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中国保险消费外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23:08

  本文关键词: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中国保险消费外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预防性储蓄理论 保险消费 外部性 VAR模型 社会总消费支出


【摘要】:中国消费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启动的关键在于增强人们对未来经济生活稳定的预期和降低国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经济外部性的视角,在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社会消费与居民财富、收入水平、保险消费之间的联动关系,运用VAR模型对1980年~2010年间全国层面的年度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社会消费与国民收入、储蓄存款、保险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保险消费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总消费支出的增长和提升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从而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保险消费的外部性效应正日益显现。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保险学院;中南大学保险学院保险系;中南大学保险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预防性储蓄理论 保险消费 外部性 VAR模型 社会总消费支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研究”(71173241)
【分类号】:F224;F842.5;F126
【正文快照】: 、 一、问题的提出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任何-个经济体内部的总需求主要是由投资与消费两部分组成。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由氋储蓄率促进增长,vm资驱动为主,当经济发展到-定阶段,将由供给经济转向需求经济,此时消费所起的促进与拉动效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山;;从保险消费观视角分析我国保险业的发展[J];保险研究;2010年08期

2 周建;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1978~2003年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3 潘小军;蒲成毅;;嵌入保险消费的动态经济增长效应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13年01期

4 杜宇玮;刘东皇;;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差异——基于1979-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5 杜海韬;邓翔;;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6 马双;臧文斌;甘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年01期

7 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8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9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白重恩;李宏彬;吴斌珍;;医疗保险与消费: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玲;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2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3 郑智峰;;扩大内需的支点: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J];保险研究;2010年01期

4 朱铭来;奎潮;;医疗保障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5 史清华;卓建伟;;Civilian Loan Marke Needs Regu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exemplified by 3,331 farming households from Shanxi,Hubei,Henan,Jiangsu and Jilin Provinc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6 马改云;;流动性约束、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基于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计量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7 裴春霞,孙世重;流动性限制与居民储蓄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8 刘兆博;;当代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9 孙辉煌;;消费行为、产出变化与经常项目动态[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10 杨继军;;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储蓄效应[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祚炎;;城镇居民金融资产和不动产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基于资产流动性的视角[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陈yN;阎开;;医疗保险与耐用品消费——一个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4 张伟;王田;;不确定性与消费行为[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5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蔡秀玲;黄芝华;;闽台两地居民跨期消费行为比较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7 蒲成毅;潘小军;;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和稳定作用机理分析[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稻葵;陈实;;破解中国消费率下降之谜[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6期)[C];2010年

9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储蓄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影响机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10 邓可斌;;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异质性与消费倾向的变化: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奎;银行卡对消费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徐索菲;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馨月;基于收入变迁的城镇居民乘用车需求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琼;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戴劲;和谐社会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夏青;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关系的数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黄敦平;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章亚男;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林如海;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及其福利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华林,李金辉;论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J];保险研究;2003年11期

2 赵尚梅;李勇;庞玉锋;;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保险研究;2009年01期

3 刘茂山;;从保险消费观视角分析我国保险业的发展[J];保险研究;2010年08期

4 张风科;;中国保险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关系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12期

5 贾小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增长[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6 周建;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1978~2003年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7 金晓彤;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过度敏感性假说的运用[J];财贸经济;2002年01期

8 邓可斌;易行健;;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异质性与消费倾向的变化——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9 陈树文;社会保障拉动需求增长的理论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杨翠迎,何文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继海;社会保障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慧;社会保障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吴成彬;我国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春燕,臧旭恒;预防性储蓄理论——储蓄(消费)函数的新进展[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2 黄越,谢立仁;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原因探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周银香;预防性储蓄背后的思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年05期

4 臧旭恒,裴春霞;预防性储蓄:产生及其决定[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5 王双;;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10期

6 施雯;;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J];江苏商论;2006年01期

7 隋娟娟;王艳;;我国预防性储蓄:理论、原因及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年08期

8 赵晓英;禹娜;;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9 骆祚炎;;支出增长预期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分析——兼评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不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10 王书华;;超额货币与居民预防性储蓄:基于制度变迁的一种解释[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香俊;杭斌;;西方预防性储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2 杭斌;申春兰;;潜在流动性约束与预防性储蓄行为——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杜海韬;邓翔;;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总第15期)[C];2005年

4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晓虹;调查显示:五成以上中国消费者信心乐观[N];消费日报;2009年

2 新华;专家提醒预防性储蓄存款不可少[N];证券时报;2007年

3 记者 辛红;欲降低高储蓄率先降预防性储蓄[N];法制日报;2006年

4 孙凤;中国消费者的“头脑账户”分析[N];消费日报;2006年

5 卫兴华;什么在制约消费[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方方;半数居民预期物价趋升[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央行:加快社保改革,降低预防性储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石磊;迎接居民消费的崛起[N];证券时报;2006年

9 史晓菲;促进增长模式向消费驱动型转换[N];消费日报;2007年

10 陆慕寒;莫让“腾笼换鸟”伤及中小企业[N];中国纺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安全;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郭英彤;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郭香俊;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黄学军;基于通胀风险的资产定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下的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动机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魏红梅;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张瑜;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4 郑其敏;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5 陈莹;文化与预防性储蓄[D];暨南大学;2012年

6 卢旭晗;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温娇秀;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8 汪为;转型经济中浙江省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9 李特;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率偏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梁苗苗;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下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97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697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