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公平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2 18:22
  农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却一直存在。为了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我国政府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化的过程几经波折,经历了探索、试点、建立、停滞、取消、再创新的过程。2009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农村养老社会化、制度化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这是因为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凸现;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集体保障日益缺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伴随着农村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从以家庭养老、集体养老为主向以社会养老为主变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是这一变迁的主要结果。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始于改革开放...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论文结构
        1.4.5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养老保险理论的研究
        2.1.2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2.1.3 简要评述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平的概念、衡量方法及实现途径
        2.2.2 制度理论
        2.2.3 公共物品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与考量
    3.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
        3.1.1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变迁
        3.1.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供给
        3.1.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演变的制度化逻辑
    3.2 老农保的制度实践
        3.2.1 1998年以前的开展情况
        3.2.2 1999年以后的情况
        3.2.3 对老农保的反思
    3.3 对新农保的考察
        3.3.1 新农保的制度框架
        3.3.2 新农保制度对老农保的发展
        3.3.3 新农保存在的不足
    3.4 小结
第四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4.1 政府的制度供给
        4.1.1 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4.1.2 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4.1.3 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定位
    4.2 农民的需求
        4.2.1 农民的支付能力
        4.2.2 农民的参保意愿
    4.3 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4.3.1 影响因素
        4.3.2 变量选择
        4.3.3 数据选取
        4.3.4 实证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参保方案下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分析
    5.1 概述
    5.2 新农保实施情况的实证分析
        5.2.1 个人账户的分析
        5.2.2 保障水平的分析
        5.2.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模式的理论分析
        5.2.4 部分制度责任划分仍不够明确
        5.2.5 分析结果
        5.2.6 讨论
    5.3 小结
第六章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参与主体责任分析
    6.1 调研地区和样本
        6.1.1 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
        6.1.2 调查对象的经济状况
        6.1.3 调查对象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
    6.2 农民的参保意愿分析
        6.2.1 变量的选取和说明
        6.2.2 变量的统计描述
        6.2.3 模型分析
    6.3 农民对政府补贴方式的偏好分析
        6.3.1 两个地区补贴方式的比较
        6.3.2 对应分析
        6.3.3 多重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研究
    6.4 不同补贴政策的偏好实质反映了不同责任承担的选择
        6.4.1 政府的目标与行为假定
        6.4.2 政府补贴政策的选择:基于社会总福利水平的比较
        6.4.3 参与主体责任划分依据:基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或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6.5 小结
第七章 国际比较及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
    7.1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的基本情况
    7.2 部分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展情况
        7.2.1 德国
        7.2.2 法国
        7.2.3 日本
    7.3 以上发达国家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共同特点
        7.3.1 建立的制度架构基本相同,强调了公平性
        7.3.2 实施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7.4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
        7.4.1 制度参数缺乏长期设计,制度缺乏弹性
        7.4.2 制度主体的责任没有适时调整,制度缺乏可持续性
    7.5 国际借鉴及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
        7.5.1 国际借鉴
        7.5.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人账户基金余额情况
附录二 养老金占基本生活费比
附录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卷调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河北涿州试点的调查[J]. 陈雷,沈长月,江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3)
[2]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与模式选择研究[J]. 封铁英,戴超.  人口与发展. 2010(06)
[3]城郊农户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金堂县的调查研究[J]. 高真真,杨杰,吴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研究——基于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综合考察[J]. 胡宏伟,蔡霞,石静.  经济经纬. 2009(06)
[5]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实证分析——一项基于学术期刊数据的研究[J]. 唐斌.  晋阳学刊. 2009(01)
[6]公平观发展的历史进程[J]. 王莉,常伟.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7]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探析[J]. 张艳丽.  理论观察. 2008(02)
[8]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解读及启示[J]. 李长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04)
[9]浅议中国农村养老保险[J]. 赵建萍.  前进. 2006(12)
[10]建立多支柱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J]. 廖煜娟,潘怀明.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6(06)

硕士论文
[1]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水平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邱艳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守玉.山东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9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659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