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16-08-09 16:08

  本文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

第22卷

第1期

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

V01.22

No.1

2012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
——基于动态面板数

据的实证检验
陈德敏1 张瑞2谭志雄3

(1.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重庆400044;2.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 3.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44)

摘要能源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政策参数.研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对于揭示能源效率在我国地 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导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 DEA方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全国以及区域能源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但 总体上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将能源效率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IV、DIFF—GMM和SYS—GMM方法 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存在,能源效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能源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运用纠偏[SD'q估计方法分区域 开展实证检验,研究认为。能源效率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由此表明能源效率对经济发达地区作用更为最 著。基于此。国家能源效率提升战略重点应放在东中部能源消费集中地区。从而通过节能技术“溢出”效应促进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 提升。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经济增长:条件收敛;DEA:动态面板模型 中图分类鼍1:0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12012 JOl一0130—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1.0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年均10%左右的高速

的节能潜力,对中国整体能源效率做了变异系数考察¨J。 师博和张良悦从区域层面考察中国能源效率发展趋势,发
现西部显示出发散特征,东部表现出趋同特征,而中部则

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与此相伴随的一些经济社会问
题正在逐步累积,甚至有可能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一是

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能源消费需
求猛增,据英国石油(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0 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消

有向东部收敛态势卜1。李国璋和霍宗杰运用数据包络方
法(DEA)对各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

研究,全国和东中部能源效率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
展趋势,而西部能源效率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

费量占到全球20.3%,这也同时预示着我国人口生存环 境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二是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改革
开放以来,除东部地区占全国总产出的比重上升外,中西

势"1。在研究能源效率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学者中。
齐绍洲等对中国东西部之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

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有下降…。当前,解决区域差距
问题,缓解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实现中国经

增长和能源消费强度之间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旧‘71。 张唯实在研究了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差距的关系,认为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对东、中、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缩小区域问的经济发展差异至关 重要【81。那么,能源效率变动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缩
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为更加深入细致地考察能源效率

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能源资源的可耗竭性特征 使得经济持续增长已不能仅仅通过增加能源消费量来保 障,能源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强。 Birol&Keppler指出能源消费效率是在保持或者促进经济 增长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政策参数旧j。史丹假定 中国能源效率存在条件收敛,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省份

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本文以全要素能源效率作为
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因素考虑,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

收稿日期:201l一07—27 作者简介:陈德敏.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政策。 通讯作者:张瑞,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管理。 ?130?

万方数据

陈德敏等: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

行实证研究,科学探索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为 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翻¨与ET,.,的差值,EAD“为能源消费调整量,在数值上与

皿¨相等。假设有』、r个决策单元DMUy(,=l,2,…,n),每
个DMU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用善f=(菇f,%…戈#)’和 乃=(乃,Y2j""Y,j)7,(.『=1,2,…,/'t)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向

1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
1.1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构造与测算方法
Jinli Hu和Shihehuan Wang利用数据包络法较早提出

量,A,为DMU的线性组合向量,5一表示剩余变量(投入过
剩),s+表示松弛变量(产出不足)。 min[0一占(e 7’s一+er¥+)]

了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

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除能源要素投入外的其他要素 (如资本、劳动力)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最佳生产实 践,一定的产出(如GDP)所需的目标能源投入量与实际
投入量的比值一1。因此,本研究采用Charnes,Copper Rhodes提出的CRS(Constant Returns
to

,荟A,xj+s。=‰

一 “?{耋A所一s+=Y0

(3)

and

曝卟一地。铷
设A’,s~,s”,0‘为模型的最优解,若0’=l,且
s一=O,s~=0,则DM∽为DEA有效;若0‘=1,而s一,

Scale)模型(图1)。

s”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OMV,为弱DEA有效;若0’<
l,则DMUj为DEA无效。在实际应用中,各输入量和输出 量都带有一定的量纲,在不同量纲下,输入量与输出量的

数值不同,但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评价指数与输入量及输 出量的量纲选取无关。 1.2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检验方法
在经济增长研究中,曼昆一罗莫一威尔(MRW)以及巴 罗和萨拉一依一马丁(Barro,Sala.I.Martin)最早把增长回归

