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尹硕 重庆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这是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所得出的结论。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但是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高度化 信息化 高技术化 技术创新
引言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能够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这一点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产业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严重不合理,制造业比重偏高,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加工工业存在大规模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存在大量落后产能,研发能力不足;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
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计
300669.9653
34000
146183.3585
120486.6071
国家统计数据库 表1
表1所示为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情况,其中第一产业占比11.3%,第二产业占比48.62%,第三产业占比40.07%。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虽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有独特性,但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一)产业结构演变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变过程: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由低附加值产业占优势比重向高附加值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由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比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比重的顺次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我们分别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例,研究其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演变过程。
美英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美国
第一产业
2.5
2
1.6
1.2
1.3
第二产业
33.4
28.1
26.9
24.2
22
第三产业
64.1
69.9
71.5
74.6
76.7
英国
第一产业
2.2
1.9
1.9
1
1
第二产业
42.6
35
31.7
28.2
26.2
第三产业
55.2
63.1
66.4
70.7
72.8
日本
第一产业
3.7
2.5
1.9
1.8
1.7
第二产业
41.9
41.2
38.2
32.4
30.2
第三产业
54.4
56.3
59.9
65.8
68.1
表2 资料来源: 《国际统计年鉴》1999年,2008年,2009年。
由表2可见,美英日三国1980至2005年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演变趋势大体相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减小,同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体现了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二)产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是指在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设计等各个环节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调整,其中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在总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巨大的关联效应。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根本动力是以信息革命为先导的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如今,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已经取代传统的三大汽车业巨头,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同时信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带动和关联效应也非常明显,,美国将计算机和半导体等最新技术应用到传统工业,三大汽车业巨头也相继兼并了数据处理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产业高技术化
根据表2的数据显示,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然而,由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断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其显著特点就是第二产业的高技术化。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分布比较广泛,其产业布局都在技术发达、人才聚集的地区,形成了众多的高新技术园区,其中以创业中心和工业园为主要形式。美国几个知名的高新技术工业科研生产基地,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区”等。
(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点—基于日本的经验
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以模仿发达国家先进产业结构模式为主,但是这种追赶式的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对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技术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日本开始实行结构性战略调整,由技术与产业上的追赶型战略向创新型战略转变,寻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入新世纪,日本经济生产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出了《日本经济结构改革与创造的行动计划》。提出“以变革和创新为核心”的口号,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进行创新,制定专门的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和资金优惠,力图使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相融合。
二、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一)结合我国现实,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7.2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三次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各自所占比例不可能达到美英日那样的水平。根据我国所特有的国情,首先应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将更多的科技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同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其次要加快能源、原材料、水利以及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最后,要尽可能的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使我国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各自所占比例逐步趋向合理。
(二)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的信息化能使一国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信息产业起步晚,与发达国家成熟的信息产业差距巨大。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发展产业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推进科研机构改革,加强产学研结合。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R&D经费占GDP比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三)推进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发达国家普遍有着合理的产业集中度,使得企业在合理的生产规模下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我国的产业集中度普遍偏低,表现为企业散、规模小、存在大规模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结果就是企业运营效率低下并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经验表明,后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其重要的市场和分工领域已经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因此,我国应当大力推进以兼并和收购为手段、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产业重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
(四)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我国长期的“以市场换技术”虽然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我国经济增长40%依靠技术创新,60%依靠的是资金、人力和技术。而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达到70以上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标。在我国仅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56%,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为4%。因此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政府应对高科技产业进行扶持,尤其加大对各地高新技术园区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态势与应对方略.[J].中国经贸导刊.2004(4).
[3]蒋智华,郑玉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
[4]金成晓,王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J].综合管理.2008(1-2).
[5]丁逸宁.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合协调化的思考-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3).
本文编号:15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