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的变革
本文关键词:中国光伏产业的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数十年来,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其中以光伏产业为甚。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13年至2015年,其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2015年其累计装机容量已达世界第二。然而,除了这些令人惊诧的成就,诸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补贴拖欠、补贴政策缺少灵活性、弃光限电等等。本文评估了近些年太阳能产业的一系列变化,分析了中国公司采取的技术路径、光伏产业内的结构变化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本文认为,单晶硅电池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提高,其市场影响力将会与多晶硅并驾齐驱。N型单晶硅也会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取代P型单晶硅的市场主导地位。针对有关国外学者光伏产业“国进民退”的观点,基于对国内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细致的梳理,本文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产能过剩危机过后中国光伏产业并未被国有化,民营企业在光伏产业仍然占有绝对领导地位,特别是在光伏产业制造业的上游,民营企业的优势更为明显。从13年到14年,国内前十大容量光伏装机运营商排名的转变看,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愈来愈强,并有逐步取代装机运营商全盘国有的趋势。基于对光伏产业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有能力实现2020年的碳减排承诺。然而15年煤电“大跃进”也给中国能源转型抹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中央政府如何与地方政府在能源转型目标能否取得利益的一致性?这给国内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急需更强的协同性政策工具。运用LCOE(度电成本模型)计算出国内光伏发电成本。基于真实的技术成本和国内太阳能资源,光伏度电成本为每千瓦时0.82RMB(假设地为杭州),在不同的假设下,其浮动区间为0.66-1.07/kWh。通过全面的敏感性分析,证明本文的计算结果稳健、可靠,并与多位学者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相似,以投资成本和太阳能辐射强度两因素对结果影响最大。计算结果也与各地区14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相匹配,比如内蒙古和甘肃发电成本居各省份排名倒数前三,但新增装机容量却位列前三。结果表明,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发电成本已经远低于FiT政策,带来的期望投资收益率接近21%(假设地为杭州),而西部地区的理论投资收益率还会更高。高额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巨额资本蜂拥至光伏产业,并引起甘肃和新疆地区的局部产能过剩,导致极为严重、长期都未解决的弃光限电现象。同样,计算结果成功解释了“路条”的市场价格为何如此之高,因为在局部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发电成本仅是FiT补贴的一半。因此,本文认为中国政策制定者应该适度调整FiT补贴水平以更好反应技术成本变化,并建立更灵活、更透明、更协调的机制以更好支持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 度电成本 上网电价补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1. Introduction8-17
- 1.1. The International Solar Energy Market9-11
- 1.2. The Rising of China's PV Market11-17
- 2. Solar Energy Technology17-27
- 2.1. Introduction to PV Technology17-23
- 2.2. PV Technollgy Update23-27
- 3.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PV market27-66
- 3.1. Overview of Chinese PV market27-30
- 3.2. China PV Industry Chain Analysis30-53
- 3.3. China's Polices on Solar Industry53-61
- 3.4. Subsidy Race61-62
- 3.5. Soft Constraints62-63
- 3.6. Contradictory Policies63-66
- 4. Policy Review66-70
- 4.1. 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 Model66-68
- 4.2. Feed-in-Tariff68-70
- 5. Base case70-81
- 5.1. Design of PV system70-73
- 5.2. Investment Costs73-76
- 5.3. Additional Assumptions76-81
- 6. Results81-90
- 6.1. Cost of Solar PV Electricity:Scenarios and Sensitivities81-88
- 6.2. Comparisons with Previous Findings88-90
- 7. Conclusions90-95
- 7.1. Limitations of The Results93-95
- References95-100
- Appendix A100-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星;杨宏;苏乘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J];半导体技术;2010年02期
2 ;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在北京举行[J];中国能源;2012年09期
3 本刊编辑部;;中国光伏产业新境界[J];太阳能;2013年15期
4 本刊编辑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即将成立[J];低压电器;2013年17期
5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即将成立 将组织行业有序发展[J];硅谷;2013年18期
6 小宣;;冠日 品质成就品牌[J];太阳能;2007年01期
7 ;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需理性投资[J];阳光能源;2008年02期
8 李强;;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透析[J];阳光能源;2008年03期
9 康洪波;;中国光伏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J];电源技术;2008年07期
10 李梓森;;中国光伏产业全攻略[J];阳光能源;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华;夏爱民;;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思考[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2 唐青;;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罗雪莲;;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国家能源局:中国光伏产业市场遭遇暂时困难[A];《电站信息》2012年第11期[C];2012年
5 张燕;;基于审计的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管理缺失性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6 ;中国新能源将力拓国内市场破困局[A];《电站信息》2013年第1期[C];2013年
7 赵玉文;;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及趋势[A];2008年多晶硅产业技术与市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晓飞;中国光伏业寻求转型升级[N];新农村商报;2012年
2 记者 杨洁;我市计划打造“中国光伏科技城”[N];嘉兴日报;2012年
3 皇明集团董事长 黄鸣;中国光伏产业不会止步于此[N];中国企业报;2013年
4 记者 刘向;德媒称德欲阻止欧委会制裁中国光伏产品[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本报记者 李韶文;追剿中国光伏用意何在[N];国际商报;2013年
6 曾一巳;欧盟缘何发难中国光伏[N];工人日报;2013年
7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 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红炜;中国光伏“市场在外”之说应当休矣[N];中国能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荣郁;中国光伏筹谋长远发展[N];国际商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于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京成立[N];中国工业报;2014年
10 记者 赵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N];中国电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戚汝庆;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美云;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洪思Pr;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光伏产业升级路径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5年
3 赵震;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困境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马德隆;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肖力;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6 季佳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国际光伏贸易竞争格局及中国光伏市场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戴磊;中国光伏产业的变革[D];南京大学;2016年
8 李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张晓鼎;欧债危机对中国光伏行业传导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伊默然;中国光伏产业的产业政策反思[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光伏产业的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6711.html