方程建立在增长模型之上。本文分析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 依据来自MRW加入了人力资本的索洛一斯旺模型¨…。 生产函数为:y(t)=K(t)。H(t)4[A(t)L(t)]“”p
其中,Y是总产出,K是资本总量,H是人力资本的总量, A是技术进步因子,L是劳动力总量,a是资本产出弹性,口为 图1基于投入导向的CRS DEA模型
Fig.1 The“CRS?DEA”model based
on

input-oriented

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l—a一.IB是劳动力的产出弹性。



经过推导后,可以得到自回归经济增长模型: A、B、C、D为四个决策单元(DMU),GDP产出依赖于
yi.1=Cllnyi.o+c2lnsI++c3lns^+c4In(ni+gi+艿1)(4) 其中,y“表示经济增长速度,由此一般采用截面回归

能源(energy)和其他要素(others)的共同投入,卜S’为现
实条件下的最佳前沿面。C、D在前沿面上是有效的,A、B

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然而,相对于截面数据处理方法,面
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增长收敛的描述能够解决异质 性问题,更能接近现实状态。面板数据不仅可以同时利用 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而且能更好

存在效率损失。B’点是B点在前沿面上的投影,即为B 改善的目标点。决策单元B存在B’一B这一段的损失。 考虑到能源投入的冗余问题,A点位于前沿面上的投影
A’点可通过进一步减少能源投入达到C点,而保持产出 不变,因此对于决策单元A而言,AA’和A’C是点A为到 达目标点C所要调整的能源投入量,即存在径向调整量和

地识别和度量单纯的时间序列模型和单纯截面数据模型 所不能发现的影响因素,它能够构造和检验更复杂的行为 模型…J。邦德(Bond)、霍弗(Hoeffle)和坦普尔(Temple)
对利用广义矩估计(GMM)对索洛(Solow)增长模型进行

松弛调整量两个部分。由此可将一个地区的全要素能源
效率定义为:

一¨=鼍=警小象

了动态面板分析¨21。模型形式为:
dyi.I=y。+(a—1)Y‘.I.I+Xi,‘卢+叩‘+n.。 (1) (2) (5)

其中,△‰为对数形式的人均GDP,t表示每5年的一
个时期,毛.。表示该时期的解释变量,对于Solow模型它包 括对数投资率或储蓄率s“,对数形式的人口增长率与折 旧率、技术进步率之和(n“+g+6)。在扩展的索洛模型
?131?

EAD¨=EL¨=EA¨一EE.。

其中,TFEE¨为全要素能源效率,ETi.,为目标能源投

入量,鲋i.‘为实际能源投入量,ELi.I为能源损失量,即为

万方数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l期

中,还包括人力资本的储蓄率。观测不到的田i反应初始 效率水平,,竹反应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生产率改变(时间
效应)。为全面考察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本文中气。

验,主要用来判断残差项在差分回归或者水平方程回归中 是否存在序列相关。在Sargan检验中,原假设为工具变量 有效,在AR检验中,残差项允许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但不 允许存在二阶序列相关。

包括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产业结构(IS)、实际利用外 资(FDI)等。因此,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Y‘.1=yI+ai.1一l+毛.属+田i+卟.1,i=1,…,N,t=2,…,T (6)

2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 板数据为样本,澳门、香港和台湾由于数据资料原因未予

其一次差分方程为:
dy‘.。=y。一y。一l+(a一1)△yi.。一l+dxuJB+△王,i。。,i=1,
…,N,t=3,…,T

考虑,西藏统计资料不全未包括在内。此外,为了保持口 径统一,将重庆数据合并到四川省。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 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本文用到
的主要指标如下:

(7)

其中,d代表上一期对数人均产出Y。一。对当期人均产
出y。的影响程度,实际上a=e一拙,当n<l时意味着A>

0,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率最终趋向均衡增长率,经济增长
呈现收敛。d≥l意味着A≤0,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率出 现加速现象,经济增长呈现发散。a越小时,A越大,人均 产出的增长率趋向均衡增长途径的速度越快,经济到达均 衡增长的时间越短¨…。 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中,如果解释变量具有内生性, 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不能保证得出无偏的

①实际GDP产出。本文选取各省、市、自治区的实际 GDP(单位:亿元)作为产出指标。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 响,将原始数据按可比价统一折算成实际GDP(1995=
100)。

