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对策思考
王璐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课题基金: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科研规划立项课题(XHB2013028)
摘要:本文以供给需求理论为基础,从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整合的基础、动力进行分析,建立以教育、产品与服务、企业、市场、制度为要素的二者融合模型,试图为高职旅游教育的改革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创新提供对接合作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旅游 地方旅游产业 融合
旅游产业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推动力,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在体验经济和休闲时代背景下,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能为地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新的思路,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有利于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丰富产业功能并延伸产业链条。高职旅游专业的建设依托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展有效合作和教改创新也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一、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分析
(一)经济发展基础
(二)市场需求基础
(三)产业关联基础
旅游产业直接关联吃、住、行、游、购、娱之外,还带动农业、林业、通信、地产、金融、传媒、出版等间接行业的发展,如近年来兴起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地产、工业观光旅游、影视旅游、动漫旅游、体育旅游。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这为旅游相关行业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旅游产业与地方旅游产业之间的这些有机关联如果能够通过旅游教育的整合协调,就能更好的增强产业链条的关联性和延伸性。
二、旅游教育和地方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分析
(一)旅游企业追逐利益是产业融合产生的直接动力
为了适应游客需求和旅游业环境的变化即游客追求参与性、体验性、休闲性、文化性和多元性的旅游方式,旅游企业着重开发适应旅游环境变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对旅游教育而言,提出了市场导向的需求动力,旅游人才的质量能直接影响到旅游业与地方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在推动旅游教育发展的同时,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旅游与产业融合的推动力。
(二)旅游资源观的改变是产业融合的拉力
随着科技创新和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资源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展,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休闲度假、休息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均可成为旅游资源。这些变化扩宽了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的思路和范围,为旅游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契机。文化产品与服务以及游客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促使旅游教育和地方旅游产业不断融合,成为旅游教育和地方旅游产业融合的拉力。
(三)政府引导是旅游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支持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性的经济管制逐渐放松,政府从管制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向支持和引导旅游业发展。政府引导作用成为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外部驱动力量,政府对旅游文化融合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定逐步趋向指导和协调,注重为旅游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促进产业的结构升级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这为旅游文化教育和地方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搭建了良好的融合平台。
三、 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对策思考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研究高职旅游教育深度融合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技术、产品与服务、企业、市场、制度等为内容来构建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的动态机制,对实现院校办学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向互动和深度合作、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具有双层重大意义。
(一)高职旅游教育和地方旅游产业共同协作
旅游教育是旅游业和地方旅游产业融合机制中的重要力量,企业和人才资源是这个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因此高职旅游教育要抓住这些核心要素,实现旅游业和地方旅游产业共同协作。
1、培养旅游文化创意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和旅游教育产业密切相关的,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实质是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元素,因此人才在旅游与产业融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与国内外知名旅游文化企业、相关政府、大学、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建立产、学、研为一体的旅游文化产业研发中心,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
2、整合营销并打造品牌。旅游业是和地方旅游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其涉及的行业价值链较多,这就需要各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实现整合营销。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海报、报纸、微博、微信等新兴科技手段和传媒完成营销,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旅游文化产业品牌的打造为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保障,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路径。
3、打造高职旅游教育与企业的联盟。在产业融合的初级阶段,由于产业链不够完善,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较弱,旅游教育的实力不能够充分体现,不能实现规模效应。因此高职旅游教育和地方企业可以建立相互协作的关系,双方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共同创建旅游文化企业联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并创新旅游产品。
(二)引导消费并刺激需求
旅游需求是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与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旅游需求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旅游动机,具有一定主观性,可以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来刺激游客需求。
1、培养大众对旅游的认知能力。高职院校、政府和企业应该通过联合营销的方式扩大旅游业及其产品的宣传,,加深旅游文化产品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根据现代游客的消费需求和习惯,选取权威、便捷、时尚的宣传和营销方式,培养大众的认知能力,提高大众对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在刺激消费需求的同时合理引导消费。
2、创新旅游文化产品。旅游文化产品是旅游产业、文化教育和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后的产品。不断探究现代游客的心理和消费需求,创新旅游文化产品的内容是关键。随着智慧旅游的兴起,根据游客消费习惯的变化,旅游越来越科技化。这都需要旅游产业链条中的各组成单位联合协作,共同打造更多更好满足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三)政府加强引导与支持
政府是高职旅游教育和地方旅游产业融合系统中的外部力量,这种支持力是重要的催化剂,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引导是旅游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支撑。
1、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旅游、教育文化、产业融合提供强大支持,要利用其权威性的身份搭建旅游高职院校、旅游文化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桥梁,发挥资金支持、协调引导的作用,推进各要素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2、建立和谐的融合环境。旅游教育和地方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认识旅游文化的属性,要尊重和保护独创性和个人知识产权。近年来,随着不正当竞争和雷同产品大量出现、国内大众品牌意识的淡薄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其职能,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并不断完善法规政策,营造和谐、公正的融合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4):3.
[2]高书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R].2009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0-33.
[3]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22.
[4]徐群.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与开发[J].北方经贸,1999(6):128-129.
[5]王起静,旅游产业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6]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8-60.
[7]杨卫武,朱佳.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途径及其发展对策[J].旅游经济,2012,(3)3:206-207.
本文编号:15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