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行商业保险模式的构建与推广途径
本文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行商业保险模式的构建与推广途径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运行模式 利弊分析 商业保险模式
【摘要】:为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保险模式的构建与推广途径,文章根据国家有关鼓励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的政策,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行两种运行模式的优劣对比,剖析其各自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认为管办分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保险模式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并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保险模式的构建与推广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省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运行模式 利弊分析 商业保险模式
【分类号】:F323.89;F842.613;R197.1
【正文快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覆盖全国99%以上的农村居民。其监管是否到位,运行是否平稳,事关其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保险业通过开展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国民多样化医疗需求,发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仁振;栾贵勤;孙宏卫;;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J];经济纵横;2007年13期
2 张桂仙;;新农合商业化运作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23期
3 王涛;于保荣;杨帆;;参与新农合业务对商业保险公司的影响及可持续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曦;;浅论新农合商业保险运行机制的构建——对“洛阳模式”的研究[J];财经界;2014年01期
2 柯毅萍;;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探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张乐;徐凌忠;;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SWOT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5期
4 庞少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融合的契机[J];知识经济;2010年11期
5 魏欣芝;于建华;;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服务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硕;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撑体系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孙波;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涛;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的案例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边引;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雷;李军改;;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年13期
2 冯晓;;商业保险在“新农合”中的运营模式及发展前景——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管理;2008年Z1期
3 杨红燕;;公共性、效率性与盈利性——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主体创新[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天鹅;;“新农合”与商业保险“亲密结合”[J];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11期
5 秦炜;陈玉恒;李倩;卢祖洵;;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部门与商业保险基金委托承办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3期
6 陈烈平;赖爱华;潘宝骏;;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管理模式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爱华;陈烈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运作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02期
2 赖爱华;陈烈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运作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3 林中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财政;2007年02期
4 叶水福;李小明;王遂龙;李新民;;浙江省遂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办分离运行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7期
5 陈烈平;潘宝骏;魏世超;何可忠;赖爱华;;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6 孙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探讨[J];兰州学刊;2008年10期
7 张登云;杨祖勋;;新农合试点向管理要效益[J];中国财政;2010年14期
8 石晓红;;新农村呼唤保险加盟[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1期
9 邵德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比较与实际效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模式的绩效分析[J];浙江经济;2006年20期
10 李淑华;;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的比较及经济学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顺;邹德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哮喘管理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加强领导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伍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院工作之浅析[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8年
4 袁幼平;;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与对策[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
5 胡艳华;孙亚贤;;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刍议三言[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曦;刘仁华;;从试点工作经验和评价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田兆芳;李秀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余正顺;张澎涛;何书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必要管理成本[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袁幼平;;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与对策[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8年
10 任苒;;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辉;长安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近两万群众[N];西安日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汤太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疏勒县20万群众受益[N];喀什日报(汉);2007年
3 本报记者 高秀云 郭璞;惠民工程 泽施百姓[N];临汾日报;2007年
4 王习南 方李灿;宿松63万农民喜入新农合[N];安庆日报;2007年
5 姚庆云 陈红林 卫志强;文峰区:稳步推进新农合工作[N];安阳日报;2007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向未来 嘉宾 人大代表 王平先(南江县大河镇观音寺村支部书记) 邓建国(巴州区茶坝镇杨柳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何联强(科技园回风办事处大佛寺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李芝兰(通江县广纳镇金堂村支部书记) 巨刚(平昌县镇龙镇党委书记) 罗黎明(平昌县灵山乡党委书记);简化办事手续 提高报销比例[N];巴中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晓红;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四盼”[N];长治日报;2007年
8 程木霞;青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陈显信 呼兰中;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陕西80%县区[N];中国税务报;2007年
10 汪开春 周建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了我孩子的命”[N];中国税务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朝阳;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效果系统评价[D];复旦大学;2007年
2 肖湘雄;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非货币出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贺宁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产证券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璐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与支付制度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燕;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左延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证分析和过程评价[D];复旦大学;2007年
7 朱坤;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支付制度干预案例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蔡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需求测算的方法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兰芳;水平、影响与发展:江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成昌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方公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天宇;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的比较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3 沈华清;绍兴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与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刘春娇;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5 石振杰;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付尧;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研究及评价[D];吉林大学;2008年
7 代圆圆;关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8 孙安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刘爱辉;涟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环境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朱浩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643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64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