②劳动力指标。借鉴李小平和朱钟棣的研究方法,使 用从业人员总数代替劳动投入。当年就业人数按照(当年 年末就业人数+上一年年末就业)/2计算得到。 ③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以历年各省的能源消费总量
表示,4种主要能源消费量统一折算成标准煤(单位:万吨

参数估计。同时,一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比如说能源 消费、人力资本等解释变量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也 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这些解释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内
生性。因此,对于模型(6)采用工具变量法(IV)或者广义

标准煤)。由于宁夏缺少2001年能源消费总量数据,因此
取前后两年的平均数补齐。

距估计(GMM)更为可靠。Anderson和Hsiao通过一阶差
分并选用因变量2阶滞后项及2阶的差分滞后项作为工

④资本存量。本文参照单豪杰对资本存萤的估算方 法,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指标Ⅲ1;固定资 产投资价格指数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
(1992—199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具变量,给出了AH法,这种方法从理论上给出了系数的
一致估计,但不是有效的;Arellano和Bond(1991)在AH

工具变量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差分的广义矩估计法(DIF. GMM),该方法采用t一2期前的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因变
量一阶差分滞后项的工具变量,从而得到一致且更为有效

(1952—2004)》提供的1952—2004年全国和分省的固定 资本形成价格指数,计算出平减价格指数,对于缺省指数 的年份,我们借用各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替 代,利用这一指数平减各年投资,折旧率选择统一取
10.96%tts]。

的估计结果。然而,进一步研究认为差分GMM估计量有 限样本的特性较差,较易受到弱工具变量的影响,从而使 得估计时出现偏误。Arellano
and

Bover以及Blundell

and

Bond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即系统GMM(SYS.GMM)估 计方法¨“15】。其具体做法是将水平回归方程和差分回归 方程结合起来进行估计,在这种估计方法中,滞后水平作 为一阶差分的工具变量,而一阶差分又作为水平变量的工
具变量。实践证明,系统GMM估计相对差分GMM估计

⑤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劳动者通过长期投资获得 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变量。在 研究长期内人力资本的影响,需要重视存量分析。本文采 用教育积累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替代变量,教育程度用平
均受教育年限来反映。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用劳动力

方程来说有着更好的有限样本特征,因此其估计结果更加
有效【l 61。AreHano
and

受教育程度结构指标加权计算,赋值:文盲0年,小学6
年,初中9年,高中12年,中专14年,大专以上16年。

Bover及Blundefl

and

Bond同时提

出了两种统计检验方法来检验系统GMM的工具变量是
否有效。一是称为过度识别约束检验,称为Saga.检验或

3实证检验与分析
3.1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使用DEAIr2.1软件,以GDP产出作为输出变量,资

者Hansen检验,主要用来判断在估计过程中所使用的矩 条件工具变量在总体上是否有效。二是自回归(AR)检
?132?

万方数据

陈德敏等: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


最/l,fl色源投入,这两个省市共同组成了能源效率的最佳效 率前沿面,其他省市距离该前沿越远,其效率值越低。除
上海和广东一直处于前沿外,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海

本存量、人力资本和能源消费量作为输入变摄,假定规模 报酬不变,进行输入导向型DEA分析,得出中国各省份

1995—2009年能源消费的目标值,再根据各年能源投入实 际值,利用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公式,得到各省份历年全 要素能源效率值,篇幅所限不再列出,根据计算结果绘制
了图2和图3。

南、广西等省的全要素生产率靠近效率前沿面,而山西、贵 州、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离最佳前沿面的距离较远,意
味着无效损失较高,同时也是中国节能降耗的重点地区。

根据计算结果,1995—2009年中国整体全要素能源效
率值维持在0.7—0.8,在1995年至2006年呈现缓慢上升

测算结果与魏楚、沈满洪,杨正林等基本一致¨¨驯。由此 可见,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省际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并 且省域能源效率与所处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空 间依赖性和相关性。 根据三大区域划分,结合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结果, 呵以得出1995—2009年中国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均值 f见图4)。从能源效率均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看,中国 尔、中、西部能源效率分布呈现梯度变化,东部地区的平均 i彪源效率为0.87,中部地区的平均能源效率为0.73,而西 。邵地区的平均能源效率只有0.60,东部地区是全国能源 放率最高的地区,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和中、西部地区 能源效率,而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中部地区处于中间 位置,这与刘立涛、沈镭以及徐盈之、管建伟等学者的研究
结论一致¨“221。三大区域在变化趋势方面也不尽相同,

