯塔克尔伯格博弈 DEA-Malmquist指数 方差比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1.5;X196;F224.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3
  • 1.3 结构安排与创新13-15
  • 2 相关理论和方法15-24
  • 2.1 碳排放与碳市场15-18
  • 2.1.1 碳排放权交易15
  • 2.1.2 国际碳市场分类15-17
  • 2.1.3 国际主要碳市场17-18
  • 2.2 理论基础和方法18-24
  • 2.2.1 斯塔克尔伯格博弈18-19
  • 2.2.2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19-20
  • 2.2.3 有效市场理论与方差比检验20-24
  • 3 国际碳市场竞争策略博弈分析24-36
  • 3.1 国际碳市场竞争策略的描述与假定24-25
  • 3.2 博弈要素分析25-28
  • 3.2.1 局中人25
  • 3.2.2 竞争策略25-28
  • 3.2.3 支付函数28
  • 3.3 博弈均衡求解28-35
  • 3.3.1 完全不合作模式29-30
  • 3.3.2 强制合作模式30-31
  • 3.3.3 理想合作模式31-32
  • 3.3.4 博弈合作模式32-35
  • 3.4 博弈均衡结果35-36
  • 4 国际碳市场竞争效率计量分析36-43
  • 4.1 国际碳市场竞争概况36-40
  • 4.1.1 碳交易国际指导协议36-37
  • 4.1.2 碳交易竞争利益集团37-38
  • 4.1.3 国际碳市场竞争特点38-40
  • 4.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40-43
  • 4.2.1 数据来源40
  • 4.2.2 实证结果40-43
  • 5 国际碳市场竞争有效性实证分析43-51
  • 5.1 欧盟碳市场竞争有效性的实证检验43-48
  • 5.1.1 碳价格及其日收益率特征分析43-45
  • 5.1.2 欧盟碳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45-47
  • 5.1.3 实证结果分析47-48
  • 5.2 中国碳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48-51
  • 5.2.1 中国碳价与碳资产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48-49
  • 5.2.2 中国碳资产收益率的异方差检验49
  • 5.2.3 中国碳资产收益率的方差比检验49-51
  • 6 结论与建议51-55
  • 6.1 结论51-52
  • 6.2 建议52-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爽;;全球碳市场动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6期

2 王巧芳;;浅议碳市场中银行的业务模式与风险[J];学理论;2009年25期

3 吴洁;曲如晓;;论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完善及中国的对策选择[J];亚太经济;2010年04期

4 郑爽;;2010年国际碳市场状况与趋势分析[J];中国能源;2011年08期

5 Bloomberg;;全球2011自愿碳市场现状[J];低碳世界;2011年05期

6 杨莉;;北美碳市场的发展和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7 袁艳平;薛迪华;;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岭南学刊;2011年06期

8 ;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S1期

9 袁艳平;;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金融与经济;2011年12期

10 许明珠;;国外碳市场机制设计解读[J];环境经济;2012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解振华:国内碳市场筹建就绪,欧美伸来共建橄榄枝[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2 钟玲;李江;李丽华;刘尊文;张小丹;;从清洁发展机制看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及环保部的定位与作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3 王靖添;;碳市场:青年人职业发展的新选择——基于中国的视角[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主任助理 郭兆晖;气候大会难解“资金结” 构建中国碳市场成关键[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窦勇 马涛;中国碳市场要避免出现欧洲式碳价危机[N];证券时报;2013年

3 焦旭;中澳将在建立碳市场领域加强合作[N];中国能源报;2013年

4 见习记者 张晴;世行:中国“十三五”期间有望建立全国碳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记者 綦伟 实习生 裴锦文;深圳碳市场将迎首个交易高峰期[N];深圳特区报;2013年

6 记者 彭源长;京沪粤碳市场实际交易即将启动[N];中国电力报;2013年

7 特约撰稿 陈波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碳市场只开花难结果?[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记者 刘全昌;我国碳市场试点提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记者 黄杨;亚洲在碳市场影响巨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记者 王颖春;非强制非标准将是国内碳市场发展方向[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庄德栋;欧盟碳市场相依结构和风险溢出效应对碳排放权价格波动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凤振华;碳市场复杂系统价格波动机制与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淑姣;碳市场价格预测分析与风险管理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2 李沙沙;欧盟碳市场复杂性及碳价混沌预测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田睿琪;中国碳市场的现状、绩效和发展对策[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青阳;中国碳市场价格变动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5 唐梦;国际碳市场竞争博弈与计量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易美君;广东、欧盟及加州碳市场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年

7 时志雄;国际碳市场发展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江淑敏;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光宇;基于EMD模型的碳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魏瑞娟;基于能源市场与碳市场传导机制的碳减排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8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558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