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集团)投资富通集团失败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0:20
本文关键词:中国平安(集团)投资富通集团失败案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外办事处 流动性风险 国有化风险 马明哲 止损 对冲 一带一路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2007-2008年中国平安投资富通案例及其最新进展情况。文章首先对当年投资案及最新情况做简单介绍,然后对两个交易对手平安与富通历史沿革,主营业务及财务状况做详细分析以及阐述平安愿景(选择富通的原因)。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本次投资案失败的原因,包括未设置海外办事处(大额投资之前必须要有零距离的了解),财务风险(尤其重点阐述富通次贷危机前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海外并购所面临的国有化风险),以及其他原因包括董事长马明哲个性特点对投资案的影响,从二级市场买入富通股票不及时止损,不采取任何措施对冲股票单边下跌的风险。最后总结本次投资案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能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进行海外投资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企业尤其是险资出海在风险控制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外办事处 流动性风险 国有化风险 马明哲 止损 对冲 一带一路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3
【目录】:
- 摘要4-6
- 1 引言6-13
- 1.1 研究背景6-9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9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9-11
- 1.4 本文写作结构及创新之处11-13
- 2 平安愿景(平安选择富通的原因)13-26
- 2.1 平安基本情况介绍13-14
- 2.2 组织结构及股本结构14-16
- 2.3 经营状况16-17
- 2.4 财务状况17-19
- 2.4.1 资产负债状况17-18
- 2.4.2 01-07 年盈利能力分析18-19
- 2.5 富通集团基本情况分析19-21
- 2.6 富通集团的主要经营业务21
- 2.6.1 零售银行21
- 2.6.2 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21
- 2.6.3 商业银行21
- 2.6.4 保险公司21
- 2.7 富通财务状况21-23
- 2.8 平安选择富通的原因23-26
- 2.8.1 分散其投资的风险23-24
- 2.8.2 获取正常的财务投资收益24
- 2.8.3 学习富通的业务模式24-25
- 2.8.4 为搭建全球资产管理的业务平台打下基础25-26
- 3 投资失败的原因26-32
- 3.1 大额投资缺乏近距离的了解26
- 3.2 低估富通的财务风险26-29
- 3.2.1 流动性28
- 3.2.2 偿债能力28-29
- 3.3 政治风险29-30
- 3.4 其他风险30-32
- 3.4.1 以马明哲为代表的管理层心态浮躁30
- 3.4.2 没有利用对冲工具对冲股价下跌的风险30-32
- 4 经验教训32-34
- 4.1 全面评估投资风险,,,近距离关注并跟踪被投资企业32
- 4.2 审慎看待政治风险,加快建立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32-33
- 4.3 管理层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切忌浮躁,盲目33-34
- 参考文献34-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立新;张秀全;;从平安投资富通的失败看商业保险资金的投资监管[J];金融服务法评论;2010年01期
2 方红星;金韵韵;赵文佳;;交叉上市公司海外投资浮亏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的案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3 梁咏;;我国海外投资之间接征收风险及对策——基于“平安公司—富通集团案”的解读[J];法商研究;2010年01期
4 邵彬;;平安“富通门”事件法律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2期
5 罗丽萍;;中国保险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由中国平安投资美国富通的亏损引发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11期
6 付荣辉;李明;;从平安投资富通铩羽对欲国际化的我国企业管理者建议[J];今日科苑;2009年12期
7 ;平安保险投资富通浮亏157亿[J];商务周刊;2008年20期
本文编号:606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60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