趋势,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全要素能源 效率值始终等于l,意味着相对于其它省份而言,上海市 和广东省的相对能源效率最优,在同样产出水平下实现了

乓中东、中、西部地区在2005年之前大体保持上升趋势,

图2
Fig.2

中国省际人均GDP平均值与平均全要素能源 效率分布散点图

Distribution scatter diagrmn f(Jr average inter—prov per.capita GDP and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cncy

图4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
Fig.4 The regional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圈3
Fig.3

中国省际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四分位图
quartile map of Chinese provincial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ne

注:西藏数据缺失,重庆数据合并到四tJtl省.本图由空间计量软 件Geoda095i得出。
Fig.5

图5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异系数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regional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133?

万方数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1期

2005年之后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加速的重工业 化进程所致旧1。东部地区从1996年开始缓慢上升;中部 地区在2002年达到最高值之后,能源效率开始下降;西部 地区与之类似,这与史丹等结论基本一致。同时也体现了 中西部地区有一个“追赶前沿”不断逼近前沿的动态过 程。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异系数(图5,即仃趋同)来 看,变异系数逐渐变小,表明全国各省份能源效率差距逐 步缩小。就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变异系数始终最大,说 明西部地区内部的能源效率差距一直较大。中部地区的 变动在西部和东部之间,总体表现出差距缩小的趋势,但 2005年后,能源效率差距有所拉大。东部地区内部差异 最小,且这种差异在相对稳定地缩小,东部能源效率在 2006年前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近几年差异性 也有所拉大。 3.2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 在实证分析中,采用计量软件Statal0.0对动态面板 模型(6)进行估计。为稳妥起见,我们给出了工具变量 (IV)估计量、差分GMM(一步和二步)估计量以及系统 GMM(一步和二步)估计量,并给出过度识别的检验统计
量(Sargan Test)和差分转换方程的序列相关检验(Abond
test

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实际产出之间的时滞性; ④当期全要素能源效率系数显著为负,这可能是由于能源

表l
Tab.1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检验结果
7nle empirical test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伍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

、,变量嚣
Varisbl8 4IV“
L L皿y


差分广义矩估计
DIF.GMM

系统广义矩估计
SYS—GMM

一步法
One step

两步法
Two step

一步法
One step

两步法
Two step

o.672’_o?728…o?652…o?926…o.930…
(3.34) (20.91) (4.81)
(11.80)

(81.11) (5.27)

(66.66) (4.12)

..。0.0834 皿K (O.83)


0.376‘‘‘0.315‘‘‘0.280’‘’0.237‘‘‘

(3.38)

hK

(1.26) 抽L
..

?-1篡

一o?190“0.065

o?267…o?224“‘

(一2.36)(一0.71)(一4.95)(一3.94)

一0.104

0.126”0.095”0.113”0.139…
(2.32)
0.182¨

…0.095 L眦

LnH

(一0.87)(2.03)
0.024

(2.08)

(4.67)

O.138..0.162‘++

(1.42)
一0.076

(0.37)(2.12)(一2.51)(一5.94)
—0.077 —0.060 0.030 0.044

….0.029 L血H


(一0.80)(一1.16)(一1.30)(O.51)
0.010 —0.014 0.057

(1.22)
0.044’

(0.25)

(0.14)(一0.26)(1.03)

(1.76)

for

AR(1)&AR(2))等。为考察不同时期能源效率对

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引入时间虚拟变量D2005(2005

LaFD一0:纛1)8 0‘罢F0’淼j‘0’@0214*。*,’O@.02:4,",*’
LnF。I(--0.0.02032)i0-2..01548")*.;0“.01027’)’’-(0-3..02643")*‘-(0_5..02439*)*‘
.. 1。

年及以后取值l,2005年之前取值0),具体结果如表1所
示。

一0.102 (一0.60)

0.037

—0.165

—0.076

—0.154

(0.23)

