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障对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14:51
【摘要】: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主要低在农村,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主要是由于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及逐步完善,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举措。本文重点研究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而将农村养老保障分为五个层级,通过对各因素分别设计适度调整方案,研究各因素对不同层次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各层次社会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建立既使城乡居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果实,又不超越现阶段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农保制度建立是农村居民社会化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而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城乡二元分割加剧了这一需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国家普惠制的基础养老金和自我缴费积累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共同构成,两者互为补充,确保老年农民养老金收入的稳定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带来了日益强化的养老保障作用。截至2011年底,累计8922万人享受新农保养老金待遇;至2012年底,农村居民共有4.6亿人参加新农保,基本实现了对全体农村居民的全覆盖。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状况,农村养老保障开始向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为主线,土地养老、子女养老为两翼、社会救助为补充的多元保障体系转变。 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理论入手,探讨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农村养老保障对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率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架构中的理论应用。基于历史数据,对农村养老保险现存水平进行适度性分析,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预测了中远期新农保适度养老金给付水平并进行比较,测算了农村养老保障各因素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分层贡献率。根据影响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各种因素,以“一元化、两序列、三层次”的制度理念为指导,从农村养老保障、中国养老保障、中国社会保障三个社会保障层次的水平出发,将农村养老保障分为五个不同层级,针对不同收入农村居民群体分别设计方案,测算各因素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分层次贡献率,将各因素贡献率进行比较,构建修正的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模型,并预测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下限和上限来测算中远期农村养老保障对各层次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率。以规范研究为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在上述测算及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本部分重点对文中即将使用的重要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进行界定,充实了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理论。在国内外相关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思路框架,以“一元化、两序列、三层次”理念为指导方向,确立本文研究基准。 第二部分基于宏观、微观角度的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预测。首先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险适度给付水平进行中远期预测,对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相互印证理论的科学性。其次联系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实际的特殊性,除新农保制度外还需考虑土地、子女养老及社会救助等补充养老保障因素,并对各因素分别设计适度调整方案进行预测。最后设计出不同层级、针对不同对象的农村养老保障方案。 第三部分农村养老保障各适度因素对全国养老保障水平的作用。以不含新农保预测出的全国养老保障水平为基准,逐步深入,层层叠加,首先研究探讨了不同覆盖率下新农保实施对全国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作用;其次着重分析农村养老保障各适度因素对全国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各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分析,比较其对全国养老保障水平不同的提升效果。 第四部分农村养老保障各适度因素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作用。以不含新农保预测出的全国社会保障水平为基准,逐步深入,层层叠加。首先研究探讨了不同覆盖率下新农保实施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作用;其次着重分析农村养老保障各适度因素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各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分析,比较其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不同的提升效果。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提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和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3.89;F842.67
【图文】:
老保障适度调整方案,并在不同方案下分别基于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下限和上限来测算未来 40 年农村养老保障不同因素对各层次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率。在上述测算及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具体研究思路是:首先,从构建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理论框架入手开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基于宏观、微观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测算,同时结合农村补充养老保障因素,通过比较来深化对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研究;再次,通过对中国各层次社会保障现存水平进行分城乡的适度性评估,通过比较发现各层次社会保障水平的巨大城乡差异;第四,基于不同农村养老保障适度调整方案,研究农村养老保障不同因素对全国养老保障水平的贡献率;第五,基于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适度调整方案,研究农村养老保障不同因素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率;最后,从农村养老保障适度调整方案及分层贡献率分析中,进一步明确实践中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本章逻辑结构图如图 0-1 所示。
图 2-2 2010-2050 年中国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变动趋势资料来源:根据文中计算结果得到根据宏观层次下的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系数值、GDP 数值、农村老年,对 GDP 进行动态调整后,可以预测出宏观层次下的农民养老金适度区宏观层次下的农民适度养老金体现的是农民整体的养老水平,对应“新模式中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金之和。在此本文设定农村养老保险制时,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分别占一半比重,均为 50%。则可以下的农民适度养老金分解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的上下限,二是个人下限。这种分离对于指导“新农保”结构化的分步实践以及与微观层次础养老金进行比较是有意义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3.89;F842.67
【图文】:
老保障适度调整方案,并在不同方案下分别基于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下限和上限来测算未来 40 年农村养老保障不同因素对各层次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率。在上述测算及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具体研究思路是:首先,从构建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理论框架入手开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基于宏观、微观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测算,同时结合农村补充养老保障因素,通过比较来深化对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研究;再次,通过对中国各层次社会保障现存水平进行分城乡的适度性评估,通过比较发现各层次社会保障水平的巨大城乡差异;第四,基于不同农村养老保障适度调整方案,研究农村养老保障不同因素对全国养老保障水平的贡献率;第五,基于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适度调整方案,研究农村养老保障不同因素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率;最后,从农村养老保障适度调整方案及分层贡献率分析中,进一步明确实践中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本章逻辑结构图如图 0-1 所示。
图 2-2 2010-2050 年中国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变动趋势资料来源:根据文中计算结果得到根据宏观层次下的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系数值、GDP 数值、农村老年,对 GDP 进行动态调整后,可以预测出宏观层次下的农民养老金适度区宏观层次下的农民适度养老金体现的是农民整体的养老水平,对应“新模式中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金之和。在此本文设定农村养老保险制时,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分别占一半比重,均为 50%。则可以下的农民适度养老金分解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的上下限,二是个人下限。这种分离对于指导“新农保”结构化的分步实践以及与微观层次础养老金进行比较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松;;贵州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适度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2 张海川;郑军;;2001~2009: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3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4 吴连霞;吕学静;;新老农保制度成败原因之对比[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严瑞珍;龚道广;周志祥;毕宝德;;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经济研究;1990年02期
6 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3期
7 郑功成;;实现全国统筹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刻不容缓的既定目标[J];理论前沿;2008年18期
8 顾文静;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困境与出路[J];农业经济;2003年09期
9 孙雅娜;王成鑫;王s
本文编号:2731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73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