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印刷行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5-03-03 17:26

田永晓  陈雅欣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本文是2011年笹川基金科研项目。

摘要:通过采用贸易竞争指数(TC)、国际市场占有率(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对我国印刷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选取中国、德国等五个国家在2002~2009年的贸易指数作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我国印刷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印刷产业  定量分析   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印刷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现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刷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印刷从传统的纸质印刷向数字化印刷发展,印刷产业结构的转型、产品的升级都势在必行。

对于印刷工业的定义,国际印刷组织和各个印刷大国对其定义不同。根据我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印刷行业属于印刷复制与媒体记录这一大类。而目前关于我国印刷产值的数据来源有两个:其一是新闻出版总署定义的印刷复制业,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打字复印、复制和印刷物资供销;另外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定义印刷工业分为三部分:印刷、印刷设备和印刷材料(不包括造纸)。

德国印刷工业的产品包括广告印品、商业印刷品、报纸杂志、图书、印刷标签、图片印品、其他印刷品,还包括印刷和媒体印前、印后加工及其他产品。在日本,印刷只是印刷产业的一部分,印刷产业包括印刷业、制版业、制书业、印刷品加工业和相关服务。另外,美国、英国的印刷业包含的产品与德国类似。本文采用新闻出版总署中定义的印刷和媒体记录业(以下简称印刷业),而不包括印刷设备与印刷材料,即出版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和其他印刷。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印刷产业竞争力分析主要是从产业集群角度进行分析,以广东、浙江印刷产业为例,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提升我国印刷行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李炎,2009;高烨;陈梅,2006);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建立印刷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陈梅,2007)。但对印刷国际竞争力分析较少,从国际经济学角度采取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对印刷产业进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赵翔,2011)。这些研究都从一定程度反映我国印刷行业现存的经济问题,但是没有系统分析我国印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碚(2002)认为“所谓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其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客观观测资料应该是根据相关国家特定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情况。黄祖辉和张昱(2002)通过静态竞争评价、竞争力潜在变动趋势估计以及竞争力影响因素构建竞争力实证评价体系。裴长洪和王镭(2002)提出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指标,包括显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

三、印刷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本文采取贸易竞争指数(TC)、国际市场占有率(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对印刷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选取中国、巴西、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比较对象。

    一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其市场占有率(MS)上。其市场占有率高,表明其竞争力较强,反之则弱。国际市场占有率定义为,其中为ij产业商品的出口额,表示世界j产业商品的出口总额。

2-1各国市场占有率情况

年份

巴西

加拿大

德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中国

2009

0.00105

0.0232

0.1345

0.0188

0.12795

0.03997

0.05533

2008

0.00127

0.0285

0.1391

0.0186

0.12755

0.04679

0.05289

2007

0.00150

0.0349

0.14548

0.0164

0.13482

0.04412

0.04563

2006

0.00174

0.0414

0.14551

0.0155

0.14239

0.04761

0.03731

2005

0.00164

0.0442

0.1466

0.0151

0.14123

0.04709

0.03140

2004

0.00153

0.0440

0.1411

0.014

0.13816

0.05208

0.02769

2003

0.00138

0.0499

0.1424

0.0136

0.14892

0.05282

0.02371

2002

0.00493

0.0540

0.1490

0.0130

0.16491

0.05238

0.02389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整体看来,,德国的市场占有率最大,其次是美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巴西。我国印刷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所占的比例还较小。2009年中国市场占有率仅有5.53%,同德国市场占有率的13.45%、美国市场占有率的12.80%相比还存在存在很大的差距。

2.2 贸易竞争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

    贸易竞争指数(TC)表明一个国家i类产品是净进口国还是净出口国以及净进口或者净出口的相对规模。若此指数为正,表示该国的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市场来说,该国属于该类产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反之则为之相反。若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只是国际间的品种交换。贸易竞争指数,其中表示产品ij产业产品的出口总额,表示产品ij产业产品的进口总额。

2-2 各国贸易竞争指数

年份

巴西

加拿大

德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中国

2009

-0.58661

-0.50357

0.389118

-0.10276

0.138499

0.378625

0.384921

2008

-0.52121

-0.42217

0.431232

-0.02803

0.070808

0.457359

0.512387

2007

-0.45042

-0.35886

0.439797

-0.09838

0.040259

0.401729

0.511963

2006

-1.00000

-0.31855

0.436556

-0.15717

0.038491

0.391845

0.456145

2005

 

-0.26968

0.413799

-0.23093

0.027621

0.396992

0.452712

2004

 

-0.24176

0.372053

-0.25361

0.065974

0.4959

0.461483

2003

 

-0.27667

0.323387

-0.35902

-0.0032

0.353992

0.305222

2002

 

-0.21923

0.336729

-0.37119

0.039822

0.407279

0.291965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相反,美国TC值却从0.07上升 至0.14。虽然意大利、德国TC值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远比不上中国,显然我国印刷行业对外贸易依赖的程度较大。

报告期上升;反之,表明其国际竞争力在报告期下降。

2-3 各国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

年份

巴西

加拿大

德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中国

2009

1.1840

0.8961

0.6344

0.4071

-0.3359

0.9804

0.4587

2008

-0.3360

-1.2186

0.4877

2.4928

0.3106

1.6715

1.5397

2007

-0.0970

-0.4493

0.7412

2.0503

0.6807

0.2965

1.5497

2006

0.7701

-0.1506

0.3173

0.9217

0.4273

0.5652

0.9299

2005

0.7061

0.7414

2.0517

3.1082

1.0310

-0.3462

0.8034

2004

0.8093

0.0411

0.6015

0.8934

0.4498

0.7989

0.9392

2003

-3.2211

0.7636

0.4515

1.5423

0.8681

0.9061

0.4085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从整体来看,各国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都在上涨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德国、日本、美国、中国的印刷产品出口增长比较迅速。中国在2009年之前处于稳步增长趋势,特别在2007年达到1.552008年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但是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9年,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降至0.46,大幅度的下降的指数值接近2003年的水平;与同期的其他国家相比,也处于相对劣势。

通过以上三个指标的定量分析后发现,中国的印刷品目前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还不高,与德国和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预示着市场开拓的空间还有很大余地。从贸易竞争指数可以看出,虽然表现出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但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竞争指数急剧下降,这表明印刷行业对外部市场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在2009年也表现出大幅度下降,表明在外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印刷行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四、结束语

印刷企业是加工性行业,产业关联程度较高,其技术与成本极为依赖上游产业供给,比如印刷设备和油墨。我国印刷行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其印刷设备和器材行业要开发的市场和印刷品生产业务的加工点。高档印刷设备是印刷企业投资最大的固定资产,但我国的高档印刷设备目前主要依赖于向德国与日本进口,价格基本上由德、日两国印刷机生产巨头所控制。印刷所用的油墨PS版、CTP版材等其他辅料,外商又在中国实施本土化战略,我国本土企业技术的进步已不再具备重要的议价能力。

因此,我国印刷企业要抓住发展绿色印刷和数字印刷的机遇,开发先进的印刷技术装备和环保油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按照“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生产工艺、管理的水平。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同时还要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综合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从过去的注重“量”向“质”的提高进行转变,从单纯的被动加工向主动服务型方向转变,提高我国印刷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 199611

[2]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 20024

[3]黄祖辉,张昱.产业竞争力的测评方法:指标与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4)

印刷技术, 2011(B4)

引用: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商业

现代商业: CN11-5392/F   QQ:136276459   投稿邮箱:xdsyzzs@126.com  (切勿一稿多投)



本文编号:16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