(一0.71)(一0.57)(一0.85)
o?305’

根据估计结果,一阶段差分GMM未通过过度识别检 验(Sargan Test),其他均接受原假设,表明估计方法有效, AR(1)统计量值拒绝原假设,而AR(2)统计量值接受原 假设,表明模型估计的残差序列不相关。根据各变量的系 数与显著性水平可以得出:①lny。.。的系数在工具变量、 两阶段差分GMM以及系统GMM(一步和两步)估计方法 下分别为0.672、0.652、0.926、0.930,均小于l,且在统计
上显著,表明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率最终趋向均衡增长

LIS

o?“8“o?565‘j‘o?498-”曼21i
(i.98) (3.30) (3.09)

(1.55)

(I.68)



TFEE-(-20.08.518*)*’-(-30.10.317*)*+-(-50.09.409*≈鬈咒-0.,07.:04*)*’ mE l:+品:躲047,0仨.03,66",*翟060。_o;篇;‘
oi羔;’气黑;‘0。.。0.623。*,*’o.爱:i o.鬈!li
0.116 0.714 0.448‘‘?0.420‘‘‘ 290 348 348 377 377

D2005

㈨(1.04)(一0.39)(一1.35)(6.05)(5.42)
.0.013 N

率,即存在条件收敛;②物质资本、劳动力系数均为正数,
表明他们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滞后一期系数

州-,



。二蔷。i勰。i谲。i硫
274.7 23.51 39.51 39.51

有所变化,但基本一致,表明该阶段如果在低收入地区和 高收入地区增加投资或者劳动力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 会加快,这与1995年以来我国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情 况相符,也表明我国人口红利的存在①;③FDI当期系数为 正,表明经济增长与当期FDI的正向关系,但是对数FDI 滞后一期的系数为负,这可能是由于FDI对经济增长的挤 出效应所致Ⅲ1,而工业化程度(IS)只有滞后一期的系数

AR(2,一。:;Z,。:罢,。鬻,瑚;
晰gan


一‘[O.ooo]【1.ooo][1.ooo][1.ooo]

注:1.t检验显著性水平‘P<o.1,一P<0.05,…P<0.0l;
2.表中“( )”内数据为t值;“[ 】”内数据为P值,L(?)表示 (?)的滞后一期;3.DIF-GMM采用xt|lb0耐命令,SYS-GMM采用 xmbond2命令.SYS-GMM
Two

step中采用稳健型估计方法。

①1986年,中国进入劳动力负担低于53%的人口红利门槛,于学军、马蠢通、蔡肪等认为人口红利是2l世纪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是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陈友华认为人口红利将一直持续到2l世纪30年代初。 ?134?

万方数据

陈德敏等: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圜经济增长收敛性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③东部地区TFEE的
系数为0.0645,且在统计上显著,能源效率在1995—2009

裹2分地区纠偏LSDV估计结果
Tab.2 The sub-region results of rectify LSDV regression

年间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
的改进对东部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中部地区TFEE的系 数为0.048,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中部地区

与东部地区有着相似的情况,西部地区的TFEE系数虽未 通过检验,但系数却是大于0的,这说明能源效率改进对 地区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从系数大小可以看出,能源效 率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作用更为明显。

4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全国29个省1995—2009年面板数据,通过 投入导向的DEA方法测算了我国整体和区域全要素能源 效率,并通过运用工具变量法、差分GMM和系统GMM实 证分析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等对我国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
运用纠偏的虚拟变量最/b--乘法计算了能源效率等对地

区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影响的差异性。主要研究结论如 注:1.t检验显著性水平’P<O.1,“P<O.05,…P<0.01;2.
表中“( )”内数据为t值;3.在statal0.0估计中,采用一阶差分 GMM获得系数初始值,纠偏精度为I/T.标准误通过Bootstrap 100次 得到;4.加入虚拟变量D2005后,TFEE等各系数的显著性下降,敞 略去。

下:①中国全要能源效率在0.7—0.8左右,1995—2005年 持续上升,近几年有所下降。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区域的 能源效率差异性较为明显,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基本都在 东部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份大多位于西部地区,与 各区域经济实力的梯次分布一致。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 性总体上存在缩小趋势,东部地区差异性最小,西部最大。 ②对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 整体上存在条件收敛,当期全要素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带
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而滞后一期的显著为正,表明从长远

