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十三五”文化产业供给侧要素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22:07

  本文关键词: 文化产业 供给侧 “十三五” 出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分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现阶段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规模效益递增、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效益平稳、人才供给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巨大、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具有累积和后滞效应;"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将面临新的要素供给环境,财政专项资金"由补转投"将引入更多市场化配置方式,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成为新的热点,原创类高端文化创意人才需求更加旺盛,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拉动效应更强;"十三五"时期需要处理好各种供给要素的配置优先级、培育兼具理论和创造能力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加强PPP模式的研究并推动政策落实和项目落地,重点加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以"文化+"的理念提升固定资产投资使用效率,化解过剩产能。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shows that the scale benefi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increas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scale benefit of th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stable. The talent suppl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the cumulative and delayed effects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will face a new supply environment of elements, and the special financial funds will introduce more market-oriented allocation methods. The fixed asset investment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and related industries will become a new hot spot, the demand for creative talents of original high-end culture will be more vigorous, an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ll have a stronger pull effect on cultural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deal with the allocation priority of various supply elements, to cultivate high-end cultural creative talents with both theoretical and creative abilit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PPP model and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and the landing of projects. The emphasis is on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ulture industr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eliminating excess capacity with the concept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2013年12月,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这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出现产能过剩以及进入结构性调整时期的科学论断。在其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同比增长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2 毛崇杰;;从文本/语境到文化/文明(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晓升;;文化:意识形态抑或商品?——兼与《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商榷[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5 周勤勤;;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7 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年06期

8 何海华;;浅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孙国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小军;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晓玲;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9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涛;二十世纪文化工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晨曦;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静;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刘欢;汉服文化的产业链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睿;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耿伟华;地方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琼;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陈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6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3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