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节能评价及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换热站节能评价及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换热站作为热能输配的关键环节,其数量和重要性不断增加,它的运行好坏会直接影响供热品质。目前,换热站普遍存在运行管理粗放,能耗参差不齐,供热品质和节能情况缺乏量化的评价,阻碍了供热节能工作的开展。为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换热站运行节能评价体系,用以凸显用能薄弱环节,实现改进优化,保障换热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本文结合实际项目的工程背景,以供热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从供热运行实测数据入手进行分析。在深入研究供热节能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安全、工艺、能效指标的准则层,确定了包含室温合格率、系统补水率和单位面积电耗等10个衡量换热站运行好坏的指标,选取的指标在网络化平台上可获得、可比较、可量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得到了指标权重,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既避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又兼顾了主客观的测评信息,使得指标的权重分配更加科学合理。以此实现对换热站运行情况的实时多维度评价,确定各站的综合排榜,为管理者提供运行改进的决策依据和客观公正的奖惩依据。通过对标管理,查漏补缺,以人机互助的方式给出操作优化指导和合理的改进建议,在满足供热需求的前提下,使换热站滚动优化,持续改进,逐步达到最优的运行状态。结合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对23个换热站的运行情况实时排榜,指导改进和优化,实证表明本文构建的换热站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量化可比,有助于改善运行品质,提升节能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换热站 节能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4;F206;F2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0-14
- 1.1.1 能源需求增长,节能减排势在必行10-11
- 1.1.2 建筑能耗比重过大,低碳供热刻不容缓11-13
- 1.1.3 节能评价意义深远13-14
- 1.2 国内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14-17
- 1.2.1 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14-15
- 1.2.2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现状15-16
- 1.2.3 换热站存在的主要问题16-17
- 1.3 供热节能评价研究现状17-18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8-21
-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8-20
- 1.4.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20-21
- 第2章 换热站节能评价指标的选取21-33
- 2.1 换热站系统简介21
- 2.2 换热站工作原理21-22
- 2.3 换热站节能评价必要性22-23
- 2.4 评价指标的选取23-30
- 2.4.1 评价指标选取的思路及原则23-24
- 2.4.2 评价指标的选择24-26
- 2.4.3 评价指标的含义26-30
- 2.5 评价指标量化30-33
- 2.5.1 定量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31-32
- 2.5.2 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32-33
- 第3章 节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33-42
- 3.1 权重的确定办法33
- 3.2 层次分析法33-37
- 3.2.1 AHP层次分析法原理34-36
- 3.2.2 AHP层次分析法优缺点36-37
- 3.3 熵权法37-40
- 3.3.1 熵权法原理38-40
- 3.3.2 熵权法优缺点40
- 3.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0-41
- 3.5 基于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办法41-42
- 第4章 换热站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42-62
- 4.1 评价样本的数据来源42-46
- 4.1.1 评价样本的基本概况42-43
- 4.1.2 数据的获取43-46
- 4.2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权重确定模型46-52
- 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获取的主观权重46-48
- 4.2.2 基于熵权法获取的客观权重48-50
- 4.2.3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组合权重50-52
- 4.3 实例分析与优化52-62
- 4.3.1 评价结果52-54
- 4.3.2 评价结果分析与指导优化54-6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5.1 结论62
- 5.2 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梅;;浅析换热站节能降耗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2年15期
2 徐疆;;浅析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优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02期
3 赵亮;毓鹰;;热网换热站生产运行所体现的经济效益[J];价值工程;2010年09期
4 陈华;马德起;孙立勇;;城市集中供热换热站的节能设计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5 郭新疆;;利用变频技术提高热交换节能[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6 韩陆;;RTU在换热站控制系统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6期
7 王媛;刘汇宇;;对城市供热管网实施计算机监控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2期
8 步长锋;;换热站电气部分和变频控制的节能原理[J];中国市场;2013年06期
9 ;应用情报[J];苏南乡镇企业;2002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玉庆;孙毅;;关于换热站规模的经济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吴莺;王顺利;;换热站的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3 牟林朋;王俊;;换热站无线远程监控系统[A];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玉平;阎宇宏;武秉礼;张芫;;某工业厂区换热站系统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5 冯永华;;供热系统换热站主要设备选型应注意的问题[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白海波;侯永亮;;利用高炉废热采暖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A];河北省冶金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付玉龙;;智能化板式换热机组在集中供热中的应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8 迟军为;王俊;;无线射频测温系统在供暖温度监测中的应用[A];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白海波;侯永亮;;利用高炉废热采暖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俊美 通讯员 李杰;建设新热源 整合换热站[N];淄博日报;2009年
2 杨湘营 刘俊伟;给换热站戴上“紧箍” 规范山东青州供热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0年
3 任永科;督导完成换热站工程[N];中国航天报;2011年
4 华南;市府领导分别与相关部门座谈排查灾情进一步部署抗灾工作[N];营口日报;2007年
5 地区纠风办供稿;年内新建三座换热站[N];塔城报;2009年
6 沈河区太清宫街城中小区 王文良;换热站是供暖好坏的关键点[N];沈阳日报;2009年
7 刘子昂 吴晶莹;一场攻坚战的考验[N];经理日报;2008年
8 李明旭 记者肖萌;丹麦新技术助热电总公司节电48.25%[N];锦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曹雷 通讯员 王铸;商河城区供热新增5个换热站[N];济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王涛;切实加强领导 严格工作流程 确保如期供热[N];吕梁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先亮;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方式及管网泄漏检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海松;基于故障树的无人值守换热站监控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朱昭璐;基于气候补偿器的园区换热站供热控制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邝涛;上湾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丁红亮;某片区换热站优化实践及供热系统智能化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5 孙勇;工业远程控制下的热网自动控制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杜鑫;远程无人值守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7 高晓宇;基于数据挖掘的换热站运行规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董如彬;基于s7-1200PLC的水水换热站分布式系统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9 高闯;“一补二”箱体式换热站[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袁孝勇;换热站监控系统设计及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4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61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