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逆向选择存在性检验和弱化模型
本文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逆向选择存在性检验和弱化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逆向选择 商业健康保险 存在性检验 弱化模型
【摘要】:在我国医疗保障服务的旺盛需求下,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长期存在“保险赔付水平高,保险收入比例低”现象的保险市场,逆向选择存在性的研究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逆向选择会影响供求平衡,导致保险市场效率下降,严重阻碍保险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存在性进行检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弱化模型和防范措施。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价值、文献评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进行阐述,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是否存在逆向选择提出了质疑。第二章具体介绍了逆向选择的含义,挖掘其成因,并指出其对保险公司、投保人乃至整个保险行业的影响。第三章在经典的标准信息不对称模型的思想上加以优化,通过建立效用模型阐述了由异质性所可能引起的检验偏差。在考虑了异质性所带来的影响后,建立可用于判断逆向选择存在性的理论模型:回归模型检验、条件相关性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第四章利用2011年四川省商业健康保险投保意愿的实际调查数据,通过差异化比较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不同保险程度的样本群体之间,风险水平特征的差异性,进一步提出逆向选择存在性的初步猜想。随后结合理论模型及判断期望,第五章对逆向选择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并且证实了逆向选择的存在。第六章论述逆向选择的弱化机制,确立理论模型。在信号甄别模型中发现,设计不同保费和共保率的保单可有效地对投保人进行风险甄别。而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则发现引入惩罚机制及联合信号后,可诱导投保人说实话,从而使动态博弈模型能达到唯一分离均衡。基于以上弱化机制,本文提出了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末了一章则主要对全文进行了回顾总结。
【关键词】:逆向选择 商业健康保险 存在性检验 弱化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684
【目录】:
- 摘要11-13
- ABSTRACT13-15
- 第一章 绪论15-20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5-17
- §1.2 文献评述17-18
- §1.3 研究方法18-19
- §1.4 研究内容19
- §1.5 研究创新19-20
- 第二章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逆向选择风险分析20-22
- §2.1 逆向选择的涵义20
- §2.2 逆向选择与商业健康保险市场20-21
- §2.3 逆向选择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影响21-22
- §2.3.1 对保险公司的影响21
- §2.3.2 对投保人的影响21
- §2.3.3 对保险行业的影响21-22
- 第三章 理论模型22-31
- §3.1 经典信息不对称模型延伸22-24
- §3.2 回归模型检验24-25
- §3.3 条件相关性检验25-28
- §3.4 非参数检验28-31
- 第四章 数据描述31-36
- §4.1 两样本群体风险水平特征差异比较31-33
- §4.1.1 健康自评31
- §4.1.2 两周门诊总花费与近一年住院总花费31-33
- §4.2 两样本群体风险水平特征差异原因分析33-36
- 第五章 实证结果36-44
- §5.1 变量符号说明36
- §5.2 回归模型检验36-39
- §5.2.1 模型前提检验——多重共线性36
- §5.2.2 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分析36-39
- §5.3 条件相关性检验39-40
- §5.4 非参数检验40-44
- 第六章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逆向选择弱化模型44-53
- §6.1 信号甄别模型44-46
- §6.2 信号传递博弈模型46-50
- §6.2.1 高低风险的投保人均发送风险较低的信号P_L47-48
- §6.2.2 高风险传递信号P_H,而低风险传递信号P_L48-50
- §6.3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逆向选择防范措施50-53
- 结论53-55
- 附录A 相关证明及程序代码55-61
- §A.1 附录1:证明式3-155
- §A.2 附录2:证明式3-355-56
- §A.3 附录3:证明式3-456
- §A.4 附录456-57
- §A.5 附录557-58
- §A.6 附录658-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长春;邓佩媚;周绿林;;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11期
2 孙东雅;匡慧;;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疗保险;2009年09期
3 谢洋;;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改中的发展思路[J];中国医疗保险;2009年10期
4 刘芳芳;王秀华;卞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年09期
5 冯芳怡;;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趋势研究[J];健康研究;2010年05期
6 朱铭来;;商业健康保险五年势头良好 核心能力不足应该重点攻关[J];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12期
7 龚贻生;张蕾;;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05期
8 朱铭来;尚颖;;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年11期
9 罗维;宗文红;田国栋;;部分国家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年01期
10 龚贻生;;我国商业健康保险 保费增长 服务创新[J];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淑敏;;商业健康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结合构建山东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2 唐德亮;;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实践与探索[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3 赵鹏;;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供需研究及发展策略[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4 谭启俭;徐瑞;;商业健康保险推行社区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可行性探讨[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5 廉丽娜;;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满足社会多种医疗保障需求[A];甘肃保险论文集[C];2004年
6 雒庆举;;医疗保险市场中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定位[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7 王洪建;孙华;;商业健康保险与医保合作模式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8 熊苗苗;;关于商业健康险参与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与时间序列预测的实证分析[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9 刘芳芳;;浅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谢柳;专家呼吁医改莫让商业健康保险边缘化[N];中国保险报;2008年
2 王振平;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及展望[N];中国保险报;2009年
3 王振平;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及展望[N];中国保险报;2009年
4 人保健康战略发展部 杨星;透视欧盟商业健康保险[N];中国保险报;2010年
5 林瑶珉;关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若干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1年
6 卢怀谦;合力做大商业健康保险[N];中国证券报;2003年
7 记者 祖兆林;江苏提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新政[N];中国保险报;2014年
8 江帆;商业健康保险如何助力医改[N];经济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江帆;商业健康保险提速全民保障[N];经济日报;2014年
10 中国人寿保险总公司医疗保险部 许志伟 张楠;构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体系[N];中国保险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国民健康保障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赖黎;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专业监管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吕揱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史梦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监管及规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谢祁宏;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筱笛;重庆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刘利霞;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威;新医改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卓;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魏思博;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1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56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