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 大豆产业 战略规划 产业定位 产业发展模式 非转基因大豆 出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从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等3个层面和研发、种植、加工、消费等4个领域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思路和具体内容,为政府制定全面、系统的大豆产业支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对比的定量研究方法,选取美国农业部和我国农业统计年鉴1996年以来的大豆产业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在国内市场开放和进口转基因大豆双重冲击下逐步沦陷的原因;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演义的定性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及《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大豆种植业支持政策,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结果]大豆产业是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同时具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这些产业特点要求政府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能够整合大豆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资源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全局性战略规划,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明确大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大豆产业发展模式。[结论]鉴于大豆产业对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应将大豆产业定位为战略性资源类产业;其次,在大豆产业发展方向上,重点培育大豆优势品种,分区域种植不同品质的优质大豆,支持企业开发大豆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大豆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增强消费者对非转基因大豆价值认知;最后,在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上,扶持有能力的粮农企业采取大豆全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和推行大豆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planning ideas and concrete contents of soybea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dustry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and four field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ting, processing and consumption, so a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plan for the government. The systematic soybean industry support policy provides the reference. [methods] using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comparison, select the relevant data of soybean industry since 1996, which is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Yearbook of China since 199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soybean industry in China has gradually fallen under the dual impact of opening up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importing transgenic soybeans, applies logical reasoning and inductiv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aims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ybean industry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grain security strategy put forward by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national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plan 2016-2020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industry in China. [results] the soybean industry is straddling agriculture. The three industries of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which hav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are important industrie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t the same time. These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the government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litical interests while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interests. Social interests and long-term interests, to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lan that can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various links in the value chain of the soybean industry and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to accurately position the industry, and to clari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oybean industry.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soybean industry to China's food security,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ability, firstly, the soybean industry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a strategic resource industry, and secondly, the soybean industry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strategic resource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ybean industry, we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uperior soybean varieties, planting high-quality soybeans of different qua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supporting enterprises to develop soybean intensive processing products and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level of soybean intensive processing. Finally, in the choi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we should support the competent FAO enterprises to adopt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l of soybean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of soybean industry.
【作者单位】: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4069jg2016102) 重庆市教委高校规划课题“面向内陆开放高地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GX-099)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查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013WT02)
【分类号】:F32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大豆产业不容乐观[J];中国禽业导刊;2000年14期
2 ;我国大豆产业不容乐观[J];西部粮油科技;2000年04期
3 ;大豆产业可以做多大[J];种子世界;2000年03期
4 ;李岚清副总理对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批示[J];大豆通报;2001年02期
5 ;入世对大豆产业的影响[J];河南畜牧兽医;2001年12期
6 王占友,黄桂英;关于大豆产业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年06期
7 李正北;;专家建议:振兴“大豆产业”[J];金秋科苑;2001年07期
8 ;关于振兴大豆产业的建议[J];作物杂志;2002年01期
9 刘坚;认清形势 落实措施 振兴发展我国大豆产业[J];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06期
10 农业部赴巴西大豆考察组;巴西大豆产业发展情况与成功经验[J];世界农业;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澄;;把大豆产业做大做强[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丁声俊;;振兴我国民族大豆产业势在必行[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里特;;中国传统大豆食品与我国大豆产业的战略选择[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瞿晓苍;;商洛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5 王济民;;发展大豆产业利国利民——全面推广国家“大豆行动计划”[A];第二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6 卢良恕;;继续贯彻《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积极推动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王连铮;;加速大豆专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促进大豆产业发展[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冯占山;;有机大豆产业发展探析[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王加强;;国内外大豆产业发展概况及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措施[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家槐;;加强传统大豆食品民族品牌建设,促进大豆产业发展[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声俊;我国民族大豆产业的出路和策略[N];粮油市场报;2006年
2 杨园园;科技为重振大豆产业助力[N];农民日报;2007年
3 ;实现大豆产业自律 促进健康持续发展[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4 陈玉明 张小林;告别各自为战,咱们终于有了大豆产业协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记者 刘永祥;挺起大豆产业脊梁 打造绿色大豆之都[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6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吕相海;大豆脱困:建立现代大豆产业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7 于庆华 本报记者 尹海超 刘洁;遏制大豆产业衰退刻不容缓[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8 记者 付明;徐学阳会见美国大豆产业考察团[N];北大荒日报;2013年
9 刘日平;我国大豆产业须走一体化道路[N];东方城乡报;2007年
10 林艳兴 葛如江 王建威;大豆产业:立足自给,还是有所不为[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增林;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淑华;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2 杜微寒;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高志强;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魏宏岩;黑龙江大豆产业生产效率评价[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5 周艳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大豆产业政策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谢宝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7 罗永生;嫩江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李兵峰;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9 吴燕红;中国农产品产业安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刘明明;四川大豆种植模式的技术效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7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547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