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旅游产业 切入点:政府管理 出处:《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旅游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发展与政府作为密切相关。本文作为专业学位为对策性研究,将现状评估,问题及原因分析置于对策探析之中。论文基于政府及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旅游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主要又是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监管及公共产品供给。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将超过5%,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韶关旅游资源丰富,但韶关的旅游市场经过30多年发展,仍然高度集中在传统的观光市场,而且客源地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市场,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整体发展思路,由于规划布局不完整,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省外吸引力十分有限。传统观光市场消费低、重游率低,直接导致了韶关旅游业的规模小。同时作为生态屏障,韶关地区被定位为限制甚至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就成了韶关未来转型发展的关键和必然选择,也是韶关主动融入珠三角的重要抓手和关键路径,本文从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与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对策分析入手,从政府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运用公共管理、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在加快旅游业发展方面的职能和运作手段,并对照韶关市在加快旅游业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找出其中的密切关联性。分别从规划对策、基础设施对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策三个主要方面并借鉴国内外政府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政府在处于发展阶段的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为韶关市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提出目标、建议和措施。
[Abstract]:Tourism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s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overnment as a professional degree as a strategic study, the status quo assessment, problems and reasons analysis in th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The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polic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with rich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are mainly industrial plan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public goods supp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ave further expanded and intertwin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clos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It is predicted that by 2020, China will form the world's largest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and the world's largest outbound tourism market. The proportion of added value of tourism to GDP will exceed 5%, and it will really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haoguan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but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market of Shaoguan is still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traditional tourist market. Moreover, tourist 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market,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is low,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mentality of the whole city has not been formed. Due to incomplete planning and layout,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and imperfect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e attraction outside the province is very limited. The low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tourism market and the low rate of revisiting have directly led to the small scale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oguan. At the same time, as an ecological barrier, Shaoguan has been positioned as an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 that restricts or even prohibits its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key and inevitable choice for Shaoguan's futur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grasp and key path for Shaoguan's active integration into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s countermeasur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applies the theory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public choice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and policy making,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functions and means of government i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finds out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by compar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haoguan city i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countermeasures and public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draw lesson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government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objectives,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oguan.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秀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赵建强;翁钢民;;我国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问题分析与培育方案[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3 李凤霞;曹艳英;王栋;;旅游产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范式及提升机制研究[J];山东经济;2010年05期
4 刘名俭;唐静;;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5 刘晓琳;;从培育产业素质谈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商贸;2011年08期
6 韩丽群;;以历史文化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J];中国商贸;2011年31期
7 赵蕾;;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J];学理论;2012年16期
8 张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研究[J];特区经济;2012年08期
9 王晓东;李珊;;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基于贵州实证[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王慧玲;温艳玲;;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纵横;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弘;王惠莹;刘正伟;赵轩维;;沈阳市旅游聚集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对策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锋梅;曹明明;邢兰芹;;资源转型期山西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陈文君;;对广州科技旅游发展一些问题的探讨[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祖群;王子杰;崔旭;;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初步研究——兼论“十二五”京津冀旅游政策调整[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胡宇娜;曹艳英;李凤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6 王乾亮;;威海旅游品牌化发展的对策研究[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7 崔晶;徐淑梅;;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徐虹;;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几点思考[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熊琼;崔黎波;;旅游贸易对上海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高蓉;李长青;;首都经济圈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分析及可行性研究[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成刚 记者 邱环 何均洪;高县着力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N];宜宾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叶其军;全州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N];阿坝日报;2007年
3 白恩培;扎实推进旅游“二次创业” 努力开创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N];云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尹瑶;今年5月底前我市建成“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N];乐山日报;2011年
5 四川省旅游局 李永清;以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省为契机 努力提升四川旅游发展品质[N];中国旅游报;2011年
6 ;青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N];青岛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群;一季度旅游“揽金”同比增两成[N];安徽日报;2013年
8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博士后 李想;旅游产业期待又好又快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3年
9 记者 瞿玲;全面提升黄冈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N];黄冈日报;2013年
10 驻河南记者 张明灿;河南加快金融与旅游融合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玉宝;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海建;河南省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何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宿倩;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李莉叶;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李勇;吉林省旅游产业区域影响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秀娟;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孟祥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奇勇;福建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2 张建涛;辽宁省市域旅游产业发展差异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苗峻瑜;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范艳霞;基于竞合理论的邛崃市旅游市场定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图尔荪古丽·米吉提;新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6 宋晓雨;旅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高雪峰;新疆阜康市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尚莹;跨行政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9 朱亚辉;常熟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陈碧松;探索休闲生活新思维,,搭建旅游产业新平台[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6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1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