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空间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溢出效应 人力资本 FDI 经济增长 空间依赖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交流的程度日益加大,外商直接投资(FDI)逐年增加。FDI作为国际资本,在注入资本的同时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它可以与国内资本、人力资本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有较大差异,在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众多因素中,人力资本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究FDI和省际经济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以及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本文首先回顾并评述国内外FDI技术溢出效应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以及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研究时将经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性纳入考虑,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全国各省市2000-2013年的数据,测度人力资本、FDI、经济总量的Moran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探讨主要变量的空间特征。在模型选择上,从空间杜宾模型(SDM)出发,构建二进制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相结合建立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并通过全国、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的数据重点研究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相同地区在分别使用二进制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时,模型估计结果大致相同,但存在一定差异。由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同时考虑了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的相邻,可认为使用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时的估计结果更可靠;第二,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发生,效应强弱约为0.068、-0.046,从全国范围看,FDI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主要原因是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及效应强度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而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不如东部地区,在发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东、中部地区,人力资本有助力于促进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第三,经济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效应强弱约为0.052;第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力资本积累起积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易吸引优质劳动力。
【关键词】:空间溢出效应 人力资本 FDI 经济增长 空间依赖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2;F832.6;F2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引言8-19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7
- 1.2.1 技术溢出效应理论9-12
- 1.2.2 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12-15
- 1.2.3 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及经济增长的作用15-16
- 1.2.4 文献评价16-17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17-18
- 1.4 可能的创新点18-19
- 第2章 理论模型19-26
- 2.1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途径19-20
- 2.2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度20-22
- 2.3 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测度22-26
- 2.3.1 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22-23
- 2.3.2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人力资本内生模型23-26
- 第3章 人力资本、FDI的空间特征26-34
- 3.1 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现状26-27
- 3.2 人力资本、FDI的空间特征分析27-34
- 3.2.1 构建空间权重矩阵27-28
- 3.2.2 主要变量的空间特征28-34
- 第4章 人力资本、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34-43
- 4.1 模型构建34-36
- 4.1.1 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34-35
- 4.1.2 模型识别35-36
- 4.1.3 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36
- 4.2 参数估计与检验36-39
- 4.2.1 参数估计36-38
- 4.2.2 模型检验38-39
- 4.3 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39-43
- 4.3.1 实证结果及经济解释39-41
- 4.3.2 对策建议41-43
- 第5章 结语43-45
- 5.1 主要研究结论43-44
- 5.2 研究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艳春;王晴;;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39个行业的实证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朱雪梅;;论外商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与影响因素[J];文教资料;2006年18期
3 刘艳;;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16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韩刚;;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基于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的考察[J];统计教育;2008年07期
5 周熙雯;;台资对福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刘雨霏;;台商直接投资对天津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7 尹建华;周鑫悦;;基于吸收能力的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南文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4期
9 黄烨菁;;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障碍与出路[J];社会观察;2006年02期
10 杨红;冯超;;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昌林;;技术溢出效应与产业科技竞争力计量模型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梦茵;朱新瑞;蔡丽超;;中国影视文化衍生产品和技术溢出效应运用及对策[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世生;重视技术溢出效应[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2 殷轶良;发展高新产业应数量质量兼顾[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蔡若愚;信息化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黄伟;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值得怀疑 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政策有待调整[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丛亚平;内生基础被削弱 国内企业陷入“囚徒困境”[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刁萃;外商投资新目录最快年内出台[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记者 柳桂华;青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N];广元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泽永;FDI的资本形成与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周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岳金桂;基于进口与FDI传导机制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陈卓淳;FDI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隆娟洁;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蔡琳;经济转型中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建勇;中国汽车产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度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于国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异质型FDI进入与技术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杨春;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丽;大连市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思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孔旭;中国对美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王伟明;云南对东盟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5 徐维林;济南市高新区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苏杰芹;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张朦;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李婷;我国高铁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危文朝;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刘丹丹;基于行业差异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35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63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