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的微观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01 14:48

  本文关键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的微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的微观分析 投稿:钟报抦

 

 

[中图分类号]H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4)05-0060-07一、导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护理费用不断攀升,老龄化人口护理危机可以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方式有效解决。(一)文献综述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施行模式以及…

一、引言医保个人账户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作为一种卫生筹资方式而产生的。它被国外有些学者称赞为卫生筹资方式的一种创新(Prescott,1998;Schieber,1997),另一方面,国外有关医保个人账户实施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也有很多批评和争论(Hurl…

陈苹和江玉林是同事,从两人成为搭档的那天起,江玉林就对年轻貌美的陈苹一见倾心。可是,无论他怎样示好,陈苹依然“郎有情妾无意”。为了时时深入了解她,江玉林让人偷偷在陈苹的电脑里安装了QQ聊天记录查看器。孰料,这个“秘密武器”带给他的不是“爱情”转机,而…

 

作者:荆涛谢远涛

保险研究 2014年08期

   [中图分类号]H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06(2014)05-0060-07

 

   一、导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护理费用不断攀升,老龄化人口护理危机可以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方式有效解决。

 

   (一)文献综述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施行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Karlsson(2002)对各国的长期护理体系进行了划分,即德国的“保守体制”,美国的“自由体制”,瑞典的“社会民主体制”和日本的“半保守半社会民主体制”。吴姗(2013)分析了美国、英国商业保险模式以及澳大利亚、德国和中国的社会保险模式。田香兰(2008)从经济需求、健康需求、生活需求、社会需求、精神需求五个方面探讨了多层次社会支持老年人长期照料的结构类型,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Merlis(2003)研究表明,美国老龄人无法负担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缺口,认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虽然通过民众负担一部分费用有效缓解了整个社会的财政压力,但这样做使得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势必会使那些工薪阶层及处于收入中下等的美国民众对该险种望而却步。Curry等(2009)进一步通过调查分析了美国消费者不愿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五大原因,这为我国未来施行何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参考。

 

   而利用社会保险模式运行长期护理保险,无疑会加大国家的负担,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可能会入不敷出,导致通货膨胀。Meiners(1988)分析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和纽约等地通过个人与国家共同缴费方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低承保率现状,指出造成低保费下的高额理赔和随后的惩罚性高保费,最终导致低承保率的失败结果。Levit等(1991)分析了美国1970~1990年数据,指出长期护理保险理赔率增长持续超过总的健康保险理赔率,将会在未来50年直接造成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负担和人民的税收负担。Scalon(2002)指出商业保险公司与社保计划的补充,能有效地降低该险种全民社保带来的潜在财政负担和高保费带来的行业通胀,同时期的Wiener(1994)和Chen(1993)也在不同的社保改革建议中对未来社保化长期护理保险的政府财政负担持担忧态度。

 

   (二)模型分析

 

   模型分析属于有指导学习,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是回归与分类(Hastie,2001)。对于分类问题,Logistic模型(广义线性模型)和分类树模型作为有指导学习模型都是合适的。在问卷设计上,很难保证各个尺度之间独立,Logistic模型容易受到解释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影响,可能过多地选入变量或者因子。模型中使用了大量的分类变量,每个k分类变量可以看作为k-1个虚拟解释变量,如果直接使用分类树模型,这些变量的存在将极大增加节点分枝的运算量。考虑到判别函数的差异,在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时,分类树结果更能强调危险因素,对单个变量的影响很敏感,容易筛选出某些能较好地反映类别间差别的变量。

 

   因此,一个折中的做法是,先利用Logistic模型初筛有意义的变量(包括个人信息和从相关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变量,我们已经基于既往文献研究对问卷进行压缩),精简模型结构,然后利用分类树模型来识别模式。

 

   上述文献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鲜有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基于发放的调查问卷搜集的微观数据,通过多元Logistic模型筛选变量,建立分类回归树模型来分析影响消费者选择模式的因素,旨在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在世界范围内有不同的运行模式,通常分为商业保险模式和社会保险模式两大阵营。这两大类运行模式有各自的优点,并且都有成功的范例。鉴于我国的国情,我们需要根据民众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运行模式。

 

   (一)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模式

 

