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模式下的国际产业转移——基于贸易增加值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模式下的国际产业转移——基于贸易增加值的实证分析 出处:《国际贸易问题》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界定国际产业转移价值的基础上,本文依据Koopman等对于出口产品的价值分割框架构建了测度国际产业转移的指标,并依此测算了22个国家(地区)的产业净转移比重和相对转移比重,结果表明:直到2011年,绝大多数国家(地区)各产业不存在绝对的产业转出现象,关于一国(地区)产业"空心化"的判断夸大了国际分工的产业转移效应;OECD国家(地区)的劳动及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存在向非OECD国家(地区)转移的趋势,服务业转移趋势不明朗;制造业的国际产业转移比服务业更灵活、发展更快,国际产业转移与承接比服务业更早。虽然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需要更加成熟的条件,但根据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看,价值的国际转移最终会形成产业的国际转移,而且这种分工细化带来的产业转移对于中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以及竞争力提升是有利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value, on the basis of Koopman for export product value segmentation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index, and then estimates the 22 countries (regions)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net transfer proportion, results show that until 2011, the vast majority of countries (regions) of the industry there is no industrial output phenomenon absolutely, a country (region)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judgment exaggerates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industry transfer effect; OECD countries (regions) the existence of labor and resource intensive manufacturing to non OECD countries (regions) transfer, the transfer of service industry trend of uncertai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is more flexible than th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faster,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acquisition services than earlier. Although the new round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to more mature conditions, but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value The trend of chain development is that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value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industry. Moreover,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brought by this division of labor will be beneficial to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improvement.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F746
【正文快照】: 引言在国际分工从行业间分工到行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进程中,国际产业转移的本质特征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产业转移是实现不同产业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张少军等,2009)。现有研究产业转移的理论,如雁阵模式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韩晓明;;河南省批发零售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河南科技;2010年23期
2 杨蕙馨,张圣平;中国产业关联的实证分析与产业政策[J];管理世界;1993年05期
3 刘向东;石杰慎;;我国商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及国际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9年04期
4 叶安宁;张敏;;产业关联与漏出效应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年10期
5 陈雯;李强;;中美日产业关联与出口拉动比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张东光;张文政;张源;;山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李玫瑰;连序海;刘艳红;;反倾销措施对下游企业的产业关联和继发性保护影响——以邻苯二酚和呋喃酚案为例[J];金融经济;2006年12期
8 马翠萍;;产业关联视角下的碳关税征收对我国产业经济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7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军;雷娟;;流通业对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邢琪;北京市第三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2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3 薛健;复杂网络视角下台海区域间产业及贸易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首芳;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从保税区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成斐;离岸贸易发展的产业关联与制度约束:国际对比及其启示[D];暨南大学;2016年
3 晁艳霞;基于社会资本的河南省创意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苗冉;北京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5 潘珊珊;产业关联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王敏慧;山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对旅游产业驱动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张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莉华;旅游产业体系视角下的现代饭店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柳倩;我国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10 焦超;北京市批发零售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9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1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