效率改进对当期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而滞后 一期的显著为正,表明长期来看能源投入的增加会带来经

济产出的增加,产能技术改造有利于经济增长。⑤从图
5、图6可以看出,全要素能源效率在2005年发生了较大

变化,这与“十一五”期间我国推行节能减排战略的力度
加大有关。D2005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2005年之后中

来看,作为一种要素,能源投入增加会带来经济产出增加, 产能技术改造有利于经济增长;③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 俱乐部收敛,中部收敛速度最快,能源效率对东部地区经 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能源效率改进对经济发达地区

国经济增长受能源效率等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3.3能源效率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性分析 实际上,前面用到的差分GMM和系统GMM估计方
法适合个体较多(大N小T)的面板数据,而对于个体较少 的动态面板估计,Kiviet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表明,采用纠偏

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推进能源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区域能源效 率水平与各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推进能源技术进步,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 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为能源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
政策环境;组织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市 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 加强能源科技人才培养,注重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为能源技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后的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LSDV)相对于前两种估计方法
可以纠正90%以上的偏误Ⅲ1。因此,在考察地区经济增 长的差异时,采用纠偏LSDV估计方法,用计量软件

Statal0.0分东、中、西三个地区进行回归(表2)。 由表2可以看出:①对数之后一期地区生产总值系数
均在0.9左右,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滞后性, 系数小于l。则三大区域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就收敛速

度来看,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依次递减;②物质 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以及工业化程度在中西部地区的
表现良好,表明其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而东部

(2)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能源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的协
调发展。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是中国能效保持上升趋势 的关键,必须首先稳定东部高能效地区的能效水平,在推 进自主创新的同时继续引进国际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加
?135?

地区仅有对数劳动力和工业化程度显著,实际利用外资对

万方数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l期

快科技进步速度。借鉴国际节能减排政策机制、管理法规 和经验,保证自身能源效率得以稳步提高,从而产生辐射 作用带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向高效、节能方向发展。中 西部省区在提高能源消费效率时,一方面,应该制定更加 有效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部门能源政策,针对不同产业 部门的能源强度变化趋势采取不同的部门层面上的政策, 提高其整体能源消费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通过创造 一个活跃的技术创新环境,重视技术引进,加强地区之间 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倡节能技术的普遍化推广,从而形
成有利于技术溢出的空间环境。

[6]齐绍洲,罗威.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 [J].经济研究,2007,(7):75—82.[Qi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haozhou,Luo Energy

Wei.
in

and Differences of

Intensity

China[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7,(7):75—82.]

[7]齐绍洲。云波,李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 性及机理分析[J].经济研究。2009,(4):58—66.[Qi
Yun 130,Li Kai.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haozhou, of the

Analysis

Convergence and Economic Mechanism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Intensity[J].Economic

Research

Joumal,2009,(4):

58—66.] [8]张唯实.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山西财 经大学学报,2010,(7):63—69.[Zhang Weishi.Energy
Efficiency,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

(3)改善发展环境,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改善发展环 境,完善能源法律制度,为增加能源供应、规范能源市场、 优化能源结构、维护能源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是中国能源 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 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能源领域,积 极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
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政府应采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J].Joum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2010,(7):63—69.] [9]Hu J L,Wang
S C.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Energy [10]Mankiw

Policy,2006,34:3206—3217.

N G,Bomer

D,Weil D-A Contribution
of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Economics,1992,

取适当的财政、税收和产业政策,鼓励能源效率先进的地
区将相关节能技术向能源效率较低的地区转移,鼓励发达

107:407—437.

[11]国涓,王玲,孙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J].资源科学,2009,(2):31—39.[Guo Juan,Wang
Sun Ling,

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优化产业布局,实现技术扩散和创新。
同时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欠发达地区能源

Ping.The

Analysis

of

FactoB

Affecting

Regional

Energy

领域的技术自主创新,制定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战略 思路和途径,从而全面推动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水平的稳
步提高,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 (编辑:刘呈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家统计局课题组.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分析[J].统计研 究,2007,(5):48—54.[Researching
Statistics Economic of China.The Analysis 0f Group of National Disequilibrium 0f Bureau of Regional

Consumption

Intensity in

China[J].Resources

Science,2009,

(2):31—39.] [12]Bond
S。Hoeffler A,Temple

J.GMM

Estimation

of

Empirical

Growth

Models[J].CEPR

Discussion Paper 3048,2001.