   实行完全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时,由投保个人出资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长期护理保险,,投保自愿,承保自由,国家不强制实施。以美国为代表,长期护理保险通过市场需求调节护理保障体系,现已成为美国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其承保方式及承保内容多样化、保费厘定和条款设定灵活,并且市场化运营。

 

   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补偿长期护理服务费用支出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代表性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日本从2000年4月开始实施强制护理保险,包含在社会保障之中。其针对40岁以上的公民,筹资方式是由民众承担50%的保费,剩下的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从财政上拨款。德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当时只提供家庭护理保障而不包括专业护理院保障,强制性投保、医疗机构无偿提供长期护理服务、保险公司不得拒保。公民通过公共疾病基金和私营健康保险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公共疾病基金采用现收现付,雇员和雇主各负担一半保费。失业者的保费由联邦劳动局代为缴付;私营健康保险采用预付基金制度,按照工资收入一定比例缴纳。德国在公共疾病基金下设有医疗服务机构(MDK),在私营健康保险中设有MED ICPROOF机构,评估护理服务等级。比较特殊的地方是既有现金给付也有实物给付,以及现金和实物混合给付的方式。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有存在的合理性,按照荆涛(2006)的观点,至少应该在某个特定阶段有存在的必要性。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国家提供基本长期护理保险,另外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民众购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补充,既有社会保险“面”的保障,又有商业保险“质”的保证,一方面可以体现社会公平和保障民生,另外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家压力和保证市场效率。

 

   (二)模型的构建

 

   本文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运用长期护理保险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医疗卫生服务和长期照料问题的研究》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该调查问卷包含了12项被调查者个人信息和15个问题,其中15个问题包含多项选择题,部分题包含有多个维度。被访者偏好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q13)有三种可能:

 

   (1)作为商业保险,由个人自愿购买(完全自己付费,但灵活性大,可视自己具体情况选择);

 

   (2)完全作为社会保险,由政府强制购买(政府、企业、个人三方付费,全民享有,但灵活性小);

 

   (3)社会保险提供基本保障(保障水平较低,三方付费)、商业保险作为补充(保障水平较高,自己付费)。

 

   三、实证分析

 

   下面利用微观数据,通过多元Logistic模型筛选变量,建立分类回归树模型来分析影响消费者选择模式的因素,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

 

   (一)实证分析

 

   观念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其它机制的代替因素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张前等(2007)认为影响保险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从外因看包括文化、价值观、社会地位、相关人群、家庭及营销活动六个方面,而从内因看包括年龄、收入、个性、动机、知觉、学习、信念、态度等多个方面,外因和内因一起对保险消费者的行为决策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影响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偏好的变量也可以从上述因素中提炼。

 

   通过使用多项选择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性别(b1)、年龄(b2)、省份(b3_1)、受教育程度(b4,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本科;5:硕士及以上)、工作性质(b5,指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业、其他)、是否为独生子女(b7)、子女个数(b8)、个人税后月平均收入(b9)、赡养60岁以上老人人数(b10)、家庭人数(b12常住人口)、年平均医药费支出(q1)、日常生活能力状况(q3)、喜欢的照料方式(q5)、年看护费用(q7)、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与保费的权衡(q9,1:保障范围广,保费较高的;2:保障范围单一,保费适中的;3:都不会购买)、哪个阶段购买(q10,1:开始工作;2:中年以后;3:退休时)和可负担的保费(q12)可以作为备选因素。

 

   我们采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12)》的省市分类信息,把北京、上海列为1类城市,天津、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广东和吉林作为2类省市,福建、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湖南、湖北、河北、河南、海南、广西、重庆和新疆作为3类省市,其他作为4类省市。

 

   把原始数据集按照80%和20%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逻辑关系清理后,删除掉一些缺失数据,原始数据集有1878条有效记录,其中训练集上有1499条有效记录。

 

   图1展示的是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误分类曲线。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的微观分析 投稿:钟报抦 www.wenku1.com

 

   图1 分类回归树模型的交叉验证

 

   随着模型复杂性的提高,训练集上的误分类概率可以不断降低,但是验证集上的误分类概率会上升,过度复杂的模型有过度拟合的结果。基于GINI准则,选取5个茎叶的分类回归树模型进行建模。

