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一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珠江一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协同发展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摘要】:2014年7月国务院批准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随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促进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强化产业合作对接,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目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内经济发展不均,加之行政区划形成的壁垒,加大了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难度。因此,对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研究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协同学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是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石。依据产业运行阶段,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包括驱动机制、运行机制及反馈机制。基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的理论框架,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包括要素投入驱动、产业耦合发展、产业自组织协同及产业反馈等四方面内容。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是测度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适宜选择。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不高,且波动明显,但总体呈有序趋势发展;产业经济各指标对整个产业经济系统的协同有序度都有较高影响,产值结构、就业结构、资本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且其发展存在错层状态。当前,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资源禀赋、发展模式、制度供给以及资本、技术等因素。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可以从科技创新、健全投融资机制、构建共同市场、改变产业耦合方式及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构建等方面着手。
[Abstract]:In July , 2014 ,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earl River - Xijiang Economic Belt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钢民;李慧盈;;京津冀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整合路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3期
2 王维;李孜沫;王晓伟;;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7年01期
3 吴卫红;王建英;张爱美;刘安国;李娜娜;;六大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协同发展比较研究[J];软科学;2017年01期
4 刘敏;;协同创新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以东莞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02期
5 张淑莲;郝明;刘晓欣;;基于区域产业链的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统计;2016年11期
6 武玉英;魏国丹;何喜军;;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与要素协同度测度及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6年05期
7 林勇虎;林正根;;基于产业融合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8 王宏强;;产业链重构: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02期
9 顼玉卿;聂雅;索贵彬;;基于知识链的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6期
10 孙虎;乔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捷茹;产业联动的跨区域协调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传民;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晨琛;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配置的互动关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王稚安;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测度及案例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纪玲娟;基于场理论的经济空间梯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闪闪;河南省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协调度分析[D];中原工学院;2012年
5 叶峰;四川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谢章澍;闽台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及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40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4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