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分析
本文选题:汽车产业 切入点:技术创新政策 出处:《科研管理》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汽车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文章以技术创新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从整体效果、经济效益、技术投入、技术产出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基本上支持了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总体取得良好效果,经济效益具有跌宕起伏状态,技术投入呈波浪状上升态势,技术产出持续增长。但是,在某些年份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产业发展依赖财政资金,必须及时调整支持政策,建立适合新时期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Abstract]:Automobile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has issued many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pplies factor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overall effect, economic benefit, technical input and technical output. The national policies basically suppor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on the whol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re in a state of ups and downs, the technical input is in a wavy state, and the technological output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some years, the policy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financial funds, we must adjust and support the policy in time, and establish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eriod.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铁建工集团华北分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形式语言和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拥堵疏导研究”(61402427,2015-2017) 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城市交通拥堵的动力学机理研究”(2015RC073,2015-2017)
【分类号】:F273.1;F426.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友军,田笑丰;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3年01期
2 王为;;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J];科技与管理;2008年01期
3 刘强;国外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5年01期
4 董晶华;;国内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及比较[J];江苏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5 李恩平;贾冀;窦水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刘立志;大企业集团技术创新机制分析(下)[J];航天工业管理;1999年08期
7 刘兰剑;陈双波;;基于多回路竞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年05期
8 ;中小企业产业指导目录即将颁布[J];工具技术;2000年09期
9 ;创新基金在常州[J];江苏科技信息;2004年04期
10 苟桂枝;高彬彬;李晓红;;美国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举措[J];国防制造技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鹤楼;韩伯棠;;美、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比较及启示[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凡;刘沛罡;;中外技术创新政策比较研究框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周景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工具探讨[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黄丽华;;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技术创新政策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燕锋邋通讯员 杨娟;全国政协“技术创新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调研组来洛[N];洛阳日报;2008年
2 牟同飞;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政策贯彻落实[N];台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赵耕;全国政协在京调研技术创新政策落实情况[N];北京日报;2008年
4 记者 梁晓华;欧盟鼓励科技创新[N];光明日报;2003年
5 谢耕发;营造技术创新政策环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6 张学全;专利在上海成为重要财富[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7 记者娄一雪;“三大工程”打造企业“硬实力”[N];秦皇岛日报;2010年
8 韩江轩;政府有为 企业积极[N];中山日报;2014年
9 张显峰;经济结构到底由谁说了算[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悦胜;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与创新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罗新远;中外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关勇军;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技术创新政策的调节效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超;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江龙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宋春艳;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D];天津大学;2006年
4 何英;美日欧技术创新政策及对我国的建议[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大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法律扶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黄健华;中山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晓贤;日本面向新产业的技术创新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奥林;中国技术创新政策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詹文清;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徐小康;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0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59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