 

   (二)结果

 

   在1878条有效样本中,训练集上选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比例为19.5%,选择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比例为32.8%,选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模式的有47.7%。验证集上选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比例为19.5%,选择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比例为32.7%,选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模式的有47.6%。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分层数据比较均衡。

 

   选择5个节点的分类回归树模型,在训练集上,误分类的概率为48.4%,在验证集上误分类的概率为50.40%。对本数据集而言,这些性能指标都要优于Logistic模型。分类回归树结果见图2。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的微观分析 投稿:钟报抦 www.wenku1.com

 

   图2 分类回归树模型结果

 

   通过分类回归树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对识别护理险模式最敏感的变量为q9,也即会选择哪种产品(选项包括:“保障范围广,保费较高的”;“保障范围单一,保费适中的”或者“都不会购买”)。这个变量反映了民众对保险的意识形态。直观上看,对商业保险有抵触思想的民众往往会选择社会保险模式。

 

   第2敏感的变量为年平均医药费支出q1,年平均医药费支出越高,越倾向于选择社会保险。然后是年龄变量b2和生活能力状况q3(包括洗澡、如厕、穿衣、移动身体、吃饭、洗脸等)。生活能力强、年龄小的民众支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但是生活能力差或者年龄大的民众倾向于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或者混合模式。

 

   四、结论与建议

 

   针对上述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及政策建议如下:

 

   (一)结论

 

   由以上分析,直观结论是:

 

   1.对于商业保险意识不强的民众而言

 

   (1)年均医药费用支出越高(大于等于6750元),生活不是很困难的人更愿意选择社会保险;

 

   (2)年均医药费用支出越高但是生活很困难的人更愿意选择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保险模式;

 

   (3)年均医药费用支出虽不是那么高,但是年龄大于等于48岁的人口更愿意选择社会保险;

 

   (4)年均医药费用支出虽不是那么高,且年龄小于48岁的人口更愿意选择商业保险。

 

   2.对于有较强商业保险意识的民众而言

 

   对选择“保障范围广,保费较高的”,“保障范围单一,保费适中的”护理险的人群而言,他们有较大的概率会选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或者选择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保险模式。

 

   3.民众对保险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选择

 

   对识别护理险模式最敏感的变量为q9,刻画了民众对保险的意识形态。对商业保险有抵触思想的民众,无论保障范围是广还是单一,无论保费适中还是高,他们都不会考虑购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因此往往会选择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4.民众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基础已经有很好的认识

 

   前面提到,影响保险模式第二敏感的变量为年均医药费支出q1,年均医药费支出高时,预期长期护理保险的成本也会高,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也会高。

 

   此外,生活能力强、年龄小的民众更支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他们对商业保险有比较端正的认识,如果预期个人长期护理支出不大,他们会选择价格和供给相对有弹性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这时他们可能认为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会让他们负担过重。生活能力差或者年龄大的民众,预期个人长期护理支出大,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负担会很重,因此倾向于选择价格和供给相对刚性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或者选择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为补充的模式。

 

   这些都说明,民众对于权责对等关系已经有充分的认识,所以会倾向于选择与自身预期长期护理支出相匹配的保险模式,那么我们选择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就有了理性民众这一基础。

 

   (二)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运行模式提出建议。

 

   1.纯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目前有可行性,但推行需要一个过程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年轻一代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有较端正的认识外,相当大部分民众对纯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有顾虑。

 

   文巍(2005)在对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和长期护理的供方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关键,一方面是公共部门要鼓励和推动商业保险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商业性保险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

 

   参照美国为提高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效率所实施的各项措施,同时结合我国市场实际资源,保险公司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承保时应考虑,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合同的长期性,投保人对未来通货膨胀和医疗、护理费用增长的顾虑,应加入通胀调整条款,主动承担大部分因通胀引起的保额降低的风险(Brown and Finkelstein,2004),或应投保人要求,缩短延期年限(McNamara and Lee,2004)。

 

   其次,保单责任设计中,应鼓励被保人使用社区护理服务,以降低机构护理费用的滥用风险。使用管理式医疗的方式,通过专业第三方管理公司的协助服务监督和赔款支付,对道德风险、服务滥用和费用成本进行管理。

