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2年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曹海波
【摘要】: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1978-20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20倍,平均每年以9.91%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然而在经济得到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各地区经济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这将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要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需深入分析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原因。本文将在目前已有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收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采用以经济差异理论与收敛理论为理论基础,用描述经济差距的单指标标准差、极值比率、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我国各区域经济差距,并且用实证方法对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正文部分主要包含理论研究、实证分析以及结论三部分。其中第二章为理论分析部分,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差距理论基础,包括区域平衡增长理论与区域非平衡增长理论;介绍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单指标差异测度法与多指标差异测度法,其中单指标测度法包含极差与极均值、平均差与标准差、极值比率与极均值比率、平均差系数与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多指标差异测度法包含综合指数测算法与因子分析两种;最后介绍了经济收敛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经济收敛的概念与主要理论。 实证部分主要包括第三、四、五这三章内容,其中第三章主要采用单指标与多指标测算法以及因子分析对我国各省份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仍比较大,并且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我国各地区人均GDP基尼系数呈倒N型变化,经历先减小后扩大然后又减小的过程。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在1978-2010年期间总体呈增长趋势,相对差距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但绝对差距却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也经历着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在一定范围波动的过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在1978-2010年期间也呈增长趋势,相对差距经历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又减小的过程,但绝对差距趋于不断扩大。 第四章采用经济收敛相关理论对我国经济是否满足σ收敛、β收敛及俱乐部收敛进行检验,我国经济在1978-2010年总体上人均GDP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满足σ收敛;东、中、西三大地区表现的收敛情况也不相同,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在1978-2010年期间总体上满足σ收敛,但西部地区按照人均GDP标准差结果表明整个过程都不满足σ收敛,但变异系数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在1978-2010年期间满足σ收敛。我国经济在1978-2010年期间满足绝对β收敛,在小样本期1978-1990年与2004-2010年期间经济也满足绝对β收敛,但在1991-2003年期间经济趋于发散。东、中、西三大地区在1978-2010年都满足俱乐部收敛。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经济增长都满足条件收敛。 第五章分别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首先从地理位置、政策制度、资本因素、人口发展、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然后依据定性分析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资本、技术、经济开放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在1978-2010年期间,市场化程度、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科技投入、外贸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主要受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科技投入、外贸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正向作用的影响;中部地区则主要受到市场化程度、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科技投入以及产业结构的正向影响;西部地区主要受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以及外贸水平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升;;中国工业济经区域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J];中外企业家;2013年2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影;我国工业用地均衡性及利用效率的区域演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华,王燕,王威,邹运;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贫困的减少——1990-1999年的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2 杨开忠;中国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概念模型[J];城市问题;2001年03期
3 李红松,田益祥;资本积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4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5 鲁凤,徐建华;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6 吴殿廷;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7 张敏,顾朝林;近期中国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的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8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9 吴殿廷;中国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系统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2期
10 夏永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原因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周加来,李诚;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9 毛广雄;何伟;江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10 陈建建;甄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6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7 徐汉明;;人民监督员制度概念与特征的经济学分析[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8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莹玉;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丽慧;探寻非经济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缑武龙;黎诚;胡月明;;基于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以湖南省安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2 马劲松;刘晓峰;左天惠;;南京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异质性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4期
3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4 闫永涛;冯长春;;市场进程中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北京市住宅用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5 杨永春;乔林凰;侯利;;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与行业驱动力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8年09期
6 王武科;张凌;胡东海;;宁波市三江片区工业用地时空演变分析[J];城市规划;2011年07期
7 白丽娜;王冬艳;张渝庆;刘雁斌;刘宇迪;;基于计量地理模型的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黄泰岩,王检贵;居民收入差距测量指标体系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9 邵晓梅;王静;;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10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璐;基于适宜性原理的河南省耕地利用强度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魏杰;西部大开发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J];当代财经;2000年05期
3 张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4期
4 张莉;中国经济区研究述评[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5 樊杰;近期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6 贾绍凤;日本90年代区域差异的现状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7 陆大道;;二○○○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1986年02期
8 金凤君;张文尝;;省级区域铁路货运联系的系统研究[J];地理科学;1991年01期
9 杨开忠;区域科学学科地位、体系和前沿[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10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杰;;我国金属矿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战略[J];科技和产业;2009年02期
2 陈林杰;;我国煤炭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基于科技进步的发展战略[J];科技与经济;2009年02期
3 米慧芬,张志宏;当前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产业;2005年04期
4 史仕新;余学东;;基于区域经济系统内城市居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攀枝花市(1978-2003)统计数据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陈晓永;;环渤海区域港口群竞合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年07期
6 蒋健蓉;;全球经济在担扰中复苏[J];股市动态分析;2010年09期
7 徐凤丽;;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国各省市GDP增长趋同[J];经营管理者;2009年17期
8 李志宏;经济收敛学说:理论、现实与启示[J];学海;2005年04期
9 郭夜白;;新农村建设目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李丽敏;王秀波;;吉林省GDP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丽敏;殷柏慧;;区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探讨[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李星;;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交通规划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长云;马强;;区域生命线工程体系的构建思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5 安倍莹;黄晶;高洪臣;续薇;李永勇;王凯;汪军;闫平;;凝血常规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张晓雯;;农户对专业合作社依存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等四省408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传亚;秦维昌;宋少娟;亓恒涛;;64层螺旋CT的z轴MTF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邹颖;武志涛;郑丽敏;丁子娴;续朦;;不同断面下电缆隧道造价及影响因素分析[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9 池晓玲;吴黎明;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吴树铎;赵朋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颜笑健;梁立治;;352例手术为主治疗的卵巢上皮癌复发影响因素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严;[N];昆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徐行翔 通讯员 葛伟;[N];嘉兴日报;2010年
3 记者 周波;[N];成都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曲琦;[N];大连日报;2011年
5 ;[N];榆林日报;2011年
6 ;[N];延安日报;2011年
7 欧阳怀东;[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8 记者 陈志新;[N];黑河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李锦;[N];光明日报;2011年
10 ;[N];嘉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中国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清春;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万军;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刘亮;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5 姜革锋;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运作机制与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袁万杰;基于GIS的省域路用地材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杨帆;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丽;辽宁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2 张祖妞;服务业集聚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曾幸彬;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朱志平;区域二重开放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阳;社会福利、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差异[D];青岛大学;2012年
6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0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9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