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1 13:03

  本文关键词: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为例 出处:《城市规划》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边缘城市 产业园区 规划策略 产城融合 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


【摘要】:边缘城市是美国郊区化的产物,产业园区是我国拉动经济和拓展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载体,两者都是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通过对美国边缘城市的现象观察及其与我国产业园区的比较研究,从城市、区域、网络三视角,提出产城融合化、功能复合化、环境品质化、城镇体系化、数字智慧化等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将边缘城市理论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同时,立足"边缘城市=边缘+城市"解构,提出边缘城市的核心在于"城市"——立足职住平衡的城市功能中心化;活力在于"边缘"——立足网络协同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形态格局建构,并指出边缘城市依托规模互借协同效应,促进城市形态沿单中心-多中心-城市群演替、空间结构沿等级化-(扁平化)网络化-一体化演化,已成为城市区域走向多中心网络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兴生长点或战略性支点。
[Abstract]:Marginal cities are the product of suburb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dustrial park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and expand the urban space in China. Both of them are the most striking 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the marginal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 we can see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city, region and network. Th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rginal city is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ity, the compound of function,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 the systematization of town and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And with the China-Thailand Chongzuo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for empirical research, the marginal city theory is applied to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marginal city = marginal city" deconstruc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re of marginal cities is "city"-the centerization of urban function based on the balance of occupation and residence; The vitalit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pattern of multi-center cities based on network coordination,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marginal cities can promote the succession of urban forms along single-center, multi-center and urban agglomeration by relying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scale loan.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along the hierarchical-(flat) network-integration has become the emerging growth point or strategic fulcrum of the urban area towards the multi-center network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984.13
【正文快照】: 1引言杨永春对边缘城市和新城(区)进行了辨析[5],吴晓和马红杰初步探索了边缘城市的形成机制与形改革开放过程中为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态[6],随后邓悦[7]、王晓娟[8]、李垎[9]、郑国[10]、产业转移,我国于1980年代中后期掀起了产业园何文静等[11]研究了我国特别是上海和北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孟珏;周春山;;从连续式到跳跃式:转型期我国城市新区空间增长模式[J];规划师;2013年07期

2 刘玉亭;程慧;;国内外边缘城市研究进展与述评[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3期

3 程慧;刘玉亭;何深静;;开发区导向的中国特色“边缘城市”的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6期

4 郑国;孟婧;;边缘城市的北京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2012年04期

5 罗小龙;郑焕友;殷洁;;开发区的“第三次创业”:从工业园走向新城——以苏州工业园转型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6 赵晖;杨军;刘常平;王珂;;职住分离的度量方法与空间组织特征——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对职住分离的影响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7 袁新国;王兴平;;边缘城市对我国开发区再开发的借鉴——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8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9 李yN;吴缚龙;尼克·费尔普斯;;中国特色的“边缘城市”发展:解析上海与北京城市区域向多中心结构的转型[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4期

10 翁桂兰,柴彦威,马玫,王新风;大都市区居民对新兴边缘城市的认知与迁居意向——以天津大都市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文静;我国边缘城市的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晓娟;上海的边缘城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慧;刘玉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转型路径与机制解析[J];规划师;2017年07期

2 周莉雅;李晓清;;江苏特色小镇创建的思考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年14期

3 方聪颖;苏飞;;杭州市保障房邻里互动对居民迁居意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05期

4 赵四东;李林;钟源;陈春林;雷俊;李骏轲;;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为例[J];城市规划;2017年05期

5 魏海涛;赵晖;肖天聪;;北京市职住分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04期

6 杨俊宴;吴浩;金探花;;中国新区规划的空间形态与尺度肌理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7年02期

7 李存芳;张晓旭;王青;;经济开发区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7年03期

8 曾康霖;罗晶;黄萌;;以县级区域为基础,以广大农村为前沿阵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J];征信;2017年01期

9 黄亚平;卢有朋;单卓然;周敏;;基于多元驱动力的大城市空间布局情景模拟——以武汉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02期

10 张学波;窦群;赵金丽;宋金平;王曼曼;;职住空间关系研究的比较述评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楠;城市边缘社区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2 程慧;基于开发区的中国“边缘城市”发展[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祖健;我国新市镇形成机制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尹鹏;转型期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大军;重庆都市区新城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5期

2 王雄昌;;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的空间结构转型研究[J];规划师;2011年03期

3 马仁锋;沈玉芳;;网络创意产业、低碳经济与上海都市型工业园转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4 袁新国;王兴平;;边缘城市对我国开发区再开发的借鉴——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5 吴文钰;;中美城市郊区化发展比较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年03期

6 熊国平;杨东峰;于建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的基本总结[J];华中建筑;2010年04期

7 孟斌;;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8 陈家琦;;边缘城市中的消费公共空间研究——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C-25地块项目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9年11期

9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10 郑国;;基于政策视角的中国开发区生命周期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新国;王兴平;;边缘城市对我国开发区再开发的借鉴——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2 刘玉亭;程慧;;国内外边缘城市研究进展与述评[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3期

3 孙一飞,马润潮;边缘城市:美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J];国外城市规划;1997年04期

4 郑国;孟婧;;边缘城市的北京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2012年04期

5 何丹;王梦珂;杨r,

本文编号:1364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64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b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