 

   再次,对于整体业务质量控制,一方面发展疾病管理、健康干预等个人健康管理计划,以提高被保人身体素质,降低护理需求,对产品的长期风险进行控制(Mccarthy and Tuomala,2010);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包含电子健康报告(EHRs)、个人健康报告(PHRs)、电子医嘱(eRx)、开放性软件、电子医疗(护理)和其他相关电子系统,来提高商业保险公司在该险种运营上的效率(Ross,David and Darcy,2007)。通过以上措施,在提高商业长护险利用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通过提高商业性长护险的服务质量和维持合理保费,可以改变商业性长护险在公众舆论中的影响,从而服务于更多潜在风险者。应该说,采用商业保险的模式是目前阶段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较适于采纳的方式。但改善商业保险公司公众形象,提高产品使用率面临的对象为全体国民,承担者是作为单独法人的商业保险公司,前期高额的成本难以负担。故通过纯商业化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陷入高成本、高价格、高损耗和低使用率的循环中,长时期的发展模式无法应对步伐加快的老龄化危机。

 

   2.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针对就业人群的保险模式在特定阶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针对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在范围与层次上作补充的保险模式在特定阶段有存在的必要性。一方面不至于国家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可解决较大比例人群的基本老年医护费用的需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可参照社会医疗保险采用国家、雇主、雇员各缴一部分的方式,在社会保险中加入基本长期护理保障,先解决就业人群目前面临的老年长期护理危机,并分护理等级,提供合理长期护理服务。

 

   对于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不保部分及未被覆盖人群可通过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予以补偿,既体现了公平性,又体现了灵活性,同时减轻了政府负担。

 

   3.全民强制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虽然长期来看负担过重,但是最终愿景

 

   尽管在初级阶段,全民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短期会很有效,也反映了社会的需求,但鉴于我国的实情,普通民众及国家很难承担长期护理费用所带来的巨大负担。

 

   首先,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价格是健康险中较高的。2009年,中国人保健康发售的承保35岁男性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超出同一被保人项下的补充医疗保险保费的2.16~2.34倍,比65岁一次给付相同保额的定期寿险,保费高2.95~3.10倍①,主要原因是理赔年限较长,且保险人面临着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医疗卫生总体费用增加的潜在风险,使得医疗护理的实际风险费率较高。社保化的长期护理保险尽管可以合理整合资源,降低保险管理费用,但由于全民社保的覆盖广、保障人群大的特点,使得合理精算保费的累积值较大。

 

   其次,我国目前社保基金仍采用现收现付制。按照2009年世界银行的实际承受税率计算,中国的社保缴费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国家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的2.5倍,是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的4.6倍。而按照目前现期缴费占总基金积累量的89%的高比例作为背景,增加长期护理保险保障,将进一步加重当前的缴费比例,从而引起现期消费降低,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荆涛(2004)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可能存在医疗和护理服务欺诈,若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运行统筹,将会造成极大的医疗及护理成本浪费,最终可能会导致全民强制长期护理保险入不敷出。

 

   应该说,全体国民,包括所有在职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甚至低收入人群都能享有长期护理服务补偿,并通过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干预和控制慢性疾病及其医护成本是最终愿景。但显然,全民强制长期护理保险需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对老龄化急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负担。目前实行有一定困难,需逐步过渡。

 

   可见,在期间框架上,可以考虑首先在发达地区、高收入中青年人群中引入纯粹的商业保险模式(目前我国已开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经营模式),逐步过渡到针对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运行模式,最终采取全民强制参保的纯粹社会保障模式。

 

   注释:

 

   ①中国人保健康保险数据,2009。

 

作者介绍:荆涛,谢远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 100029 荆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远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H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4)05-0060-07一、导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护理费用不断攀升,老龄化人口护理危机可以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方式有效解决。(一)文献综述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施行模式以及…

[中图分类号]H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4)05-0060-07一、导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护理费用不断攀升,老龄化人口护理危机可以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方式有效解决。(一)文献综述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施行模式以及…

[中图分类号]H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4)05-0060-07一、导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护理费用不断攀升,老龄化人口护理危机可以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方式有效解决。(一)文献综述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施行模式以及…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的微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2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