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就医地点选择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就医地点选择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地点选择 农村居民 多选项Logistic模型
【摘要】: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2004年和2006年的农户数据,研究通过多选项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就医地点选择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在新农合开展初期,新农合对人们的就医地点选择有显著影响,能够起到增加农村居民利用县乡医疗机构的作用。但随着新农合的全面覆盖,政策的作用迅速下降。即便增大新农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就医补助,新农合亦未能起到显著影响作用。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地点选择 农村居民 多选项Logistic模型
【基金】: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辽宁省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项目编号:L12BGL0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对策研究”(编号:08&ZD033)
【分类号】:F323.89;F842.6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和文献回顾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能更好地起到促进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进而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的作用,新农合在试点后一直试图通过增大就医补偿额度和降低补偿起付线来引导他们到价格相对低廉的乡镇中心医院和村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翌秋;张兵;;农村居民就诊单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2期
2 钱东福;Raymond W·Pong;尹爱田;;卫生服务提供者选择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娜;周娟;王仙园;罗羽;何孝崇;陈萍;;重庆市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11期
2 王巍;王余丁;赵邦宏;;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供需缺口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的调查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年07期
3 朱恒鹏;;新医改研究文献综述:2008~2009[J];经济学动态;2009年10期
4 李燕凌;李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绩效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10期
5 孙梦洁;韩华为;;中国农村居民的就诊选择研究——来自甘肃、河南、广东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6 范方志;李明桥;石高翔;;中国健康经济学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2年12期
7 江金启;;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的就医地点选择变化[J];南方经济;2013年02期
8 赵绍阳;尹庆双;臧文斌;;医疗保险补偿与患者就诊选择——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4年01期
9 崔胜荣;韩峰;;关于新医疗制度改革的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10期
10 程本坤;陈光镇;苏黛丝;李伟明;尹继明;卢锡芝;;汕头市农村居民就诊单位选择及影响因素[J];社区医学杂志;2012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森林;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侯志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利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尹华北;社会保障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朱大伟;使用者付费下农村地区成人乙肝疫苗利用、需求和接种机构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靓;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田志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患者分流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唐昊翔;浙江省居民患病与就诊影响因素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4 李海涛;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模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洁;青岛市居民就诊单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周红,饶克勤;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就诊单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1999年02期
3 陆云霞;武汉市门诊病人选择就诊医院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3年03期
4 杨学来,徐凌中,孙胤羚,张华;东营市城乡居民选择就诊单位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08期
5 张亮,高军,刘谷琮;农村居民就医地点的选择与评价[J];卫生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6 邢海燕,沈毅,俞敏,赵华娟;对应分析在研究居民就诊单位与就诊原因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2年05期
7 张娴静,陈政,赵耐青,罗力,张黎明,王颖,陈进根,张广鹏,邓益川,孙梅,李春芳,马进,谢洪明,华颖,包江波,劭晶晶,郝模;上海市嘉定区农村居民就诊单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决策树和多分类无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5年02期
8 白瑞;沈其君;张晓;唐立健;;嵌套logit模型原理及其在医学离散选择问题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6年02期
9 饶克勤,李青;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患者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1999年02期
10 杨辉,王焕强,张拓红;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门诊机构意向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孜曰;;“两网”建设与“新农合”试点助力农村[J];中国药店;2006年03期
2 宋海英;刘艳飞;;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3 庄美;建设有上海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上海农村经济;2005年06期
4 李琰;;不同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情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5 王卫忠;;桐乡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卫生服务利用比较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6 胡静;;健康、医疗服务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于CHNS湖北省数据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周凯;;浅析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8 ;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5期
9 赵秀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年11期
10 熊吉峰;丁士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平性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曦;刘仁华;;从试点工作经验和评价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新慧;;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以浙北A镇为例[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凌科峰;;浅谈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8年
4 肖谋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状况[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8年
5 宋友林;宋光辉;;滁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的成果与建议[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德斌;;构建新农合市级信息平台 实现经办业务全过程管理[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皮学军;;试论政府在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的作用[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慧;;浅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
9 张学顺;邹德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哮喘管理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加强领导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玉 刘奕湛;卫生部等要求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农村居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程歆;年内“新农合”基本覆盖全省[N];福州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杨林邋实习生 崔旭;新农合明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N];江西日报;2007年
4 记者 白剑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1.77亿人[N];人民日报;2006年
5 毕景军 张丽娜 记者 马少忠;依兰农村合作 医疗工作启动[N];黑龙江日报;2007年
6 记者 咸春玲;明年新农合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N];济南日报;2006年
7 张苏民;我省参合人数已达421万[N];海南日报;2007年
8 ;金昌市新型农村居民合作医疗试行办法[N];金昌日报;2008年
9 林阿玲邋金晓倩;“保障伞”撑起一片绿阴[N];闽西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朱桂芳 通讯员 黄林水;省财政社保资金重点投农村[N];南方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年)[D];浙江大学;2007年
3 林子波;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6 吴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龙新民;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舒展;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政府补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陶应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义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状况公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2 吴新慧;鄂西农村医疗保障供给的困境与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双双;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代圆圆;关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5 朱浩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王冬;上海市嘉定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石振杰;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孙安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玉娟;江西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毛娟;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61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56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