[13]乔宁宁,王新雅.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 响[J].西部论坛,2010,(6):19—26[QIiao Ningning,Wang
Xinya.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Development

on

Convergence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West Forum。2010。(6): 19—26.] [14]Arellano
M。Bover of

Development in

China[J】.Statistical

Research,2007,

o.Ano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s

(5):48—54.】 [2]Birol
F,KeppleF J H

Estimation

Error

Component

Models

[J].Journal

of

Prices,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etrics,1995,(68):29—51.

Rebound

Effect(J].Energy

Policy,2000.28:457—469.

[15]Blundell
Dynamic

R,Bond s

Initial Conditions

andMoment Restrictions

in

[3]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 经济,2006,(10):51—60.[Shi China’s
Energy Dan.Regional Differences in

Panel Data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8,

87:115—143.

Efficiency and Conservation

Potentials[J】.China

[16]Blundell
Data

R,Bond

S,Windmeijer
on

F.Estimation in Dynfmic

Panel

Industrial

Economy,2006,(10):51—60.】

Models: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ndan_l GMM

[4]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 2008.(2):17—21.[slIi

130酗uMgyuB

Estinmlor[J】.Advances

in

Econometrics,2000.(15):53—91.

The

Analysis∞

DOI:10.1016/S0731—9053(∞)15003一o.
[17】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苒估算:1952—2006[J】.数量经济 技术经济研究.2008,(IO):18-31.[Shah HanJie.Reesdumting

Regiollal Energy Efficiency Convergence in China[J].Contemporary

Finance&Economics.2008,(2):17—21.】 【5】李国璋,霍宗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J].中国人 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1—16.[Li

GII岫。Huo

the capitaI Stock 0f

China:1952—2006[J].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Technical Economic5,2∞8,(10):18—3.] [18]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

Zongjie.Total Factor EIH留Efficiency 0f China and Its Convergence

[J】.chim Population.Rcsemces lI—16.】 ?136?

and

Envinmment,2010,20(I):

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孤Jan,Wu
Guiyi呜,2h鸭Jipen导The b血呲i咖0f China’s
Provincial

万方数据

陈德敏等: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 Stock:1952—2000[J].Economic
Research

Capital

Journal,

[22]徐盈之,管建伟.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 学视角[J].财经研究,201l。(1):112—123.[Xu
Yingzhi.

2004,(10):35—44.] [19]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 数据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llO一129. [Wei
Chu,Shen Manhong Energy
on

Guan Jianwei.On the Convergence of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APerspective ofSpatial

Economics[J]Journal

ofFinance and

Efficiency

and

Energy

Economics,201I,(1):112—123.] [23]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经济研 究,2002,(9):49—56.[Shi Dan.The
Consumption Improvement of Energy

Productivity:A Comparison Based

the

Panel Data by Province
Economics,2007,

[J].The Journal (9):110—12.9.]

of

Quantitative&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hina’8

Economic

Growth[J].

[20]杨正林,方齐云.能源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 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9):17—30. [Yang Zhengiin,Fang Qiyun.Difference
and Convergence
on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2,(9):49—56.]

[24]李听.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理论预期:基于新古典 经济增长模型[J].南方金融,2007,(12):23—25.[Li
FDI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of

Xin.

Energy Productivity: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by

the Panel Data

and

Its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China

Province[J].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Technical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J].South

Economics,2008,(9):17—30.] [21]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及其因素分析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7—24.[Shen
Liu litao.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 Lei, for

Finance.2007。(12):23—25.] [25]Kiviet J
F.Expectations Data of Expansions for Estimators in


Dynamicpanel

Model:Some
c,Lahiri

Results for

Weakly Exogenous

Regressors[A].Hsiao
Analysis of

k,Lee L F,et al(edL).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of

China[J].China

Population,

Panels

and

LimitodDependent

Variables[c].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20(1):17—24.]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vergence
on

in China: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CHEN De—minl

ZHANG Rui2

TAN Zhi.xion93

(1.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3.School of Trade and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Energy efficiency is the key policy parameters of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vergence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reveal the

role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stimated by DEA method
on

and

guide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From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he basis of the panel data sample of GDP,energy consumptions。etc.,of 29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areas

1995—2009,we foun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total country and three

first went up

and

then dropped down,the provincial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went differently was going to be convergent.By putt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into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using

IV,DIFF-GMM

and SYS—GMM

method,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ed that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dis exist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Coefficient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which indicate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had promoting role during the economic growth.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played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n
played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by using bias-corrected LSDV

method

for regional analysis and we conclude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on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much more developed al'eas.So the 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trategy should focus

eastern

and

central al'eas where energy efficiency was high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efficient industry in western

area

through the

energy-saving technology“spillover’’effecL
Key words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economic growth;convergence;DEA;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137?

万方数据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陈德敏, 张瑞, 谭志雄, CHEN De-min, ZHANG Rui, TAN Zhi-xiong 陈德敏,CHEN De-min(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重庆,400044), 张瑞,ZHANG Rui(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 院,重庆,400044), 谭志雄,TAN Zhi-xiong(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4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22(1) 4次

参考文献(25条) 1.Researching Group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Analysis of Disequilibrium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期刊论文]-Statistical Research 2007(05) 2.Birol F;Keppler J H Prices,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Rebound Effect 2000 3.Shi Dan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s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nservation Potentials[期刊论文]-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6(10) 4.Shi Bo Zhang Liangyue The Analysis on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Convergence in China[期刊论文]-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2008(02) 5.Li Guozhang;Huo Zongji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China and Its Convergence[期刊论文]-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ronment 2010(01) 6.Qi Shaozhou;Luo Wei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Differences of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期刊论文]-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7(07) 7.Qi Shaozhou;Yun Bo;Li Kai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vergence and Economic Mechanism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Intensity 2009(04) 8.Zhang Weishi Energy Efficiency,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期刊论文]-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2010(07) 9.Hu J L;Wang S C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 2006 10.Mankiw N G;Romer D;Weil D 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 1992 11.GuoJuan;Wang Ling;Sun Ping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Reg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n China[期刊论文]Resources Science 2009(02) 12.Bond S;Hoeffler A;Temple J GMM Estimation of Empirical Growth Models 2001 13.乔宁宁;王新雅 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期刊论文]-西部论坛 2010(06) 14.Arellano M;Bover O Ano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s Estimation of Error Component Models 1995(68)

15.Blundell R;Bond S Initial Conditions and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1998 16.Blundell R;Bond S;Windmeijer F Estimation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Improving on the Perfonnance of the Standard GMM Estimator 2000(15) 17.单豪杰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外文期刊] 2008(10) 18.Zhang Jun;Wu Guiying;Zhang Jipeng The Estimation of China's Provincial Capital Stock:1952-2000[期刊论文]-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4(10) 19.Wei Chu;Shen Manhong Energy 2007(09) 20.Yang Zhenglin;Fang Qiyun Difference and Convergence of Energy Productivity: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by Province[期刊论文]-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8(09) 21.Shen Lei;Liu litao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 for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of China[期刊论文 Efficiency and Energy Productivity:A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by Province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01) 22.Xu Yingzhi;Guan Jianwei On the Convergence of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A Perspective of Spatial Economics 2011(01) 23.Shi Dan 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Efficiency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2002(09)

24.Li Xin FDI in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Based on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2007(12)

25.Kiviet J F Expectations of Expansions for Estimators in a Dynamicpanel Data Model:Some Results for Weakly Exogenous Regressors 1999

引证文献(4条) 1.弓晓峰 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 2013(23) 2.程玉鸿.张玮琪 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期刊论文]-技术经济 2013(3) 3.徐光瑞 中国工业能源效率探析[期刊论文]-现代产业经济 2013(12) 4.孟晓.孔群喜.汪丽娟 新型工业化视角下“双三角”都市圈的工业能源效率差异——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13(6)

引用本文格式:陈德敏.张瑞.谭志雄.CHEN De-min.ZHANG Rui.TAN Zhi-xiong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 的实证检验[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1)



  本文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9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89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